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两年我到德国去打工,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我感觉他们单纯善良,对人的信任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一次邻居罗拉夫人敲开了我租住房的大门,她对我说:“小伙子,你能帮我个忙吗?”我有些意外,像我这样连个固定住所都没有的异乡人能帮她什么忙呢?  相似文献   

2.
时空命案     
花涯 《新青年》2015,(2):57
[一]我叫王勇胜,今年8岁。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会这样敌对我。明明是他们有错在先,我只是没收他们的糖去告诉了老师而已,这难道也有错吗?我们难道不是要做一个正直、无私、善良的人吗?小溪里是我颓唐的影子,然而忽然间,却又映出了一个大人的身影。他来到了我身边,我看到他的脸上有一颗黑痣,在同样的地方,我也有一颗。"喂,小家伙,一个人很无聊吧?要不要和叔叔一起去玩?"我抬头看他,  相似文献   

3.
一个擦鞋工     
马德 《新青年》2006,(3):62
翰皇居是我们这座小城最大也是装饰最为考究的鞋店.两年前,我在这里买了一双新鞋,顺便想打理一下脚上的那双旧的,旁边的一个小伙子说,大哥,我给你擦一擦吧.看他一脸的诚恳,我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男人 孩子     
男人本质上是孩子。做儿子是他们终生都要扮演的角色。有时候,他像个喋喋不休的孩子,下班回来急于把一天发生的大小事说给你听,等你褒奖,等你评议,等你同仇敌忾。有时候,他像个天真好奇的孩子,异想天开的问题不断,使你应对不暇还外带一些小要求,恳求柔软如孩童。有时候,他像个被惯坏的孩子,连一句气话都承受不了,眼里坦白的痛苦,叫人担忧不知该怎样去迁就去宠溺这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时候,他像娇气的孩子,如同战场上受伤一样,把小病小痛当作一种荣耀的奖赏。“我牙痛!”“看,我今天把手碰破了,流了很多血。”他当然明白你不是医生,但他有把…  相似文献   

5.
马老师:您好!您的文章说到了我们年轻人的心里。我也想向您讲讲我内心的痛苦。我生在农村,自幼内向而自卑,与人交往很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高大强壮,经常遭人欺负和嘲笑。对这种歧视我记在心里,心想总有一天我会比你强,甚至还动过报复的念头。我总觉得自己这样很软弱,很无能,总想着逃避。我更加沉默寡言了,对谁也不说真心话,包括父母——我怕他们伤心。我拼命读书,从小学到高中年年成绩优异,只因高考发挥不理想,没有考上重点。有人说,长期受歧视的人只要给他一点尊重他就会感激涕零。我觉得我就是这样,我总是选那些善良尊重我的人交友。可是…  相似文献   

6.
那天,在外边办完事快中午了,反正是一个人,我就顺便到附近一商城的地下餐厅吃饭。由于离12点还有半个小时,餐厅并不像平时那么爆满,座无虚席。要了一中碗好久没有吃的小王牛肉拉面,4元钱。煮好后,我端着碗找了一空桌子坐了下来。当时,我注意到对面有一中年男人,头发有点儿秃顶,穿的衣服谈不上破旧但也绝对算不上好,看那不合潮流的装束,我断定他应该是一乡下人,他脚边的地上扔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红色手提包。  相似文献   

7.
民间有个说法,父母弥留之际,哪个子女守在身旁,这个子女就是父母最疼爱的人。我相信这个说法,因为父亲走的时候,是我守在他的身旁……  相似文献   

8.
玫瑰祭     
雨桦 《新青年》2002,(3):30-31
最难忘的是初恋。他是第一个给我送玫瑰的男孩。如果不是他送玫瑰给我。我根本就不知道玫瑰是爱情的使者。他是一个警察,我们的办公室正好是租用公安局的,他的办公室就在我的对面,没事的时候,他就经常到我的办公室里来,看张报纸,喝杯茶,谈论他们最近破了什么案子,抓住了多少三陪小姐,实在没什么可说时就大眼瞪小眼了。从一开始认识他,我们之间就没有陌生,但也没有因此亲近。一切都是很平淡的交往。偶尔,我们也有过单独去看一场电影。  相似文献   

