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一个按照预定的目标不断推进深化的过程。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邓小平曾多次谈及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问题,形成了一个包含不同层次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根本目标任务或长远任务目标。先是根本目标或长远目标,这种目标对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导向性和规范性。邓小平在1986年9月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根据邓小平这一思想,党的十…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乡村国情的变迁,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撤并乡镇”的治理体制改革模式也深陷困境。构建“县政乡治村派”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从“村自治”到“乡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民主事业发展的新航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儿?这两个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因不同的国情而有不同的答案。对于中国来说,党的建设问题始终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又是改革的“突破口”。一、党的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被毛泽东誉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今天,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这个“法宝”依旧是“法宝”,它是决定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所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一百多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共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对上层建筑进行的自我革命。它以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为主线进行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开启到十四大,以扩大人民民主、实行党政分开为重点以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第二阶段从十四大以来到十八大,以机构改革为重点,把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以依法治国的形式统一起来;第三个阶段是十八大以来,明确以制度化、程序化为手段,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根据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任务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予以完善,反映了中共务实、理性的执政理念,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政治密码,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及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及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贡献,主要集中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二是探索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范围和突破口,三是进一步确认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把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深刻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二是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方向;三是全面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党政分开、精简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相似文献   

7.
十三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8.
论政治体制改革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是提出这一总目标的依据,也是影响总目标进程的客观条件,其中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中...  相似文献   

9.
论民主政治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极大地促进和保障作用,二者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并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物  相似文献   

10.
冯留建 《理论学刊》2004,3(5):88-91
中国的改革最终能不能取得成功,关键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继续推进其它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模式和突破口做一些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入手,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出发,深刻论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精心设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深入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不仅对  相似文献   

12.
赵建平 《实践》2002,(9):24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活中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目标,尤其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既标志着社会主义实践达到的新阶段,又从文明的高度开拓了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新境界,开拓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这就告诉我们,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三大主要任务之一。那么,为什么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对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影响?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4.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动力和途径。本文提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着力点”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大制度。在这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才能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加强人大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通道 ;为此就必须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用制度和法律来规范、保障党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而这一切 ,必须首先靠发展党内民主 ,来为国家政治生活的进一步民主化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5.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路高歌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深化.以前围绕着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争论和分歧,不同程度上都与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认识上的偏差有关.因此,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就必须要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有科学的认识.总结3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性质,可从以下三重视角来进行再认识:其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二,政治体制改革是制度、人事与文化的协同变革;其三,政治体制改革是扬优、借鉴、创新结合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6.
沈宝祥 《新视野》2003,4(2):9-11
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表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政治文明的主体是民主政治,包括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方面。政治文明的对立面是封建专制主义。在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主要障碍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影响。建设政治文明要从革除弊端,扩大民主入手。党组织不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者,还应当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者,这实际上就是党组织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标关系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前途和发展方向。改革的路径就是改革的路线图,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后秩序和轻重缓急的安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大力发展经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选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山东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学术研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有深度的建设性的研讨。 一、关于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说。这个学说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主政治目标;(2)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3)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标准;(4)关于保持政治稳定的重大意义;(5)关于民主化与法制化的辩证统一;(6)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7)关于通过制度建设反对官僚主义;(8)关于“一国两制”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思想。 一些学者指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主要特点是:(1)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注重社会主义民主的本土化建设;(2)把制度问题提到根本性、全局性高度,致力于开辟由“人治”社会走向“法制”,社会的道路;(3)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说,“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样,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陈晋 《新湘评论》2023,(4):53-55
<正>问:中国制度的成长开启“后半程”,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答: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的总目标。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具体改革目标,虽然也说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多数情况下涉及不多。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角度提出各个领域改革总目标,标志中国制度的成长进入了“后半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