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是统一意识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处于同一个意识折返运动的两端,并且通过辩证运动把一方的特性带到另一方,双方接受彼此的"馈赠"从而实现交互作用。所以,不但意识到的自我是自我的对象,同时意识到的对象也包含着自我。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象意识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对象意识。虽然它们都属于"同一个意识",但是在认识论上我们必须将其区别开来——把它们当作性质不同的两类意识,并且把自我意识看作更高层次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自我意识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反映现实的能力和作用于自我本身的意识状态。从自我意识的结构形态看,它由三个系统构成:一是自我调节系统,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辨认、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四个部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机制。二是自我导向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为决定人的追求的动因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兴趣;二为决定人的追求方向的系统,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两个子系统中,需要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理想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方向。三是自身功能系统。主要是气质、性格、态度、意志、情绪以及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义是实现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统一,就个体而言,就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实现社会意识向个体自我意识的转化。实现道德内化的过程主要涉及自我意识运动的三个环节,即自我意识的觉醒环节、发展环节和完善环节。觉醒环节是道德内化的前提,是自我意识的萌芽状态;发展环节是道德内化的关键,是自我意识走向成熟的转变状态;完善环节是道德内化的旨归,是自我意识最终完成转化的理想状态。自我意识的环节转换与运动演进,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引导受教育者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养成,以推动自我意识运动,促进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4.
一、“自我意识”的客观性及其两重性“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思维活动,是人的生物本能在社会生活中的演化和反映,它包括:自我存在,自我奋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自我意识”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需要完成新陈代谢的平衡,因此,人必须首先从自我生存出发考虑问题,即对物质生活资料的追求是人求得生存的本能需要,这种由自我生存诱发出来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性质以及人的思想道德无关。因为人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就不能没有物质生活资料。承认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存在及其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疏导方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它对人们思想影响的过程,不能离开人的自我意识的作用。因为自我意识和“我”有着最紧密、最直接的联系,自我意识不仅是自我控制的强有力的要素,而且是自我批评、自我鉴定和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及自己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内容。它与个人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如都是“我”的活动,讲求的是个人的意识、个人的行动、个人的表现和个人的存在。但两者的动机和目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它讲的是为“我”,一切从“我”出发,一切都围绕自己的名、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自我”,“自我”是矛盾的集合体 ,它是多维的、全息的。科学的“自我”概念应该是实际存在的“自我”的正确反映 ,它不仅在内容上反映着“自我”的存在 ,而且凝聚着人类关于“自我”问题的种种认识成果 ,在这个意义上“自我”是关于“我”的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为了揭示、反映出“自我”的种种属性和特征 ,派生出许多概念 ,如自我意识、自我选择、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否定、自我矛盾、自我评价、自我暗示等。概念的“自我”是个人的自我意识的凝聚 ,实际存在的“自我”是自我意识的载体 ,在这里 ,自…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包括个体自我意识和社会自我意识。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自我评价的否定形式,是社会自我意识自觉中强调客体否定意义的方面。社会自我意识达到自觉的状态方为社会的理想状态,也即意谓着社会自我批判应该成为社会的常态。  相似文献   

9.
妇女的社会地位,从广义上看,它指妇女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享有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从狭义上看,它指妇女在社会中某个方面所处的具体位置;从妇女社会地位的总构成上看,还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外界所承认的地位,即社会所公认的部分,它包括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福利、就业等各方面的待遇;二是妇女的自我地位,即妇女在社会中自由选择自己的社会地位,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感觉、自我表现等。这里所说的自我地位决不是超出社会经济内容和水平的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而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我意识的提高,是自由选择自己地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魏来 《学理论》2013,(8):73-74
自我控制关系着人类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双系统理论模型告诉我们,认知系统的激活和情绪系统的抑制对自我控制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其他相关研究表明,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密切相关,积极情绪的情绪状态下,自我控制容易成功;消极或负面的情绪状态下,个体更容易失控。因此,要善于调节情绪。另外,进行自我肯定、自主支持等自我意识的调控策略,都可以提高自我控制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高等院校学习实践的主体。在大学生的全面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有许多特殊规律值得探讨。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审美意识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同院校工作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一定的道德观和审美观的相互作用规律。运用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结合院校实际,认真探讨这一规律是很有意义的。 (一) 自我评价是从自我感觉发展而来,又高于自我感觉的心理学范畴。自我感觉是有机体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内部各种感觉的融合。自我感觉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主体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如对自己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的心理的各方面特点是不可分割的,意识是个整体。研究青年心理最重要的是应探讨代表其总面貌的自我意识的变化发展,自我意识制约着各方面个别心理特点,是心理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学时代的青年正是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大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必须涉及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
自我管理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和自由能力的人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环节,以获得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并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为目标的能动活动。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为维护类的存续而进行的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运动。尽管人们主要是从类的角度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但作为一种自我管理,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人类的自我管理,也包括个人自我管理、组织自我管理和国家自我管理等层次。从自我管理角度来看待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改造国民性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当代青年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公民意识 ,那么在他们身上还有“五四”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的国民性问题吗 ?本文描述了自我意识、公民意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在肯定经济改革开放增进了这些意识的同时 ,又分析了其严重不足之处 ,以实例说明当代青少年仍存在国民性问题。而作为现代社会所必备的自我意识、公民意识的增强恰是对国民性的改造。继续推进改革 ,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使青少年成为现代人 ,是新世纪必须完成的课题 ,因而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使用了一个新概念——感性意识。通过对感性意识概念的解读,我们发现马克思主张意识是由人的感性活动带来的,而不是自我意识的逻辑展开;人通过类意识——感性意识确证着自己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感性意识呈现方式的语言,也是在人与人的实践交往中生长出来的。只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感性意识概念,我们才能在理论上把握马克思同近代思辨哲学的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也才有可能与我们真正照面。  相似文献   

16.
王娜  周牡丹  姬智 《学理论》2015,(6):68-70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情绪波动快、心理意识及思想状况急速发展的时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感和独立感。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和自我发展不完善的影响,在与人交往时难免会产生人际冲突。基于这些问题,致力于运用科塞的冲突理论,采用访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人际冲突的现状,探究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原因及其影响,并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提出相应的调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博 《学理论》2012,(20):276-277,280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我意识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也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矛盾冲突,要特别的注重内心的活动状态并及时调整一些不良状况,掌握一些调适策略,使自我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2,(1)
《齐物论》的主旨在于通过消泯物我、是非、彼此,达到齐同万物于大道的"道通为一"的境界。齐是非、消除彼此对待的二元思维,根源在于物我界限的泯灭;而物我不分、共通于大道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落脚在自我这个问题上来。从破的方面看,"吾丧我"是要揭穿自我身体和自我意识的虚假;从立的方面看,"天籁""真宰""真君"等是要揭示出"道"才是真实不虚的、才是自我的出发和依归。当达到"道通为一"之境时,自我的追问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9.
穆竞  王艺容  龙文静  杨阳 《学理论》2011,(20):45-46
通过以65名孤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我描述问卷(SDQ)、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调查,探讨孤儿的社会支持、自我意识与健康水平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检验及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孤儿的社会支持、自我意识与健康水平在性别间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女生比男生在健康水平中的心理健康维度上的得分高。在线性回归中,自我意识中的一般自我概念对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0.
农民公民意识的碎片化及化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萍 《理论导刊》2012,(11):74-77
当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不断觉醒。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公民意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和倾向,在权利意识增强的同时,义务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社会责任心和公德心不足。培育农民成熟的公民意识,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强化民主政治,扩大民主实践,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培育农村公民社会,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社会土壤;强化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