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佳秋 《求索》2007,(9):140-142
否定是逻辑学的中心概念之一,是最基本的逻辑范畴。从语义上来说,否定即P假当且仅当非P真。否定涉及思雏中的某种两极性,表征着一种质的判断和一种关系,它与否认、假是相区别的。其中,否定与否认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对事物性质的判断上。在与命题的关联上,否定主要取决于命题的形式,否认须取决于命题的内容;否定与假也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区别:假是用来描述一个命题和与它相关的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的抽象实体,它构成命题的特征。否定则不是这样的抽象实体,它是针对或真或假的命题所作的一种断定。  相似文献   

2.
六、学科研究对象现代科学理论,是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从反映学科对象领域全部事物的最基本范畴出发,按学科对象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一系列推演,使最基本的范畴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过程而获得的辩证理论.可见,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同明确学科的逻辑起点一样,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学科对象不同于学科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学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逻辑推演过程的出发点,它是具有对象领域全部矛盾胚芽的抽象规定,是对象领域最基本的“细胞”形态。学科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使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命题又进入到了学者们的视野中,说明了该命题对当代中国仍有现实意义。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思在考察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时的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马克思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个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本质性认识的命题,同时也得出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众多特殊性规定,使该命题更加具体化了。抽象与具体也应是我们理解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对中国市民社会的具体考察,有助于丰富马克思命题的理论内涵,及正确地看待中国市民社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8,(15)
正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740万,城乡关系正发生着根本性变革,城市和乡村正相拥在一起,展翅飞翔,身处其中的人们也将为重塑城乡关系而尽心竭力。70年前,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徜徉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凝练出许多思想的结晶,"乡村与城市"便是其中的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分别以语言和图像对事物进行“逻辑”模写,但它们的逻辑图式不同。印刷文化贯彻的是文本的逻辑,它以字词、语段、章句之结构与演绎的方式,经过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活动去实现逻辑的操作与表达,其认知构建是严密的、高度有序而抽象的。电视文化的逻辑则是生活情境的图像化逻辑,其逻辑基底是日常生活,其逻辑内涵是活动情境,其逻辑语将是真实形象。它通过恰当地处理人的活动的“态式” 与“向式” 关系、情境的具体语符与抽象语义的关系,以及主题形象与从属形象的关系,实现能指与所指的逻辑统一。由于两种文化的逻辑图式不同,它们在负载文化、传达信息、媒介认知的过程中各有不同的特点与意韵,构成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之不同的制约。这是研究文化认识论值得深深关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谱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以辩证结构主义为建构思想,运用现代结构型数学方法,对传统哲学概念和命题进行了规范化处理,是使传统哲学获得现代科学形态的一种新尝试。广谱哲学的研究方法是结构分析法和结构数学法,它是把哲学概念、命题抽象为满足一定公理的形式结构,然后用相应的数学结构来刻划的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资本是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秘密,资本的本质并非物与物的关系,而是隐藏在物背后的人与人的统治与支配关系。主导现代生产关系的资本逻辑,在社会政治层面就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资本逻辑与阶级关系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必然联系。当代中国利用资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际上也随着资本逻辑的展开而建构了一整套现代社会生产关系。考察资本逻辑贯穿其中的现代生产关系,在其社会政治层面的分析就不能缺席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视阈。马克思阶级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不仅体现在深刻洞察了贫富分化的结构性根源,而且体现在指出了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8.
哈特法律实证主义是法律实证主义的最完善版本,正是在哈特这里,现代法律实证主义形成了自己的三大命题.分离命题意味着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关联;系谱命题意味着承认规则只是一种形式性规则,它在道德上是任意的;社会事实命题意味着承认规则本身只是作为一种社会事实而存在,从而避免了法律效力链的无穷追溯.  相似文献   

9.
法的逻辑规律,是法的客观规律经过主观思维的加工和创造,对法的诸种关系本质的抽象。它是从法学理论和逻辑的高度,再现法的内在的、客观的本质关系。法的逻辑规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主要条件:第一,客观必然性。法的逻辑规律必须集中体现法的客观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第二,普遍有效性。法的逻辑规律在法的领域应该具有最广泛、最普遍的意义。它不仅能对法的种种社会现象进行理论的解释,而且对法学领域中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三,决策和预测性。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张美玲 《前沿》2012,(12):52-53
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全体,在某一具体历史条件下,其认识总是有限的。任一命题及由命题所构成的论证的形成,背后都有一个历史文化的支撑,因而对其的评价必须考虑到论证主体的文化隶属关系。本文通过对"杀盗非杀人"这一命题进行逻辑文化分析例证了上述观点,从而揭示了逻辑的社会文化性。  相似文献   

