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1月30日至2月1日在台北举行的“台湾史研究会第一届台湾史学术研讨会”,宣读了本所陈孔立教授的论文:《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特点——以问俗录为中心的研究》,该文收入《台湾史研究会论文集》第一集,1988年6月出版。陈孔立的另一篇论文:《清代台湾社会发展的模式问题——评“土著化”和“内地化”的争论》提交在香港大学举办的“台湾经济、历史。文学、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在台湾《当代》杂志第30期上发表。杨锦麟助理研究员所写的《李万居后期思想的转变》是本所主办的“海峡两岸首次台湾史学术交流会”论文,在1988年12月9—10日台湾《民众日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2.
主权问题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一年多来,台湾经济快速、大幅滑落,陷入严重困境。随之,台湾掀起大陆投资热,但当局拒不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仍然以“戒急用忍”政策阻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台湾全民迫切期望摆脱困境。于是,台湾当局从7月22日至8月26日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经过激烈争论,最后达成包括有关两岸经济议题的若干共识,提出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但仍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架构,没有一个规范两岸关系、处理两岸问题的基本架构,其政策的…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1,(7):39-40
最近台湾发生几起有关“认同”的争论,包括“台语文”事件及两岸几位学者对台湾民意结构趋势不统反独的忧虑等。这些争论如果回到源头,还是两组老问题,第一组问题是,台湾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台湾人是什么人?第二组问题是,台湾人如何建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4.
美台经济关系包括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政府贷款,私人投资以及美台贸易等经济往来。美国私人垄断组织在台湾的直接投资是美台经济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一九六五年美国政府对台湾的“经济援助”停止以后,尤其是在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后急剧膨胀起来的。目前,它的规模有多大?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影响美  相似文献   

5.
孙升亮 《台声》2009,(6):16-16
八项惠台新政不仅是对台湾经济的“雪中送炭”,更把两岸投资关系由原来的台湾对大陆的单向格局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局面,使两岸经济关系由过去的不正常状态向基本正常化方向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两岸政治关系陷入僵局,台湾当局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改采“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最近,台湾一些工商界人士公开批评此项政策,呼吁海峡两岸尽快实现直接“三通”.这里透露出一些问题引人深思:台湾工商界发展经济的要求真的是罔顾“国家安全”而图私利么?“戒急用忍”政策真的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么?在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中,两岸经贸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7.
2001年台湾经济陷入成长率负1.91%的空前大衰退,是结构性问题与短期因素的并发症。从2002年上半年来看,由于台湾当局未有良策,结构性问题依然如故,唯短期因素受外在经济景气的回升,使台湾经济出现了有限的复苏。 其实,台湾当前景气是否复苏,岛内争论颇剧。最近,“经建会”调查民间制造业者对三个月后的景气看法时,呈现转好者所占比例大减,转坏者大增的悲观  相似文献   

8.
台湾乡土文学对于闽南文化的感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时期,台湾文学界有学者提出一种违背客观事实的看法,认为台湾文学经过乡土作家们反映台湾社会现实的努力,加上50年的异族统治,“终于与中国的文学传统分道扬镳”,为了论证这个看法,他还引用一位著名小说家返台接受访问时所说的“台湾虽然在政治还未独立,但是在文学上早就独立了”的话来加以补充说明。我们认为这位学者对台湾文学与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至少是缺乏应有的了解,且不提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从台湾乡土文学与祖国大陆文化的关系看,二者之间也是密切相关。事实上,无论是在台湾乡土文学的发轫期、成长期、还是当代,台湾乡土文学从不脱离祖国大陆文化而独立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民进党前主席、也是下届台湾领导人选举的有力竞争者蔡英文,在台湾举行的“台湾投资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台湾经济发展新思维及新模式”演讲,提出“两岸皆应前瞧未来,为两岸经济的互利双赢,为两岸在区域经济整合的互忠合作,为两岸存在的歧见及争议有效化解,应建立全新的互动与沟通模式,以坚定、务实、稳健的步伐,迈向和平共荣、互利共生的正向关系”。这一积极、正面论述受到外界关注,并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0.
战后台湾的对外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其间台湾的区域经济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新世纪前后,在全球化、区域化浪潮冲击下,在台湾当局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的制约下,台湾区域经济地位面临边缘化的挑战。为此,陈水扁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建设台湾成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中心的目标策略。然而,离开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支撑,所谓的“中心”不过是“空中楼阁”,将难以消除台湾沦为亚太区域经济“飞地”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从1995年下半年到1996年上半年期间,由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关系趋于紧张,台湾经济也受到影响,但1996年3月台湾进行了“总统”选举,5月李登辉就任“总统”之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2.
试析台湾“经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制约两岸统一有诸多因素,但带有关键性的因素,是台湾方面所宣扬的“台湾优势论”,包括“经济优势”论和“政治优势”论。这里单就“经济优势论”作一考评。 经济上总体优势不在台湾而在大陆 两岸经济相比,除人口、面积外,祖国大陆在自然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市场广阔等方面比台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一次台湾“立法院”选举中,民进党的席次有较大增加,已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如何看待这一结果,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评估选后台湾岛内局势和海峡两岸关系的走向。 一年多以来,台湾经济陷入了50年来最严重的困境。在任何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和地区,选民都不  相似文献   

