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外空活动中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空活动是指一国的政府机构或处于一国管辖之下的非政府团体所从事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的总和.1967年<外空条约>为外空活动中的国家责任制度奠定了基石.在当代国际法中,国家对其外空活动主要应当承担两类责任,即国家不法责任和国家损害责任.现有关于外空活动的国家责任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外层空间的国际法与国内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层空间法是伴随着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外空活动的跳跃性发展也必然反映在外空法的发展之中。因此外空法尤其是统一的国际外空法律规约的建立已是日益迫切,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也就刻不容缓。随着世界各国对外层空间应用研究的不断加强,我国也应加速制定和完善有关外层空间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中美火箭残骸碰撞事件引发的法律责任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新 《河北法学》2005,23(12):89-92
随着人类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迅速发展,外空环境中的空间碎片急剧增加,发生空间物体损害责任事故的可能性随之日益增大。中美火箭残骸碰撞事件引发了作者对《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能否有效应对当前责任事故的思考。基于空间开发新形势的需要,有必要对该公约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在外层空间的国际立法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所出现的新一轮外空军备竞赛,对国际和平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暴露出现有外层空间法的不足;因而,缔结一项控制外空军备竞赛的国际法律文书刻不容缓。而这一历史的任务就落在外空委的肩上。  相似文献   

5.
梁爱君 《法制与社会》2011,(12):115-116
外层空间商业利用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国际法上诸多新问题,如外层空间商业利用与现有外空法律框架间的冲突、外层空间商业利用领域不断丰富与发展、不同主体间利益的平衡与协调等。本文指出对现行国际空间法进行修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协调,建立有效的操作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外空商业利用为全人类谋取利益的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 《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下称“登记公约”)是当前外层空间法的五个主要国际公约之一。它规定了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发射国国内登记制度,特别是强制性的国际登记制度,这是维护外层空间法律秩序的必要措施。海洋法和航空法早已分别规定船舶和航空器的国家登记制度,这种登记制度有助于世界各国有秩序地使用海洋和空气空间。同样地,为了有效地行使发射国对外空物体及其所载人员的管辖权和控制权,明确发射国的国际责任,必须建立外空物体的登记制度。由于外空活动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外空物体除国内登记外,还必须进行国际登记。联合国大会早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即通过第一七二一号决议,提出“诸凡发射物体进入轨道或越出轨道之国家,迅速经由秘书长向和平  相似文献   

7.
外空军事行动对外空法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芳 《河北法学》2007,25(1):129-132
2006年7月17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这也让美国宇航局决定重启已搁置3年的国际空间站扩建计划.而在去年,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返航,则标志着中国探索外层空间的进程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些外空活动的重大事件也引发了国际法学界对世界航空大国外空军事活动的思考与关注.国际法特别是外层空间法已经对外空军事活动有所规制,但新近出现的军民共用的趋势,却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如何以20世纪的法律应对21世纪的新问题是国际法学界需要面对的现实.跻身于航空大国的我国,也应该密切关注空间法领域的热点问题,参与其中并逐步实现与国际空间法的接轨.  相似文献   

8.
外层空间法介绍(六)──有关外层空间活动中的几个问题(续)赵理海(三)外空使用核能源卫星的法律原则。随着外空活动的开展,通讯卫星、观测卫星以及飞往木星、火星的卫星相继问世,这些卫星需要一种发电率高而又可靠且使用寿命长的能源。实验证明核能源具备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9.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它标志着人类外层空间活动的开始。从1957年到1987年这三十年间人类外空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发展来看,人类外空活动的早期处于探索和试验性阶段并且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所有这方面的活动当初都由国家参加和资助。随着外空科技不断成熟,外空活动相应地进入实用阶段。国家开始从事卫星通讯、遥感和新产品加工等营利性的外空商业活动。这些活动的进行使得一些国家的非政府团体(主要是法人组织和私人企业)认识到了外层空间潜在的商业价值,开始对外空活动产生兴趣。同时由于外  相似文献   