11.
杨向荣 《求索》2014,(10):126-131
诗画关系、语图关系、言象关系等命题都属于图文关系的问题域,而其中诗画关系又尤其具有代表性。然而,诗画关系并不是当下文化中的独特现象,在西方,柏拉图、达·芬奇、温克尔曼和莱辛都曾探讨过诗画关系。在中国古代,也有"言象之辨"、"诗画同源"、"诗画一律"等相关命题。以诗画关系为切入点,对当下图文关系的学理渊源展开思考,并据此进一步探讨图文之间的内在张力,将有助于回答当下读图时代图文关系的一些困惑,明确当下图文关系研究的逻辑起点和言说立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特别是从语言心理和数学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考察直觉的五种认识功能。 一 直觉的逻辑赋形功难 人们在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时,常常要依靠直觉把抽象的逻辑关系转换成象征性的图形关系或符号关系来进行思考,这一方面因为人类的抽象思维活动只能凭借具体的图形或符号(如语言符号、数学符号等)展开,另一方面又因为将逻辑关系转换成图形关系以后,往往能使复杂而隐蔽的逻辑关系得以简化,变得一目了然。我们把通过直觉在逻辑与图形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的这种认识能力称为直觉的逻辑赋形功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开始了一个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最新成就.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命题.科学发展观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为发展确立了时代的价值准则,它不仅是时代主题的弘扬,更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命题的历史升华.和谐是马恩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价值和追求.在市场的基础上,在利益多元的社会背景下追求社会和谐,应对的不仅是中国,而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乃至人类社会面临的大挑战.科学发展的思想不仅是对时代精神的提升,更是对唯物史观命题的深化.它展现了"人类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新的人类文明水平上新的涵义,深刻展现了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联动和变革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4.
真值表方法在形式逻辑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特别在复合命题中,具有判定作用。利用它可以直观而又精确地判定若干复合命题是否等值,若干复合命题之间的关系,复合命题推理是否有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研究这一内容,对于掌握形式逻辑中复合命题及其推理这部分理论知识以及实际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是-应该"问题逐渐演变为事实命题与规范命题之间关系的问题,对道德知识的考察从过去的经验论证或先验论证,转向了对伦理语言的结构及其含义进行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是"与"应该"之间的不同又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事实与价值二元分立,尤其在元伦理学的创始人摩尔及情感主义那里得到更加深入的论证和重大的发展。摩尔的"自然主义谬误"、"善不可定义"、"摩尔的开放问题论证"以及情感主义的无意义的价值判断等思想,是对休谟关于事实与价值关系的问题的补充与发展,深化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现代逻辑演进主要是由于在本国与他国之间、祖国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个人与祖国之间这几重关系中获得了对国家或民族利益的崭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袁玲红 《理论月刊》2007,1(4):46-48
正义伦理是现代人推崇的价值理念。然而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它存在三大真空地带:忽视人类相互依赖的普遍经验;忽视传统女性的弱势群体地位;忽视了家庭生活领域的价值。关怀伦理学分别从人己关系方面注重推理与情境分析相结合对单纯进行抽象的道德推理的超越、人与人关系方面“关系自我”对“抽象自我”的超越、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系统有机论对本质主义机械论超越了正义伦理,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19.
"是-应该"问题逐渐演变为事实命题与规范命题之间关系的问题,对道德知识的考察从过去的经验论证或先验论证,转向了对伦理语言的结构及其含义进行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是"与"应该"之间的不同又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事实与价值二元分立,尤其在元伦理学的创始人摩尔及情感主义那里得到更加深入的论证和重大的发展。摩尔的"自然主义谬误"、"善不可定义"、"摩尔的开放问题论证"以及情感主义的无意义的价值判断等思想,是对休谟关于事实与价值关系的问题的补充与发展,深化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由两个密切相关的支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在我们的民主集中制理论和实践中往往被赋予很高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它并未给予深入、具体的研究,包括对它的来龙去脉的考察。本文对这一命题的由来和演变作一扼要考察。  追本溯源,“ (在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 (在 )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种提法,由来已久。而且,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中,“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提法有过曲折的演化和变迁。考察和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对于深入分析和正确理解这一命题以至整个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