14.
为顺应当今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的大趋势,台湾当局加快了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步伐.1993年1月4日,李登辉在“二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上强调,要把台湾建成“西太平洋地区金融、交通转运中心及科技重镇”,使台湾在亚太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这是近年来台湾当局在政经方面的一大举措.动因“海岛型”的台湾经济的繁荣,取决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世界经济朝着集团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又加上全球经济萧条,台、美、日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结构发  相似文献   

15.
南台湾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台湾政治光谱“北蓝南绿”的格局下,南台湾是所谓的“绿营大票仓”,是民进党执政县市最集中的地方。这一格局制约了南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发展,形成南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不够密切,文化交流不够频繁,人员往来不够庞大的局面,进而阻碍了南台湾区域优势的发挥与经济的发展,以及南台湾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在台湾选举结束后曾作过一次企业调查:70%的企业批评当局的大陆政策“不利于台湾经济”;77.5%的企业认为应优先解决好“两岸关系”;多数企业认为,影响台湾经济的最大因素“要看两岸关系是否良好”。这项调查是在会员企业中进行的,得到了337家公司(占54%)的有效回答,表明台湾企业界最关心的是与大陆关系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前途。 据台湾官方公布的数字,去年下半年两岸关系开始紧张以来,第四季度国民生产毛额增长率已下降至4.5%,今年3月中旬资金外流高达50亿美元。在大陆对“台独”提出警告的军事演习期间,民众抢购成风,有钱人抢购美金,一般民众抢购民生物资。“央行”不得不抛出几十亿美元应对,同时“经济部”立即公布民生物资“安全存量”以安民心。  相似文献   

17.
进入80年代后期,由于内外经济关系的急剧变迁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台商掀起了一股“大陆热”。台湾与大陆的投资、贸易合作关系迅猛发展,这种合作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已达到相当程度,对台湾、大陆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日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两岸经济合作形式;(二) 两岸经济合作的内涵;(三) 两岸经济合作可能趋向。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吹风     
7月底,台湾经济研究院公布了修订的全年经济成长率,由原先预估的4.75%大幅下调为2.07%,为近26年来的最低点。而今年二、三季度分别只有0.76%和1.88%的成长率。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哀叹“目前是台湾景气最黑暗的时候。”台湾一位经济界人士则称台湾经济“这波景气呈L型,一至三季都在谷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认为,今年台湾经济成长率只有1.1%。就在台湾当局召开“经济发展咨询会”来解决一蹶不振的台湾经济之际,台  相似文献   

19.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日本政府就曾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的这一立场,并表示将“在不损害日中正常关系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同台湾的经济贸易往来”。近20年来,日台间经济贸易关系并未因双方政治关系的中断而趋于萎缩,相反的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政治关系上,日本政府基本上按照两国政府达成的原则协议掌握,把与台湾的交往局限于民间层次。为处  相似文献   

20.
(一) 近年来,台湾关于“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所谓“中国结”与“台湾结”)纠葛的讨论颇为热烈。但是,“台湾意识”究竟包含那些主要内容,仍众说纷纭,界定不一,至今还没有被公认的结论。对于“台湾意识”的认识,大体有如下几种说法: 1、“台湾意识”是由台湾人同命运和连带感而形成的,以台湾本土为主体的自主意识; 2、“台湾意识”是在台湾社会历史和现实环境中形成的“我群意识”; 3、“台湾意识”是“中国意识”涵盖下的地方意识,是“中国意识”的地方性表现; 4、“台湾意识”不同于“中国意识”,是与“中国意识”相抗衡的、特殊的、独立于“中国意识”的“台湾民族”的意识; 5、“台湾意识”是超阶级的、渗透在台湾社会各阶层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且是指导这些领域发展的主导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