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A 文学大师茅盾,早年投身革命活动,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曾积极参加党的筹备工作和早期工作.在此期间他和毛泽东相识,做过毛泽东的助手,结下了深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
罗斌 《湘潮》2013,(11):16-17
毛泽东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艺术被书法界尊为“毛体”。然而,世人只知道毛泽东的书法挥洒自如,雄阔奔放,酣畅淋漓,却不知道他的书法师法何人。考其源,毛泽东的书法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得益于他的堂兄兼塾师毛宇居外,更得益于他的书法教师孙俍工。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4.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致力于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活动并积极参加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毕生追求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是从文艺舞台走向政治舞台的。1919年,他开始搜集苏俄文学资  相似文献   

5.
程子华是与毛泽东认识比较早的一位山西籍将军。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认识了毛泽东,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加了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以后,程子华一直追随毛泽东。在毛泽东的眼里,程子华是一个大老实人。他的军事才华、政治工作水平,以及做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很受毛泽东的器重。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剿”程子华,1926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底,领导湖北大冶兵暴成功。1930年6月,在率部攻打江西瑞昌时负伤,到上海治疗。1931年4月,从上海经汕头、潮州、闽西根据地,到达江西东固红军总…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次副总理陈毅将要去成都,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陈毅的浓重四川口音唤起了毛泽东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他向陈毅问道:“你们四川有个王光祈,你知道吗?”陈毅答:“不知道。”毛泽东说:“你到成都时可以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到了成都后,陈毅在宴会上遇见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向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李劼人说:“王光祈是我中学同学、少年中国学会会友。  相似文献   

7.
1949年前,茅盾始终作为自由职业者和政府的异见者而存在。新中国成立后,茅盾置身体制之内,成为新政权文化界的高级领导干部一茅盾身份的变换,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改变了他作为一名知识精英的思想和意识?不妨以“大跃进”为例,看看他是怎样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1975年9月下旬,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来到他的身边。毛远新那一年36岁,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文化大革命”时期参加造反派,后来担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军区政委、毛远新小时候在毛泽东家住过.毛泽东在下一代亲属中比较喜欢他。1975年9月28日.毛远新因为他父亲毛泽民牺牲在新疆的缘故,随中央代表团从北京前往新疆.参加祝贺  相似文献   

9.
王为衡 《湘潮》2011,(10):6-9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在一次讲课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生中有两个老师,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以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蔡锷何以成为朱德的老师和指路明灯,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人生交往与情谊?这一切,还得从辛亥革命到来之前的岁月谈起。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王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王明,20世纪30年代他推行的“左”倾错误路线统治全党达四年之久,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危害。尽管如此,当王明奉共产国际之命从莫斯科回国参加抗战时,毛泽东亲自去延安机场迎接,并称他回到延安是“喜从天降”。然而,以共产国际“钦差大臣”自居的王明又是如何对待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呢?  相似文献   

11.
1911年10月,18岁的毛泽东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了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几天后,一个比他大6岁的青年,作为一支敢死队的队长,带队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大获全胜。他后来曾被毛泽东称为“老朋友”。他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2.
日一夫 《学习导报》2010,(24):33-3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亲朋好友,纷纷给毛泽东写信,要求进京,请毛泽东安排推荐工作。当时,由于人民政府各级机关需要招收工作人员,许多老干部的亲戚朋友和家属到了北京,只要历史上没有问题,一经介绍就参加工作了。毛泽东知道后说:别人的亲友可以来京,也可以推荐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春发 《党史文汇》2013,(10):12-19
毛泽东曾经于建国前夕在北京郊区的西苑机场,建国后于开国大典、国庆一周年、五周年和十周年等在天安门前检阅了受阅部队。在这几次比较重大的阅兵盛会上,人们看到和记住的大多是毛泽东平和宁静的模样。实际上毛泽东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他无时不在受新中国的处境和发展情状所影响,他的心中始终盛满了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虑。因此可以说,毛泽东参加的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数次大阅兵,就像一张晴雨表,鲜明地反映了他心系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昌盛的可贵情愫。  相似文献   

14.
王新德是著名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我国帕金森病学科奠基人。1974年,作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的成员,王新德参加了毛泽东的第二次医疗组,在毛泽东去世前几天,他一直守护在伟人的身边。从王新德的口中,我们听到伟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高成林 《湘潮》2012,(10):36-37
张际春是湖南宜章人。早在1922年,他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听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讲演,并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于1926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从1928年起,就在红军、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政治领导工作。他很早就从事教育工作,从1925年起,就在小学和师范学校当教员。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这样写道:“毛泽东作出了打倒邓小平的决定。在决定打倒邓小平的同时,他再一次把邓小平保护了起来,免遭‘四人帮’的毒手,并决定再一次保留邓小平的党籍。也许,毛泽东自知,他的‘大限’已经不远,他是在最后的时刻,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刻意地保留下了邓小平。以毛泽东八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和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经验,他完全知道,他身后的中国,非但不会是一个‘太平盛世’。还必有大的政治恶斗。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纪念馆大门门楣上的大匾“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一望而知,是毛泽东的手迹。然而,毛泽东为什么在全国众多的革命遗址中,专门仅给遵义会议会址题字?关于他题写的经过情况,知道的人就更不多了。 在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是他革命生涯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建国后,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在党的各种会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宽阔的复兴门外大街一幢临街的高层公寓中,住着一位须发银白的老人,他就是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 姚先生年过八旬,依旧笔耕不辍。他的宽敞会客室墙上,悬挂着陶行知、叶圣陶、茅盾诸先生的遗墨。他居住的正是电视片《神州一条街》的部长公寓。由于毛泽东、邓小平对他的关怀,他才从武汉来京,住在这里已经10多年。尽管他与毛泽东、邓小平从未谋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刘少奇的早年婚姻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伟人,但在他们青少年时,在婚姻问题上,同样难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他们各自的家庭都为他们包办了一次婚姻。可巧的是,他们对这次婚姻都不承认,都在各自的革命征途中找到自己称心的爱侣。关于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如果不是他在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提起,也许不会被后人所知。毛泽东从1902年开始读私塾。1907年至1909年夏停学在家,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帮父亲记帐。但仍坚持自学。毛泽东作为长子,父亲让他读点书,只望他能帮助家里记记帐、打打官司、将来继承家业。为了能把毛绎…  相似文献   

20.
严农 《党史天地》2008,(11):10-15
1962年1月31日清晨,章士钊正在书房看书.有人送来一个鲜红的请柬,一看请柬上遒劲有力独有特色的字,章士钊便知道是毛泽东写来的。打开一看,原来是毛泽东请他到中南海小酌。章士钊立刻换好衣服,坐上毛泽东专门派来的车,高高兴兴地向中南海驶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