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良英 《新湘评论》2007,(12):38-38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中的精华,历经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琳 《理论导报》2012,(11):43-43,46
濂溪文化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是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定居江西庐山莲花峰下,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来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我国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孔孟后一人",在东南亚被誉为"亚圣"。周敦颐一生重德治、倡正气、主廉洁、讲官德,以仁为己任,遵道不趋势,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在为官、为人、为心方面的风范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一、为官洁廉,真廉士风范濂溪先生24岁任洪洲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主簿,  相似文献   

3.
一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千百年来让世人难以忘怀,也让周敦颐为官著说、传承理学的湖南汝城多了座近千年的书院——濂溪书院。经过千年风雨沧桑,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而建的濂溪书院,至今仍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4.
理学开山周敦颐:开理学内圣意境之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贤 《学习论坛》2006,22(9):55-59
宋代心性义理之学,实际上是由周敦颐发其端,而后张载、二程等继之,才使儒学大昌,所以后世都以周敦颐为理学开山。周敦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除了指他对理学“心性义理”体系的奠基,也包括他对儒家内圣意境的体悟和求圣的践行。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与融通,使他开启了理学内圣意境之先。  相似文献   

5.
正在历史上,不少为了改变中国千年以降顺流而下的"时势"、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局面的仁人志士,曾前仆后继、鞠躬尽瘁,为中国的改革和革命点起星星之火,却终不能成。但是,有一个人,将"真理"和"时势"相结合,真正改变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人是毛泽东,是他让中国千年衰败历史就此翻盘,是  相似文献   

6.
说“莲”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所写《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读来如咀英华,韵味悠长."空根偏向淤泥栽,大叶圆满不须裁,开心果种朝天举,明毫无染出尘埃."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正是花中的君子?周敦颐借莲的高洁赞颂君子的气质,表达了当官从政者应有出泥不染的人生态度和清廉高洁的价值取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惹人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什么花?全在于各人的品性和志趣.周敦颐别开蹊径,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予独爱莲"这一见解,绝不在它卷挽衣袂衬托蓝天的清高,不在它自我铺垫仰望星辰的追求,不在它独领风骚唤醒夏火的精神,而在于莲之清、莲之纯、莲之洁、莲之美.  相似文献   

7.
马茂军  谢资娅 《求实》2006,(Z1):288-289
道学又称理学,它是宋学的骨于和主流,是对道、器、性、命等学问的讨论,亦是宋学中最深刻最本质的部分.我们通常所称的"北宋五子",即道学在北宋的五大人物邵雍、周敦颐、张载、二程,他们是北宋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同时又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北宋五子的诗歌创作多有人谈论,北宋五子的古文向来少有人提及,实则大有可观.周敦颐作有<太极图说>和<通书>,邵雍有<皇极经世>、张载有<正蒙>、二程有<二程遗书>,巨著煌煌,风格平淡典要,其风格与宋文平易之风合,而实为宋文中最深邃之部分.  相似文献   

8.
岳麓为屏,湘江如带,橘子洲卧江心,浏阳河绕城外。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长沙,拥山、水、洲、城之胜,得湖湘文化之魂,是一座文化名城、革命圣城,更是一座道德之城。“一曲道德歌,百万人来和。唱得麓山千年秀,唱得湘水万代流……”踏上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你在感受这个城市浑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同时,更羡慕这里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没有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因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围绕人际关系这条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和谐创建活动。他们的目标是:让人与…  相似文献   

9.
《前线》2016,(6)
正通州,通天下之州也。地处千年大运河北首的"北方水城",贯有"一只塔影认通州"的美誉。辉煌的运河文明孕育了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久负盛名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长城文明与运河文明、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碰撞融合的"历史名镇"。而今,通州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载体,建设生态之城、智慧之城、活力之城、人文之城,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荷花,又叫莲花,在中国人心中,尤其是在中国文人的心中的地位颇高,自北宋周敦颐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它就一直被喻作"君子之花"、"圣洁之花",是历代画家所青睐的花卉题材。古今画荷的大家实在太多,比如古代朱耷、徐渭,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等,他们笔下的荷花美不胜收、各领风骚。而毛泽东独独喜欢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  相似文献   

