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野     
《红岩春秋》2014,(12):5-5
<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首次进入中学课堂11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版)的首发式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举行。该读本名为《历史真相》,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为主题,内容包括战前的南京、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救援与揭露、历史的审判、记忆与公祭6部分,这是南京大屠杀专史课本首次进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各地公祭之风盛行: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肢解"炎帝;湖南宁远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4,(24)
<正>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本侵略者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死难30万人;201 4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了第一次国家公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为这第一个国家公祭日挥泪写就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载《人民文学》2014年第12期),首次全方位、大视角地揭示了这段鲜血凝结成的历史。"长江在咆哮,东海在怒  相似文献   

4.
9月8日上午,某地公祭舜帝大典隆重举行,这是2005年以来该地举办的第二次祭舜活动。尽管社会舆论对政府举办公祭活动早就提出过批评,但近年来,各地公祭之风却愈加兴盛。举办公祭的地方越来越多,规格越来越高;而公祭对象也从黄帝、炎帝、尧、舜、禹到  相似文献   

5.
王文元 《党的建设》2008,(10):40-41
成书于1782年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从沈阳迁移到甘肃已有40多年了。40多年来,这部《四库全书》已经成为甘肃人的荣耀,政府不仅投入巨资修建了书库,更是把它作为一张甘肃的文化名片苦心经营。  相似文献   

6.
正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拉锯性战争。战争双方的主帅,一位是西楚霸王项羽,一位是被项羽封为汉王、后来成为汉高祖的刘邦。楚汉相争开始时是楚强汉弱,而最终的结局则是刘邦"得天统"。汉武帝时司马迁写《史记》130卷,排在前面的12卷本纪写的是黄帝以来最高当权者的历史。本纪第七和本纪第八分别写项羽和刘邦。由此可以看出项羽、刘邦的历史地位和  相似文献   

7.
正据《史记》《汉书》载,萧何原为沛县一文吏,与亭长刘邦友善,后辅佐起义的刘邦。无论刘邦队伍在草创之际,还是任何危急之秋,在许多将士动摇甚至逃跑之时,萧何一贯顾全大局,维护大局,忠心耿耿,别无二志。公元前202年,刘邦消灭了项羽,统一了  相似文献   

8.
邹远修 《理论学刊》2002,(4):118-118
儒学在战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显学” ,然而到了秦朝 ,伴随着秦始皇“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文化专制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焚书坑儒”惨剧的发生 ,儒学几遭灭顶之灾。秦传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代之而兴。这位“马上公”也极不好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在关系到新王朝能否“逆取”而“顺守”的历史关键时刻 ,陆贾挺身而出劝说刘邦 ,使之转变了对儒学的态度。陆贾尊儒是从改变刘邦对儒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修养     
《资治通鉴》记载,汉高祖刘邦建朝后,经常与陆贾谈论治国之道,陆贾常引用《诗》、《书》中的话加以劝戒。刘邦开始听到这些很不耐烦地说:"我以马上得天下,要用什么诗书?"陆贾力劝说:"马上得天下,难道马上治天下吗?臣听说古代贤君,很注意彰明礼度,因此能长治久安。秦灭六国,任刑好杀,不久即亡了,假若秦得天下之后,效法先王,施行仁义,陛下怎能灭秦为帝呢?"刘邦听后,顿觉惭愧。于是命陆贾将古今得失之事著成一书,取名《新  相似文献   

10.
永城市位于河南的东部,是中原腹地通向沿海发达地区的门户,是全国三大优质无烟煤基地之一。李长春同志任河南省委书记时来永城调研曾说过,河南的希望在商丘,商丘的后劲在永城。近年来,永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后劲”化为工作的干劲,依托优势谋发展,抢抓机遇上台阶,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2002年,全市GDP、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已进入全省18强,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市”和“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20,(6)
正2月7日上午,一辆鄂A牌照的车辆从河南项城北高速口缓缓驶下,车内的李薇薇是项城籍武汉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为了请战支援疫情一线,连夜把8个月大的孩子送回老家。项城市融媒体中心及时推出短视频《一场20分钟的相见》,生动记录了公安交警、医护人员护送孩子回家的感动瞬间,现场感强、富有感染力,经过"掌上项城"播出后,迅速燃爆网络,全网点击量突破1亿人次。无独有偶,辉县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的《村支书"硬核"喊话》,被全国多家媒体转发,点击量破亿。网友纷  相似文献   

