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在共和国诞生的这一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桂侨刊》2003,(3):14-14
1949年10月1日,是蒋介石最为难过的一天。  相似文献   

2.
成晓军 《长白学刊》2011,(1):129-132
1923年5月至11月间发生于东江区域的讨伐陈炯明叛军之役,是孙中山一生多次亲临前线直接指挥作战的一次典型战例,也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它不仅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军事和政治基础,而且成为孙中山革命生涯中与惠州为主体的东江区域关系密切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3.
付金柱 《长白学刊》2011,(1):133-136
1922年孙中山北伐中途受阻,迫不得已潜师回粤,事后孙中山认为其原因在于陈炯明从中阻遏,后世史家亦多从此说.实际上,就当时北伐的即刻历史情境而言,无论是北伐的南北联盟,还是北伐的饷械准备,以及湖南各界反对北伐假道湘省,都未取得有利的情势,此皆为孙中山北伐爱阻潜师回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春秋》2011,(4):61-62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华东战斗英雄林茂成的一排排勋章和他的放大照片,这些展品吸引许多人驻足参观。林茂成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8月19日在解放舟山群岛首战大榭岛战斗中光荣牺牲.当时任“洛阳营”营长。  相似文献   

5.
加伦,1889年11月19日出生在俄国的雅罗斯拉夫里省巴尔欣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本名瓦西望·康斯坦了诺维奇·布留赫尔,加伦是他在中国的化名。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传奇式的英雄,红军的优秀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列宁近卫军著名军事政治活动家,曾被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发第一枚红旗勋章。加伦曾历任师长兼政委、集团军副司令员、驻军司令员、军长兼政委等职,转战各条战线,战功卓著,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海外包围内陆的道路,外围根据地对革命派与被革命派来讲都极为重要,南洋新加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双方舆论争夺的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是新加坡华文报发展期的开端。这期间,尤其是从1905年到1911年,保皇派(或曰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新加坡以华文报为阵地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政治论战,带来了华文报的滥觞。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皇权的结束,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也次第平息,蓬勃一时的政论报纸也因此日渐式微。辛亥革命后,与中国革命运动相关联的华文报日渐减少,目前学界有所记载的有三份,分别是《振南日报》、《国民日报》、《民国日报》。但是笔者查阅《新国民日报》,发现在20世纪20年代,新加坡还有一份被学界轻视的华文报——《南铎日报》。本文拟在《新国民日报》视野,围绕双方的一场笔战管窥《南铎日报》。  相似文献   

7.
梅剑 《协商论坛》2009,(3):55-57
第二节孙博士力主联俄联共 孙中山向李大钊倾吐心曲 孙中山因陈炯明叛变而避居上海后,情绪十分低落。出乎孙中山意料的是,共产国际、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同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  相似文献   

8.
《前进论坛》2012,(2):40-42
1923年7月,孙中山拟调邓部回广东(当时邓部在广西梧州)讨伐陈炯明。29日,邓演达写了一封9页的长信给孙先生,一方面详细汇报广西的情况,一方面说明部队现在担任的任务,表示"达自己或随先生或留梧州均无不可也。"  相似文献   

9.
从1911年清朝覆亡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这个被称为“民国38年”的时期,并不是国泰民安的盛世——正值朝代更迭,风起云涌,新旧思想激烈碰撞;更面临外敌入侵,战火纷飞,四万万人国难当头。  相似文献   

10.
散木 《同舟共进》2009,(1):49-53
罗翼群(1889~1967),曾经的国民党元老,1949年被国民党以"背党叛国"的罪名永远开除党籍,1957年又成为广东"最著名的右派"。叶恭绰(1881~1968),一代才子,半生为文,半生为官,"文革"中成为"封建余孽"、"袁世凯和蒋介石的干将",1980年得偿夙愿安葬中山陵之侧……  相似文献   

11.
洪门"大佬"司徒美堂是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支持孙中山,保护杨虎城,呵斥杜月笙,追打吴铁城……1949年接受毛泽东邀请回国参加新政协时,81岁的他是年龄最大的委员。  相似文献   