9.
祖母已去世许多年了,只剩下祖父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虽然有儿孙们在身旁尽孝,可我还是能看见他眼中深藏的寂寞。祖父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每年的发病时节他的腰腿都会疼得很厉害,可他就是拒绝吃药,宁可疼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听父亲说,祖父这病已有许多年的历史了,许多年来他一直不去  相似文献   

10.
我和一个外号叫“大长条”的男生旅游回来,推开宿舍的门,放下旅行包,还没等坐稳,我就开始了凄凄惨惨的诉苦。我说,应“大长条”盛情难却的爬山之邀我简直就是白痴,瞎了眼,他妈的他简直就是陈世美,他哪辈子没见过18岁女孩呀,他丢西瓜捡芝麻……以致最后我把所有高高瘦瘦的男生都深恶痛绝地骂了一顿,还“哗啦啦”洒了一地泪水后,萧和琪才听明白:原来,上山时“大长条”拉着我,很热情很友好,等下山时他碰到一个独自爬山的女孩,“大长条”便奋不顾身地越过一片峭壁与人家攀谈,继而两人一起去找小溪,等我跌跌撞撞笨手笨脚赶到山…  相似文献   

11.
8月31日,毛主席决定去南昌。当天上午10点多钟,我们就把专列准备好了。iZ点半,我送毛主席到长沙火车站,火车不到下午1点钟就开走了。我送走毛主席后,又回到驻地,把文件等东西收拾好,然后就去吃中午饭。厂午1点半钟,我坐的._6机起飞了,到南昌是2点钟。毛主席在湖南时;已要我通知许世友和韩先楚到南昌谈话。我到南昌后,又用我坐的飞机把许世友从南京接来,韩先楚坐福州军区的飞机由福村;到南昌。许世友、韩先楚是下午5点钟左右先后抵达南昌的。他们到了以后,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向他们和江西的程世清一共三个人传达了毛主席…  相似文献   

12.
怀念冰心     
正第二天下午,我们到西四花店买了两束鲜花,到北京医院去看曹禺。曹禺住院好几年了,身体一直不好。老徐献上花,转达了巴老的问候,没说几句话,就告辞了。因为看曹禺的人很多,外面有人排队等候,不好久留,同时也怕他太累。曹禺说:"你们来了,也不多聊一会儿。我见到你们就精神,你们一走,我就无精打采。"他坐着轮椅,一直把我们送到电梯口。从北京医院出来,我们直奔冰心家。路上,祁鸣说:"曹禺真有意思。有一次,他对我说,我每次见到巴老,都有许多话要说。巴老也有许多话要对我说。于是他说,我也说,谈得热火朝天。但我听不太懂他的四川话,他也听不太懂我的话,但就是想说,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实际上,谁也没听懂对方的话。"大家在车里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柚子 《新青年》2004,(5):21-23
1 我很早就认识卓航,早到高三.那时,他上大二,是我的家庭教师. 第一次见面,在我小小的卧室.母亲领着他,站在我面前:"这是新请的家教,给你补习英语." 面前的小伙子高大英俊,比母亲足足高出一个头.他的眼神清新而忧郁,像谁呢?像梁朝伟.  相似文献   

14.
民工小李     
陶绍文 《新青年》2007,(1):35-36
我从物业管理处拿到了四室两厅的公寓楼私宅钥匙后,便着手进行装修。经朋友介绍,有3个曾帮他装修过新居的四川民工水平不错,于是我拨通联系电话将他们请来。不同的是,这次多来了个叫小李的小伙子,他那稚嫩的模样就像个刚从初中毕业不久的学生。多一个人也好,装修速度也会随之更快一些的。虽签了合同,为更好地拢人心,做工能实打实,保证质量,因此动工前我特地请他们上酒楼吃了餐饭。席间,接连动了两次手术的腰椎骨增生处仍有强烈的痛感,我只好不时将身子立起,微微扭动。那个叫大扬的装修工见状,问我是否身体不适。我如实相告,叹息说已患骨质增…  相似文献   

