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手段,列宁开创了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毛泽东则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新道路.在战争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战争是一定阶级和国家的政治的继续,列宁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毛泽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基本原理.在人民战争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民战争的根本性质及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毛泽东领导的人民战争不仅在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使之发展成为系统完整的人民战争理论.在军队建设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军队的产生、本质及其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列宁和斯大林提出了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则开创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建军先例.  相似文献   

2.
人民战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精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战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精髓,它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对人类军事思想史的重大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区别于其他军事理论的主要标志。一、人民战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对人类军事思想史的重大贡献。从广义上讲,人民战争是指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在马克思卞义军事理论和人民战争思想产生以前,人民战争作为一种战争实践已经存在。从古代斯巴达克斯起义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的-…  相似文献   

3.
战争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推动战争形态的革命。但它又反复证明,战争形态的变化并不能改变战争的基本规律。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植根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沃土,并被战争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以往的常规战争中,人民战争具有其它任何战争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以其特有的优势赢得了胜利。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人民战争的根本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军依靠这种优势将会击败任何强大的敌人。人民战争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一、高技术战争同样是政治的继续,人民战争拥有战争的本…  相似文献   

4.
周孟雷 《传承》2009,(2):34-35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江泽民新时期的人民战争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信息化战争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论述了实施人民战争的办法,必将对我国的军事理论和国防建设起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反特权思想是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核心思想。恩格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深刻揭示了特权的阶级属性和形成逻辑,指出了资产阶级反特权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表达了无产阶级反特权的基本要求并肯定了这种要求的正当性,其反特权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反特权斗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深刻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吕孝 《传承》2008,(24):26-27
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的新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如何依靠人民,动员人民,组织人民和武装人民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士兵群众的参战热情和作战斗志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7.
吕孝 《传承》2008,(12)
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的新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如何依靠人民,动员人民,组织人民和武装人民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士兵群众的参战热情和作战斗志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8.
秦杨 《传承》2011,(8):32-33,88
中国是最早产生人民战争理论和实践的国家,尤其是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和实践,绝对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非常光辉的一页,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理论在其中国化之后的伟大贡献。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以及之后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都是在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同时实践也证明不管环境如何改变,我们都需要把这个思想延续下去并不断创新,让它继续服务于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德国农民战争》是恩格斯推进唯物史观具体化的代表性著作。他从对16世纪初期德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水平的分析入手,详细地解读了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在当时德国的特定语境中必然通过宗教斗争的中介形式表现出来的原因、具体形式及其发展过程。通过这种探讨,恩格斯既超越了单从宗教改革的角度来诠释德国史的传统阐释思路,又超越了小资产阶级左派历史学家仅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诠释德国农民战争的解读思路。把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与宗教、政治等要素的历史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放在具体的实践语境中来加以深刻的解读,是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具体化历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江泽民新时期的人民战争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信息化战争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论述了实施人民战争的办法,必将时我国的军事理论和国防建设起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为树立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为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接受社会主义并付之实践,恩格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包括:注重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证明,努力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武器;探索了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不同路径;领导和组织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为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提供组织保证;为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恩格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坚持和发展他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为捍卫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同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斗争中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克劳塞维茨战争学说在战争与政治、战争目的、战争与民众、进攻与防御等问题的比较阐明:克劳塞维茨较全面地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毛泽东进一步丰富深化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原理;克劳塞维茨阐述了消灭敌人军队与保存自己军队的关系,毛泽东通过深化战争目的内在矛盾将之升华为战争的军事本质;克劳塞维茨探讨了民众战争的地位作用及其运用原则,毛泽东则从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人民战争理论的新纪元;克劳塞维茨基本阐明了攻防关系问题,毛泽东在战争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化了攻防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天虎  陈燕 《求索》2013,(9):56-58,66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尤其是民族主义的问题。爱尔兰问题为他们理解民族主义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例。爱尔兰问题是指。在英国对爱尔兰进行军事征服,殖民,最终将其合并的过程中.爱尔兰人民在政治、经济、宗教方面的抗争,以及英国政府对其抗争所作出的反应和对策。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是爱尔兰问题的重要内容.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解民族主义提供了范本。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爱尔兰问题立场认识民族主义,对解决当今的民族问题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界对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基本思想的研究形成了以下几类观点:一是认为恩格斯晚年肯定了合法议会斗争的策略,同时也并没有否定暴力革命斗争策略;二是恩格斯晚年确立了合法斗争的战略,暴力革命只是作为议会斗争的辅助手段或暴力革命没有必要;三是恩格斯晚年彻底放弃了暴力革命,把合法斗争作为唯一的斗争策略,恩格斯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今天 ,正确认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 ,大力弘扬这一光辉思想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为什么人服务 ,是一个根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是为了解放广大劳动人民的。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早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晚年恩格斯剖析各种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点和基本方法。在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普列汉诺夫不仅承继了晚年恩格斯的有关思想,而且相比第二国际理论家更显出众,在意识形态的本质、形成机制、能动作用、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这是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内在统一、坚持历史观与辩证法相互联结等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结果。但需要强调的是,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析终归属于"他"自己的理解,故而在理论的细节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汉语词汇的"人民利益"是一个历史范畴。本文从"利益"内涵的历史分析、人民利益概念的考察、人民公仆概念简析三个方面探讨人民利益观的基本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伟岸人格和高尚情怀中窥探他们人民利益观的思想酵素;从形成路径、内容指向、理论意蕴三个方面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利益观思想。  相似文献   

18.
城市问题很早就进入了恩格斯的理论视野,并成为贯穿他一生的思想主题。恩格斯在诸多文本中深刻探讨了城市起源、城市本质、资本主义城市等主题,形成了丰富多维的城市思想。在恩格斯看来,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生成的重要场域;但是在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城市被迫充当统治阶级实现剥削的工具性空间,衍生出各种城市问题,不断制约着城市美好生活的生成。恩格斯认为,只有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将城市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民追寻美好生活的沃土。恩格斯的城市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城市问题的光辉典范,构成了在当今城市社会时代科学分析城市问题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9.
论战时舆论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动员在战争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其他战争动员样式相比,舆论动员是一种精神动员、信息动员、公众动员和媒体动员,是实现战时快速动员的基本保证,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战时舆论动员范式。其中,对战时舆论动员基本原则的范式认知主要包括:军事斗争谋略与舆论宣传思想高度统一,政治斗争规律与舆论宣传规律高度统一,舆论宣传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高度统一;对战时舆论动员基本路径的范式认知主要包括:争取一切力量扩大舆论阵地,整合新闻资源形成舆论强势,运用典型示范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推进党的事业的过程中要求俄共(布)和全体人民发扬斗争精神,同饥荒作斗争,完成收集粮食、运输粮食的任务;要求党和人民发扬斗争精神,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奋力支援战争前线;要求红军部队发扬斗争精神,消灭敌人,争取国内战争的胜利;要求党和人民发扬斗争精神,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奠定基础。上述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