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左右,人们普遍把发展主要看作是经济的发展,并且将经济的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具体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评判发展的首要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实现发展的道路就是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提高工业化的程度。这种观念只强调经济数量、经济规模的单兵突进,而置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于不顾,更没有顾及社会等其他领域的问题,是一种不关注和谐的发展观念。在这种发展理念的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观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发展”是人类有意识追求的目标 ,是各国政府决策者所关心的根本问题。但发展观不同 ,带来的发展结果迥然不同。二战后兴起的用于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经济学 ,自然不可能脱离发展观的演变轨迹。70年代以前 ,发展经济学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 ,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在这一阶段产生和提出。虽然理论关注的焦点曾发生过变化 ,但目标却始终如一 ,即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发展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它的主要论点就是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增长论。以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3.
国事要闻     
《新视野》1995,(6)
中共十四届五申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了在这一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即:在“九五”期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文市场经济体制。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带,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王文币场经济体制。《建议》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ID\的指导思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指出,为了实现跨世纪的苗9目标,关键是实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实现工业化 ,并郑重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四川省欠发达地区的达州市要实现追赶跨越 ,就必须实行新型工业化跨越式发展战略。本文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总的指导思想 ,在对达州市实行新型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性和客观可行性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提出了达州市实行新型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及思路 ,重点探讨了实现达州市新型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探索1960-1970年,在联合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制订的第一个发展计划中,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经济增长”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基于这样一种设想: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低发展根源就在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太低,因而,GNP的增长被各国列为现代化发展的目标。然而,上述发展计划在实行了整整十年以后,以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显出弊端。一些国家的人均GNP有了一定提高,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状况未得到实质改善,且出现了大量问题:经济结构片面发展导致恶性循环、国内社会混乱政局…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支部生活》2008,(4):13-13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指将传统工业化的任务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的社会发展演进过程,是尚未完成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跟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步伐,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步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的工业化大多侧重于工业以及工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并将工业化实际等同于工业的发展和单纯的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强调传统的资源要素、资本以及生产发展的外延式扩张。  相似文献   

7.
崔巍 《学习论坛》2006,22(3):29-32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方面的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建立科学模型,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经济是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之后,对生态的破坏呈加速态势.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生产方式或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换句话说,结构变动尤其是生产结构的变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如此,许多经济学家以结构变动为依据来划分工业化进程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其中最具影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研究。钱纳里等人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借助多国模型对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结构转变的基本特征和工业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根据人均收入的变动,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的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3个阶段,即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 5 0年代初到 60年代初 ,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从 1 95 2年到 1 962年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建构。但这个建构过程却是曲折的 ,其中经过了五个阶段 :片面注重重工业时期 ;初步意识到农业、轻工业的重要性 ,开始整体考察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时期 ;主张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时期 ;主张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期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自1949年6月全省解放至今的50年,是有史以来成就最辉煌的一个阶段.就经济方面而言,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突飞猛进.——生产力发展,实现了从农业为主到工业为主再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飞跃.从国民生产总值构成情况来看,1949年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为22.5%与77.5%之比;到1970年,工业产值开始超过农业产值;80年代末已经基本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同时经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1998年与1949年比较,第一产业由52.7%下降到14,2%,第二产业由17.6%上升到50.5%,第三产业由29.7%上升到35.3%,已经出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实现了从中下游到领先的飞跃.从1952年到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6.1%,江苏只增长5.2%;全国人均国民收入平均增长4.23%,江苏只增长3.7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加快了建设步伐,工农业总产值从1981年起连续八年跃居全国首位.90年代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中国实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不仅是新时期城乡由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小康目标和国家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及社会能否协调统一。从新型工业化的视角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利用新型工业化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两大理念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内生性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对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本研究从内生增长理论的视角,提出内生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以此深入分析云南内生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规律,提出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4,(9):8-8
3月6日上午,贵州代表团开放日吸引了众多中外媒体。在记者提问阶段,记者问:“贵州保持多年高速增长,在国家从强调速度转向强调质量的背景下,贵州是否还能保持高速增长?”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代表回答说。贵州的基础设施、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都处在加快发展阶段,这也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即人均GDP1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关键时期,传统的以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投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钢 《求是》2005,(10):29-30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在具有资源优势的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建设和谐农村,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传统的小农生产力提高到了空前的水平。但此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并不具有扩展产业链的性质。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创造…  相似文献   

17.
赵莉 《新视野》2002,(6):32-33
“人力资本”概念很早就出现了,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成熟,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茨、贝克尔和阿罗。他们三人研究的重点在于阐述人力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创性地提出了与以往“劳动力概念”明显不同的“人力资本概念”,并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形成方式,强调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从而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以技术进步内生化为核心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在1986年发表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一…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伟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历程中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921年至1952年,通过民主革命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扫除体制障碍,彻底实现耕者有其田;二是1953年至1978年,出于国家安全和赶超的需要,农业现代化必须服从于工业化的大局;三是1978年至2011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农业现代化的新局面,其中又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80年代以包产到户推动农业发展阶段,90年代以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阶段,新世纪1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推进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李智礼 《实践》2007,(3):24-2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物质基础。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60年代初期到目前的20多年期间,南朝鲜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1961年,南朝鲜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1亿美元(现价),1986年则增加到1,092亿美元。到1987年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12.2%,增长率冠全球。20多年期间增加了51倍。同期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2美元增加到2,850美元。翻了五番(南朝鲜当局还计划到199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