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此时,在与汶川特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的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000余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2.
徐娜 《中国减灾》2012,(9):16-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加一 《中国减灾》2012,(23):24-27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国人在经历惨痛灾难与艰辛救灾的过程中,减灾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但成就卓越的十年。在2012年接近结束的时刻,回顾十年来的"减灾文化"具有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财产巨大损失,灾难震惊国人、震惊世界。中华民族在集体记忆这一灾难的同时,更应当集体记忆战胜这一灾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灾难始终如影随形。灾难与人,人与灾难,是人类永恒关注的话题。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变化,政府的进步,公民社会的成长,以人为本思想的生根,新的民族气质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闫青 《中国减灾》2010,(3):20-2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截至2008年8月11日,已确认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7,939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元,农村居民住房倒塌10,709.6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倒塌或损毁1,887.9万平方米。但在这场特大灾害面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2300余师生震后无一伤亡,  相似文献   

8.
崔晨 《北京观察》2013,(5):20-23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5年后,在距汶川仅85公里的地方,又一场大灾紧紧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面对着成千上万间房屋倒塌,面对着灾区群众生离死别、流离失所……沉痛的背后,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警醒,我们该如何从灾难中不断汲取教训,长鸣防灾减灾的警钟?防灾减灾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话题,但往往成为我们安逸生活中最容易被遗忘的问题。试想假如大地震突然袭击,假如传染病疫情悄然蔓延,假如特大暴雨再次肆虐,直面"城市灾害"  相似文献   

9.
灾难带给我们的“六个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它带给人们许多思考:我们如何珍爱生命,有效应对类似的自然灾难? 善于紧急避险才能保障生命 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在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上.无一伤亡。这一成功的自救.得益于坚持数年的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习。  相似文献   

10.
动作     
汶川震灾中有子女死伤家庭将获生育政策照顾日前,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学生伤亡有关善后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  相似文献   

11.
不是因为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才出台了相关法律,但汶川地震的发生,无疑对减灾法制和体制建设切切实实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位梦华说,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  相似文献   

13.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1):15-15
10月10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在日内瓦发布最新调查数据,称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残疾人的伤亡比例远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让我们认识了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最牛的校长”叶志平。由于他震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筹集资金加固校舍,落实预案组织演练,特大地震发生后,教学楼没有瞬间倒塌,全校2300名师生仅用1分36秒时间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相似文献   

15.
格林 《中国减灾》2011,(4X):4-6
<正>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近三年,在第三个"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感受当时地震中用爱铸就的生命感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灾难不期而至,我们选择坚强。多难兴邦,华夏民族必将浴火重生;生命至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熟悉防灾减灾知识,越来越多的学校、社区、企业等将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到了发展规划当中。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全民防灾”不再是个梦想,它成为了我们为之奋斗的一颗耀眼的星。道路且漫且长,但在行进的过程中,只要上下求索,终将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7.
乌格 《中国减灾》2011,(7):18-20
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熟悉防灾减灾知识,越来越多的学校、社区、企业等将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到了发展规划当中。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全民防灾”不再是个梦想,它成为了我们为之奋斗的一颗耀眼的星。道路且漫且长,但在行进的过程中,只要上下求索,终将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8.
不是因为“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才出台了相关法律,但汶川地震的发生,无疑对减灾法制和体制建设切切实实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5月12日的临近,我国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四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了世界,那场悲惨的浩劫至今令无数中国人记忆犹新。此后,国家将每年的5月12日设立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相似文献   

20.
晓沙 《台声》2008,(6):6-8
截至2008年5月31日12时,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的信息 灾情 伤亡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5月31日,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977人,遇难367854人受伤,失踪17974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