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云林 《探索》2003,(5):68-70
伦理学研究应该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这种转型具体表现为在伦理行为主体的确定上,不仅应将个体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社会也应该成为道德行为的主体;在个人和社会的互动中,个体应该积极履行社会所规定的道德义务,社会也应竭诚赋予履行道德义务的个体以相应的道德权利;在道德的功能定位上,既要充分发挥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功能,同时又不应忽视道德对行为主体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浓浓人情关系下的反腐倡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情关系"社会,人情关系与腐败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情关系本是一种很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情关系日益被利益关系所左右,变得功利化、工具化、扭曲化。扭曲的人情关系成为腐败的合理外衣,这无疑助长了腐败之风,成为社会不良风气和贪污腐败滋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3.
张书林 《学习论坛》2008,(12):23-27
党的建设在规划部署上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布局到现代布局的发展过程。党的建设传统布局主要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展开,而党的建设现代布局主要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这样一个执政党"展开。党的建设传统布局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于一体,在融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党的建设现代布局。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并非一个独立的社会状态,而是构成社会的各种因素、各种关系相互协调,彼此包容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一种理论的应然目标。一个“应然社会”的具体目标离不开“实然社会”的具体实际,而目前一个最大的现实就是我们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当中。  相似文献   

5.
人情中国     
《廉政瞭望》2012,(4):14
人情本无罪,中国人历来重情义。但如今,功利、贪婪、投机……这些变异变质的人情让我们对这个社会人与人的观感越加沉重与复杂。要找回社会的和谐,首先要找回人们内心的和谐,让我们体会人情,还原人情,唤醒人情。  相似文献   

6.
人情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人情的产生、概念、特点以及运作规则等方面回顾了过去有关对人情的研究,以引发我们对中国本土化人情消费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春 《廉政瞭望》2012,(7):14-17
人情,是什么?中国式人情,又是什么?有人说是笔债,不要总欠着别人;有人说是张罚款单,开出去人家总会回报;还有人说,人情是润滑剂、腐蚀剂,一些官员就栽在了这上面。要不要欠,要不要还,尽管内心在挣扎,但最后还是一来二去、攀一点人情才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正转变成陌生人社会,人们行动的环境也呈现出熟人圈、混合圈和陌生人圈并存的状态。由于不同环境下的交易成本不同,行动主体在熟人圈中倾向于采用人情关系机制而在陌生人圈中采用市场机制,从而在中国社会形成了资源配置的“双规制”状态,但是这是一种过渡的状态。人情关系包括情感性部分、工具性部分和规范性部分,随着现实社会的转型,人情关系的现实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人情关系会逐渐褪去资源配置机制的色彩而情感性和规范性功能会保留下来。腐败的发生是因为外部势力带来了资源配置的干扰,并且这种势力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了行动主体无法有效的通过人情关系机制和市场机制获得需要的资源。之所以容易将人情关系与腐败联系起来是因为,人情关系与腐败存在一些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在腐败发生的路径分析后认为,腐败与人情关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针对腐败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13,(9):26-29
当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高层次人才。被称为“第六代”的优秀留学人才,能为国家开启何种新气象,备受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11.
人情关系与乡村社会秩序具有同构性,二者都是以“私序”来维持“公序”。在市场化的冲击下,维系人情关系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共同信念出现了解体,在乡村社会中则表现为人情关系的“脱嵌”以及对乡村社会秩序重建的需求。在区分了市场化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后,认为市场化是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最后从共同信念的树立、乡村社会组织建设以及行为规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重建乡村社会秩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传统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现代社会伦理的转换,面临对旧伦理的突破与新伦理的建构。我们要吸取传统伦理的精华,借鉴和吸取其中有价值的思想成果,才能建立起民族伦理精神大厦。  相似文献   

14.
韩国: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伟 《新视野》2003,(2):79-80
韩国与中国的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是具有儒教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在朝鲜战争之后短短的30年里,韩国却走过了西方国家300年的发展历程,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本文试图通过对韩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转换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总结韩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5.
贺麟从"合人情"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功利主义取向,认为"合人情"有一个从非功利主义到新功利主义的发展过程。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本就不是矛盾的双方,体现在"合人情"上则要求新时代的儒者应发自本心,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以大多数人的幸福为旨归为人处事;不仅要自尊自爱,而且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福利,最终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贺麟的"合人情"理念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树立理性的人生观;有助于维持社会正常秩序,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群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现代广告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代广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求与消费者产生感情交流的共鸣点。  相似文献   

17.
柴文华 《学习论坛》2006,22(5):62-65
早期现代新儒家学者置身现代场景,融合中西之学,洗练或提升了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内容,从而构成了他们理路明晰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为当代中国价值理念的重建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周海波 《理论学刊》2005,1(12):111-114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其思想感情和文学写作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矛盾之中,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问题存在的诸多差异性的理解,构成了双重的文化矛盾, 同时,倾向中国古典式的审美风格还是西方现代性的审美风格,也是不同作家的不同审美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汪洁 《学习论坛》2012,(4):61-65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以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为核心,适应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由于受制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以家国同构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和以群体本位为基础的文化结构,导致了以重义轻利、崇公黜私和重本抑末为价值取向的儒家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结构系统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体系与现代化的冲突乃至对立是必然的。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经济伦理只有在批判地继承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改变其内容和类型,才能有所否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西方文化以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野蛮行径打破了白成一体的中国文化秩序,中国文化在内外危机中被迫改变自己的固有轨道,一方面被定义为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开始寻求新的现代认同,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矛盾重重,陷入了一种时代性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