15.
我问陈初:“你的心像切开的蛋糕,一块给学生,一块给足球,一块给社会工作,一块给那些随时准备叫你为他们两肋插刀的朋友,给我的,还剩多少呢?”陈初简洁明了地回答我:“我的心不是蛋糕。”与陈初的恋情,始于大二的秋天,在电影院看《闻香识女人》。他们大队人马,我却形只影单,坐在最后一排。他频频回头,招呼我过去坐,我只是微微一笑。戏过半场,突然觉得有人碰我,我侧头一看,是陈初,他递过一罐饮料,怀里还抱着好几罐,我下意识地接过来,他对我笑一笑,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散场,经过我身边,他停一停:“一起走吧。”我不为…  相似文献   

16.
轮椅     
我告诉别人我是残疾人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没什么,他们都能接受.因为我看上去并不像残疾人,所以自然有许多人会觉得这很奇怪,我怎么会是残疾人呢?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反应都非常好,可是,也有一小部分人,在他们听说我是残疾人后,看上去好像有一些歇斯底里,他们对我做了做鬼脸,就转身不看我了.  相似文献   

17.
我总以为,我爷爷和我奶奶是没有感情的。他们是父母包办,结婚之前没有见过一面。当一顶小花轿把奶奶抬到爷爷家时,他还躲藏在屋里写大字,因为他说过,书法是他的情人,他可以不结婚的。但他们还是拜了天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爷爷不见了,他去找少时朋友聊天去了,两个人研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奶奶一个人在新婚夜里独自在灯前坐了一夜。那一夜,奶奶想她唱戏时的搭档,在梨园里,唱青衣和唱小生的总是有些心照不宣的秘密。奶奶也有,被奶奶的母亲看出了端倪,所以,早早地把她嫁了。这次找的人家是一个书香门弟——与唱戏无关,也与爱情无关。在父亲的记…  相似文献   

18.
老杜     
《新青年》2007,(4)
老杜作古多年了。能想起老杜,是若干年后。老杜作古多年了。能想起老杜,是若干年后。一个熟悉老杜的人说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了老杜说话。他说他是坐车去道外看一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之所以去.也是因为听说老朋友光荣退休后,一直怀疑自己结实的身体出了毛病,弄得他老伴和孩子都没着没落的啼哭。用他老婆的话说就是,别看人活着前,四六帮不上,可真要是没了,天还真就塌了。就在他边打盹边想着见了朋友该如何安慰,突然听见身后一男人在电话里骂,小麻雷子,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他立刻  相似文献   

19.
公车上     
她在车上看自带的口袋杂志,一篇文章介绍香港的一个叫黄灿然的诗人,他的诗《你没错,但你错了》:“由于他五年来/每天从铜锣湾坐巴士到中环上班,/下班后又从中环坐巴士回铜锣湾,/在车上翻来覆去看报纸,/两天换一套衣服,/一星期换三对皮鞋,/两个月理一次头发,/五年来表情没怎么变,/体态也没怎么变,”“你就以为他平平庸庸,/过着呆板而安稳的生活,/以为他用重复的日子浪费日子,/以为你比他幸运,毕竟你爱过恨过,/大起大落过,死里逃生过/你没错,但你错了:”……“你那些幸运的经历他全都经历过,/而他经历过的,正等待你去重复。”她在心里笑了一笑,诗里的“他”换成了“她”就是她自己了。  相似文献   

20.
38岁未婚男     
邦是我大学时的同学,这家伙读书的时候想谈恋爱想得几乎抓狂,但无奈个不高,人不帅,体重又像非洲难民,没有一丝的男人味道,所以历经了N次恋爱都是未遂。我们兄弟们皆可怜他,每次和女孩子开舞会,都会带上他,希望能有某个小巧玲珑的女孩子,不幸会看上他。可惜志邦连这样的机会都抓不住,常常是他还没有做自我介绍,女孩子便要么皱皱眉头将视线移到别处去,要么“嘻嘻”笑着跑开去,当然没忘了小声丢下一句:这么青涩又弱小,不会是缩在青春期里成熟不起来了吧?所以志邦的破自行车后面,从来都没有花儿绽放过。就连我们男生,都不屑坐他的车子,怕他那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