11.
所谓"另类和谐集体"是指在一个单位,"一把手"等实权人物权力至高无上,事事说了算,下面的人全看他(他们)的脸色行事,集体讨论流于形式,凡事"一致通过",保持高度的"和谐"。"另类和谐集体"无疑是一个单位民主集中制制度得不到正常实行的体现。人的本性不喜欢有人提不同意见,喜欢他人与自己保持一致,讨厌不合作是人之常情。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强调团队意识、整体观念,常常拒绝反对之音。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清理那些与自己"唱对台戏"、妨碍自己发号施令的人。他们以团队精神之名义,排挤领导班子内部不与自己合作的成员。只有手下"噤若寒蝉""、鸦雀无声"或"一致通过"时,他们才会感到舒畅,并以为有了一个"和谐集体"。  相似文献   

12.
也谈和谐     
和谐,是如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教育"、"和谐环境","和谐社区"等等,几乎到了有言必称"和谐"的地步。"和谐"是社会所关注,人之所向往。和谐的意韵厚重深远。和者,和睦也,强调和衷共济,谐者,相合也,  相似文献   

13.
"大学之道"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个体"内圣-外王"的和谐伦理精神。它的当代价值就是让我们在科学发达的现代,重新反思现代性,重新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观点,实现"自然—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然主体,具有一些与经济人、道德人等其他人的存在方式不同的特性。"和谐人"的特性研究,旨在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发展的独特要求,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上的特殊性、和谐人本身的客观属性以及主观属性。在自然属性的协调性表现为:动物性的减弱;需求的有限性。在社会属性的协调性表现为:人的本质的提升;社会关系的和谐;自然观的转变;主体性的合理性。"和谐人"的特性研究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当代取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从社会主体视域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乌江奔流,山城如画。有着"乌江明珠"美誉的思南,自古以来就是千里乌江流域上的经济文化重镇。而今,思南山城正发生巨大变化,不仅景色迷人,而且处处让人感受到舒适,处处流淌着千年文化古埠的磅礴之美。随着全县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深入展开,人们普遍感受到思南的天蓝了,水清了,树多了,城美了。绿树繁花、芳草清流构成了思南山城一道新的风景线。"能不能在城市建设中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时代  相似文献   

16.
西江倡议     
《当代贵州》2010,(9):15-15
<正>早春二月,春暖花开。上海世博会倒计时40天,我们聚集到雷公山下、白水河边的西江千户苗寨,举办"和谐城乡互动发展——醉人间茅台·美天下西江"世博论坛,共同探讨和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寻求和发现怎样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我们来自  相似文献   

17.
《理论导报》2013,(7):F0004-F0004
九江一中享有"千载学府\百年名校"的美誉,其前身为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所创办的濂溪书院。间接历史近千年;正式立校于1902年,直接历史111年。2011年八里湖校区落成并投入使用,九江一中跨入了"一校两区"时代。一百多年来,该学校共培养了5万余名学生。其中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元勋黄祖洽。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伯芳。美国艺术科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08,(4)
有一条运行了数千年且占据了中华文化核心位置的古老准则,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沐浴着时代的光辉,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它的名字叫"和谐"。"和谐"的精神,是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礼让,一种平等;和谐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谐的基础,是和而不同,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谐的境界,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谐的源泉,是和中有爱,和中有福,和中有乐,和中有安。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国家和则强,社会和则昌,世界和则宁。继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万方乐奏颂和谐,国泰民安喜空前。和谐乃百姓之福、国家之幸。和谐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和谐"鲜明地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上,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唱响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一个脉搏同频共振前程最辽阔,一个中国欢共庆一唱天下和……一草一木总关情,时代新景在"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伴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一幅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画卷正在展开。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奏响和谐社会的雄伟乐章!  相似文献   

19.
朱熹《中庸章句》从人与物统一的层面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诠释,强调人与物有着共同的"天命之性",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道",要求依据各自不同的"道"对人与物作出不同品级的节制和约束,蕴含着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今天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所必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莲之“廉”     
党员干部要在内心培育"廉"的自觉,常存敬"廉"之心,常修守"廉"之德,常行清"廉"之举。去年六月,我约三五好友去晋祠游玩。途中经过一片莲花池,万绿丛中,莲花亭亭玉立,那轻摇曼舞的模样,让我们驻足不前。微风轻拂,淡淡幽香,沁人心脾,让人不由得想起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廉政公益宣传中,莲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