12.
正1960年,开国总理周恩来为审查出国节目,来到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观看演出。观看节目时,他曾对《霸王别姬》及项羽其人作过精彩的即时评论。为我们留下了精妙的"一"字评。全剧开始刘邦发兵攻打项羽,接下来是项羽金殿议事。群臣根据不利形势纷纷谏阻项羽出兵。项羽不听劝阻,决意出战,宣布"退班!"戏演到这里,周总理说:"一言堂。"待项羽回到后宫,虞姬继续规劝,千万不可发兵,以防误中刘邦奸计。项羽不容分说: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下汹汹,各为其主。刘邦与张良曾经是一个最佳组合。楚汉相争,刘邦的实力远不及项羽,但依靠他们这个最佳组合将能量发挥到极致,终于赢得了这场比赛。比赛一旦结束,促成他们构成最佳组合的客观条件也就不复存在。因为这个最佳组合是打天下的班底,不是坐天下的班底。刘邦为了独掌天下,需要重组班底,这就注定了他们这个最佳组合的倾情演出,上半场是正剧,下半场是悲剧。刘邦与张良的关系比较微妙。就从刘邦封张良为留侯这件事说起。刘邦得了天下,即行论功封侯。表面上看,刘邦对张良评价很高,封赏最重。实际上,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叔 《党课》2013,(15):92-93
中国的史书有个传统,一个人但凡做成点事儿,有关他的过往就变得与众不同,甚至,就连他出生的时候也被老天赋予了“异相”。《史记》和《汉书》中都记载,汉高祖刘邦的母亲有一天在水边睡着了,梦见了神人,结果回家就生下了刘邦。既然司马迁和班固皆言之凿凿,便不由你不信。还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夫人怀孕的时候梦到有太阳入怀,汉武帝的老子汉景帝当时还是太子,还没当上皇帝呢,听到有这事儿便从此把刘彻加以重点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付松 《当代贵州》2014,(35):14-15
正从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起步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提升,从生态环保法庭的设立到环境司法格局的形成,从"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到《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出台,以生态理念发展工业、以法治手段保障生态,贵州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道路上前行。环保法庭:生态"保护伞"10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协调会在毕节市金沙县人民法院展开。当  相似文献   

16.
正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主办的《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鲜为人知的是:胡耀邦在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期间,还组织发起和领导了另一场大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1979年9月10日,胡耀邦在《人民日报》编印的第1498期《情况汇编》上看到了蒋映光(《人民日报》理论部副主任)和李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二人合写的《斯大林对雅罗申柯为生产而生产观点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康鹏 《党史纵横》2012,(12):9-14
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影片《一九四二》今年6月17日在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发布预告片。据介绍,《一九四二》的拍摄计划于1993年提出,经历三起三落十八载后才得以顺利开拍,将于今年12月在国内上映。《一九四二》改编自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作品《温故一九四二》,该片描述了1942年中国抗战时发生在河南等地的一场大饥荒,以此回望历史,探讨中华民族在深重灾难中表现出的丰富人性。电影《一九四二》,使得许多人第一次听说发生在70年前的河南大饥荒,刘震云在《温故一九四二》中,引用了当时的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有关河南大饥荒的许多报道,正是这个正直的美国记者,促使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最终采取果断措施,拯救了数以万计的河南灾民。通过白修德的报道,人们得以了解到那段被遮蔽多年的惨绝人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新华社《瞭望》走访河南郑州、漯河等4地市发现,"村干部三天两头到乡政府开会"成常态。"我十来天到乡里开一次会,全村干部隔一天就有一人到乡开会,涉及扶贫、社保、信访、农业技术等。"登封市三官庙村村支书王二伟说。  相似文献   

19.
<正>9月30日,贵州省党政军领导同全省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代表一起,来到贵阳市黔灵山公园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隆重举行公祭烈士活动。上午10时,公祭烈士活动正式开始。省领导与现场各界代表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场肃立,向革命烈士默哀。一分钟默哀毕,少先队员献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伴随着《献花曲》激昂深情的旋律,14名礼兵抬起7个花篮,缓步走向革命烈士纪念碑,将花篮轻  相似文献   

20.
正《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哗编撰,唐朝李贤等注。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自成一家之言,记述了上起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实,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之一。毛泽东喜读《后汉书》,曾写下批注:"《后汉书》写得不坏,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