10.
人类从事外空活动已近半个世纪,但至今尚无一个被世界各国公认的“外层空间”定义,已没有确定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界限的条约规范。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构成了地球以外的整个空间的两大部分。人类在空气空间的活动早在1793年就开始了,即法国的蒙特高尔费兄弟(Brothers Montgolfien)首次使轻于空气的气球飞离地面而进入城市上空①。而人类在外层空间的活动则始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人类征服宇宙的外空时代已经到来②。由于《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只表明了国家主权及于其领陆之上的空气空间,对空气空间的范围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相应地,外层空间的范围便无从确定。随着国家外空活动的增多,各国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提出了各种不同主张,使外空定界问题变得日益重要和复杂起来。事实上,只要存在着国家利益,而这个界线又未确定时,就会有关于这个界线的争端,因为主权就意味着疆界,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各国仍未在外空定界的利益冲突中达成一致意见。定义和划界问题成为各国政府、联合国和国际科学、法学团体所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国家是否拥有空中主权,各国怎样在外层空间和平探索和利用,国家对外空资源有什么权利以及外空法律地位如何等一系列问题,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空间法赖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空相关发明的专利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友德 《知识产权》2007,17(6):31-36
目前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和外空活动国际公约中,均未明确规定外空活动中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属于主权国家的管辖范围,而国际空间法所保护的外空属于"共有物"或"公有物",不为任何国家的主权所控制。因此,基于个人利益的知识产权法与维护人类社会整体利益的外空法的价值取向不同。《外空条约》确立了任何国家不得对外空行使主权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排除了任一国家对任何外层空间的控制,外空活动的权利行使不存在空域限制。这样,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在外空失去了其本意,为"非主权化"的外空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12.
国际空间站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学和技术合作。空间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完全的国际合作体,存在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法律问题。本文以国际法的一般法律原则、外层空间法的法律原则、外空五大条约和1998年《政府间协定》为基础,对国际空间站的登记、管辖与控制、赔偿责任及知识产权等重要法律问题予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外层空间法介绍(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续)赵理海(二)关于外层空间界限的学说关于外层空间的界线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学说。一种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其中有的是以高层大气学中的分层概念,有的是以气象学中的分层概念作为理论根据,来制定划分领空和外空...  相似文献   

14.
刘浩 《法学》2014,(4):41-49
外空技术进步、外空活动国际化和商业化等新形势给"发射国"概念带来了挑战。由于"发射国"概念各个要素发生的变化,传统"发射国"概念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外空活动的需要。在新技术、国际合作和商业化背景下,可以从国际立法、国内立法和合作契约等三个层面作出适当安排,应对空间发射活动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商业外层空间活动已经持续深入发展30年,相关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领先全球.与此相适应,美国商业外层空间活动的法治化也达到了其他国家在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高度.美国调整商业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制度主要涉及管理机制、许可制度、责任与保险制度和出口管制等内容.通过创造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上述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满足了外层空间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商业外层空间活动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其中严苛复杂的出口管制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在落实国际义务方面亦存在不足之处.总体而言,美国商业外层空间法律制度对于中国未来的空间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该领域开展双边合作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塑造国际空间秩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空间环境损害的国际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寿平 《现代法学》2007,29(1):102-106
空间环境损害是一种特殊的损害行为,其产生的国际责任属于国际赔偿责任,不以过失作为其责任构成要件。只要空间活动产生了空间碎片或放射性、化学性污染,就产生空间活动主体的国际责任。由于空间活动中空间环境损害行为主体、求偿主体、责任方式及责任的实现途径的特殊性,因此,空间环境损害的国际责任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高阳 《法制与社会》2012,(23):101-102,108
在危险活动导致跨界环境损害领域,国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在发生损害时对危险活动进行实际指挥或控制的任何人——包括个人、合伙人、私人或公共团体、国际组织、国家或其任何一个分支机构.即规定危险活动的经营者或酌情要求其他人或实体承担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8.
论外层空间活动中的知识产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友德 《法学》2006,(11):75-85
在外空活动商业化和私有化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外空活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日渐凸显。目前,由于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和相关的国际外空法均未明确规定外空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加之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专有性与外空人类财产的共享性相冲突,导致外空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有必要解决知识产权法与外空法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知识产权法的适用和实施、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卫星遥感数据和卫星直播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外空技术强制许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萌萌 《法制与社会》2011,(35):257-258
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探索外空的活动不断深入。本文从湖南省绥宁县黄土圹乡的村民长期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发射活动遭受损失的案例引出话题,简要分析案例突出反映的问题。对航天发射活动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所研究的法律问题。以及航天发射活动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应适用归责原则。最后,试对完善航天发射活动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翟昊  周超  蔡茜 《法制与社会》2011,(5):143-144
针对外层空间碎片不断增加的现状,本文提出各国承担空间碎片国家责任的模式,试图通过国家一般责任(state responsibility)以及国家赔偿责任(state liability)两个方面分析国家在空间碎片问题上所应承担的国家责任,并提出完善空间碎片国家责任的具体建议。文中将外层空间环境责任引入产空间碎片形成行为责任中,以期在空间碎片的减少、缓解以及清除与回收上提供法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