12.
史霄 《中州统战》2002,(12):42-44
崔戴之代表傅作义与解放军谈判出发之后,傅作义立即召来嫡系师以上军官密谈,开始酝酿和谈之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傅作义不无伤感地说:“仗是不能再打下去了,南撤也是死路一条,当前形势只有求和是出路,但要冒风险,可能有人会认为我们是叛徒而打死我们,共产党也可能定我们为战犯而把我们关押起来……”心腹们都说,蒋介石覆灭的下场已不可挽回,我们不能跟他一起完蛋,现在找自己的出路还为时不晚! 当然,令傅作义深感不安的是,他的部队西撤已不可能,走和平起义之路又力量不足,何况蒋介石的中央军他又不能有效控制。傅作义通过崔戴之把上述担忧转述给我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参谋长刘亚楼。刘亚楼当即建议傅作义把蒋系中央军师以上头目突然  相似文献   

13.
抗战以来,长年埋头教育的黄炎培与共产党人结识结交,在《延安归来》一书中对中共予以高度评价。1947年,黄炎培拒不参加伪国大,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张治中将军托人来告诉黄炎培,当局已把他列为黑名单之首。黄炎培偕妻子姚维钧躲避在浦东南汇,隐居乡间。接到党中央北上的邀请后.在地下党和老友王良仲的安排下,黄炎培夫妇由香港乘船赴天津.并于1949年3月25日抵达北京。当晚,毛泽东设宴邀请黄炎培夫妇。  相似文献   

14.
唐梦秋 《台声》2013,(10):97-97
“天黑黑,欲落雨,天黑黑,黑黑……”每次听到这首用闽南语演唱的台湾童谣,我总会不由自丰地想到我开朗快乐的外婆郑祝。出生在台湾云林的她,1949年随川籍国民党空军机械师的丈夫从台湾来到都江堰,这一待就是64年。  相似文献   

15.
刘统 《同舟共进》2009,(10):12-14
1949年春,胜利者齐聚北平,万众欢腾。而蒋介石只有黯然归乡,携妻祭祖(如图)。在他的"结束时间",留下的是悲伤的背影——"总统府"丢了,大西南丢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转眼成为关押在白公馆里的战犯;漂往金门的海面,挤满了迷茫的面孔。一生只在日记中反省,但若能看到共产党1949年的战中检讨,蒋介石是否会反省得更深刻一些?  相似文献   

16.
谢腊生  黄叶丹 《黄埔》2010,(4):21-23
1949年9月24日,彭铭鼎将军(黄埔六期)率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国民党军九十一军、一二○军两军的残部及七个特种兵独立团等38000余人,大小汽车近千辆,以陶峙岳将军名义领衔通电起义。彭铭鼎将军为建立新中国的人民政权和大西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姚钟华 《创造》2010,(6):87-90
云南是1949年12月9日解放的,那是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却记得那天清晨,母亲从收音机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地对姐姐说"曼华,我们已经解放了!"当时,我的姑父、进步文化人士徐嘉瑞因为国民党搞"九·九整肃"避难在我们家,听到消息后也十分激动,当即写了一首诗赠给姐姐:  相似文献   

18.
王开林 《同舟共进》2013,(11):55-61
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晚清洋务派的总体评价不断走低,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长期跌落不起,这位晚清儒臣、洋务巨擘被斥为“洋奴”、“汉奸”和“民族投降主义者”。但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民同史的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张之洞的另一个角色定位上——他竞超越孙中山、袁世凯,被夸赞为清王朝的“头号掘墓人”。张之洞以良相自期、以忠臣自许,在湖北经营十余年,编练出一支精锐的新军,本想延长帝国的气数,结果事与愿违,一次擦枪走火就震断了王朝的筋脉。  相似文献   

19.
贾晓明 《黄埔》2012,(2):58-59
1925年6月15日,黄埔东征军回师广州,彻底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滇军将领杨希闵和桂系将领刘震寰原来都“没有地盘”,率军“暂驻”广西。1922年底,杨、刘参加“白马会盟”,同意接受孙中山领导,杨希闵受命为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率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在战斗中,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部不但按兵不动,  相似文献   

20.
《中央日报》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中央机关党报。1928年2月1日于上海创刊,次年迁至南京,1937年12月13日因南京沦陷而停刊。1938年3月在长沙复刊,同年9月迁往重庆,其问又以《重庆各报联合版》《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的形式出版,1945年9月迁往南京复刊,1949年4月23日在大陆停刊,在大陆出版共22年,是当时最重要的官方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