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网络个人数据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导致网络中个人数据信息隐私权更容易受到侵犯,网络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变得更加迫切。本文分析了网络中个人数据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各种现象,借鉴国外的相关保护经验,对我国网络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征信业务迅速发展,征信领域中涉及侵犯个人隐私权的案件频发,反映出我国征信体系下个人隐私权保护的严重不足。本文结合《征信业管理条例》,将通过探讨我国在个人征信体系下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对域外国家的相关规定的参考借鉴,对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下的隐私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事件频频发生,对隐私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世界有许多国家不仅在侵权法或普通法中对隐私权进行了保护,还在判例或成文法中确认了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从宪法高度保护个人隐私权,而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仍不够完善,宪法中没有对隐私权的明确规定,只是间接对其进行了不完全保护。本文从宪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宪法法规、宪法效力及相关配套制度几方面提出了完善隐私权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技术侦查中,传统权利系谱并不具备足够张力为个人隐私权提供有效保护.国家在追诉犯罪中采取技术侦查必然会侵犯、限制个人隐私权,个人需予以一定程度的容忍,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权力在技术侦查中可以不受限制或者制约.技术侦查中的隐私权保护在本质上属于隐私权的公法保护,它强调个人隐私权免受国家权力的不正当侵害,其运作是要实现对国家权力的正当程序控制.技术侦查需要受到法定主义、比例原则和司法审查等方面的限制.我国技术侦查中的隐私权保护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患者隐私权是应当受到保护的一种人格权利,但在医疗和医学教学活动中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以至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簿公堂,因此对患者隐私权予以法律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医疗活动和医学教学活动中,如何保护患者隐私权、在法律规定上如何将个人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应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秘密侦查之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秋红 《中外法学》2007,(2):141-160
<正>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带来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在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权的领域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对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干扰和侵犯可能来自于国家或者个人,对隐私权的保护也因此可分为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两个方面。中国目前主要依靠民法来保护隐私权,公法领域的隐私权保护明显不足。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均未对  相似文献   

7.
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日益明显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自媒体的日益膨胀在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重要帮助的同时,也时刻威胁着个人的权利。目前,搜索引擎特别是"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已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法律植根于现实的土壤,自媒体时代,我们要借鉴目前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个人数据信息等隐私权的保护模式,完善我国隐私权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患者隐私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隐私权是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患者个人的秘密。是排斥非法侵犯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在实践中确定医方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是其诊疗行为是否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与其生命健康权、第三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等权益的保护之间发生冲突时,必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制度层面上对患者隐私权采取系统的方法进行保护,对防范和减少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几乎已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代名词。本文从民法角度,首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的具体侵犯。在此基础上,文中指出了我国隐私权立法滞后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民法体系下给与隐私权专门保护、健全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注重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陈坚 《法制与社会》2013,(5):281-283
侵犯银行个人金融信息的行为主要包括个人金融信息的泄漏、滥用和不正确记载。个人对银行个人金融信息不仅享有隐私权,还享有控制权。对侵犯银行个人金融信息而造成的精神损失和财产损失均应得到赔偿。建立银行个人金额信息保护体系的关键之处在对银行个人金融信息的定义和保护模式的选择。我国应该首先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将金融个人信息保护纳入该法律中,并成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为银行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提供健全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作为抽象概念有利于保护新兴的隐私利益,但也因其内涵的概括性和外延的不确定性造成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不安定和侵权责任的判定困难。类型化的分析方法具有划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区分隐私权具体类型、克服其不确定性弊端的功能。以司法案例为基础并厘清其选取范围后,以权利客体为主要标准将隐私权侵权类型分为侵犯私生活安宁、侵犯私生活秘密和侵犯个人一般信息,根据侵权行为、权利主体等要素再进一步划分下位类型,具体分析每一类型的判定基准和侵权责任,以期为立法完善隐私权保护体系奠定基础,为司法裁判隐私权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炼 《行政与法》2007,(2):126-128,F0003
随着网络规模的爆炸性扩张,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这也使得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个人数据被非法收集、储存、使用和传播的现象层出不穷,网络隐私权受到多方面的侵犯。我们应综合考虑目前的立法状况和网络时代侵犯隐私权的特征,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以国家立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强化对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已成为国际社会立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隐私权的传统界定与保护入手 ,引出网络隐私权的内容和保护领域 ;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现阶段网络空间存在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种种现象 ,揭示了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最后介绍了美国和欧盟两种不同的法律保护体系的特点 ,借鉴先进法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 ,提出了我国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隐私权保护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之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关于网络隐私权的探讨也愈加广泛和深入。文章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角度,运用所学之理论,在借鉴国外网络隐私权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网络隐私权,ISP(网络服务提供者)及其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情况进行阐述。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提交的个人数据的接受者,首先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这些数据负起保护义务。除此以外还应负有合法获取、告知、合理利用、安全保障等义务。  相似文献   

15.
媒体广场     
专家:不能以保护孩子健康成长为由侵犯其隐私权前不久,在天津举行的"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与家庭责任"学术论坛上,有关专家忠告说,父母不能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由,侵犯孩子的隐私权。谈到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一些家长会说"小孩有什么隐私权?"而且总是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的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玉荣 《法学杂志》2006,27(3):59-62
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如何避免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用户利用便利条件侵犯个人隐私,成为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制度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个人征信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和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现状探讨加紧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隐私权保护立法的重要意义,对完善我国个人征信过程中隐私权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的隐私游走于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自媒体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隐私权的保护规则。基于隐私权所具有的人格尊严与个人自由的法理底蕴,反观自媒体易于侵犯隐私权的社会现实,必须通过立法划定隐私权边界,通过司法裁判隐私权纠纷,通过成立专门机构监管侵犯隐私权行为。通过自媒体技术自身的完善规范来预防侵犯隐私权行为。  相似文献   

18.
隐私是文明人的精神性人身要素,隐私权不受侵犯是文明人的基本需要,加强隐私权保护是人类进步文明的表现。注重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有助于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的一种新的补充和扩展形式,本文从法律和其它方面论证了如何实现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刑事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审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机关干预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必须事先取得法律的明确授权,并遵循比例原则的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更新,大量技术侦查手段虽未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权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却侵入了个人的隐私权领域.对此,应当建立隐私权审查的保护机制,将干预公民隐私权的侦查措施纳入法治的视野.隐私权保护的审查机制应当分为两个阶段,印先审查干预行为是否侵入隐私权的保护领域,再审查干预行为是否具备正当化事由.  相似文献   

20.
于宁圆 《法制与经济》2008,(4):21-22,24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关于网络隐私权的探讨也愈加广泛和深入。文章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角度,运用所学之理论,在借鉴国外网络隐私权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时网络隐私权,ISP(网络服务提供者)及其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情况进行阐述。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提交的个人数据的接受者,首先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这些数据负起保护义务。除此以外还应负有合法获取、告知、合理利用、安全保障等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