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诫贪酒联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饮酒很注意场合。一次,包拯请他和他的政敌一道来家中宴叙,意欲为二人和解。席间,王安石却始终只动箸而不端杯。事后,包拯责怪他太不近人情。王安石也不辩驳,只是写给包拯一联解释原委:“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莫过。”原来这是一副集唐人句的漏字联,上下句各漏去一个“酒”字。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与包拯是北宋仁宗时代的两位名臣。欧阳修博学多才,既是北宋著名文人,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在反对贪官污吏、改革吏政的政治斗争当中,他与包拯志同道合、并肩作战,有时候,他的表现比包拯还要勇猛、顽强和不顾一切。只是两人在斗争策略上有明显的不同,包拯在政治斗争中政绩显赫,官运不败,而欧阳修则遭受过三次贬谪。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读包拯“家训”有感聂周勇包拯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他一生视清廉为做人做官的根本。所以,在为官的三十年间,包拯对人、对己、对家族亲属都要求极严。为教育家族的后世子孙,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  相似文献   

4.
为官廉为本     
为官廉为本黄代银宋朝贤相包拯嫉恶如仇,不畏权势,刚直不阿,正气凛然,虽历经千年,其形象仍存于天地之间,被人民誉为"包青天",堪称"官"之楷模。包拯之所以能铁面无私,成为"为政者师",其木皆在于廉。据史载,包拯"虽贵,衣食器用饮食如布衣。"他在《乞不用...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有不少清廉官吏,曾赋诗拒贿,取信于民,传为美谈。包拯60岁寿辰时,他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不料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竟是皇帝。皇宫派来送礼的太监听包拯的家人说寿礼一概不收,便索来红纸一张,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礼不通。”包拯看后,挥笔回道:“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看后,为包拯的人格所感动,就带着礼回宫去了。明代李汰到福建任主考,有人暗中送他黄金以通关节,李汰断然拒绝,并当场答诗一首:“义利源头识颇真…  相似文献   

6.
包拯的用人之道北宋包拯,不仅是位铁面无私、疾恶如仇的清官,而且还是一位励精图治、任人为贤的贤达之土。他的用人标准是:一、用“才”不用“庸”。要求朝廷启用敢担重任的“才能之士”,罢黜妒嫉贤能的“庸才昏官”。仁宗帝宠妃的伯父张尧佐,缺德少才,贪得无厌,却...  相似文献   

7.
两首拒礼诗     
蒋光宇 《奋斗》2009,(2):63-63
宋朝有名的清官包拯写过一首拒礼诗。那是在包拯六十大寿的时候,他吩咐儿子包贵,不管是谁送的寿礼,一律不收。但出人意料,皇上竟然派人送来了寿礼。面对皇上的寿礼.包贵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请送礼的太监写几句,以便向其父禀报。于是.太监挥毫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8.
两首柜礼诗     
宋朝有名的清官包拯写过一首拒礼诗。 那是在包拯六十大寿的时候,他吩咐儿子包贵,不管是谁送的寿礼,一律不收。但出人意料,皇上竟然派人送来了寿礼。面对皇上送的寿礼,包贵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请送礼的太监写几句,以便向其父禀报。于是,太监挥毫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文死谏,武死战。”在中国古代,刚直不阿的谏官,不是被罢官受刑,就是被砍脑袋的事例并不鲜见。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很特别,那就是包拯,他生长于北宋真宗,成于仁宗,为官30多年,经他弹劾而遭到降职、罢官、法办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不下30人,而自己却没有遭到大难。有人说,包拯遇到了宋仁宗这样一位至仁至柔的善于纳谏的开明皇帝,这是事实,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中国的百姓除了期望丰衣足食,社会安定之外,还一直企盼司法界能“明镜高悬”,秉公执法。包拯“包青天”受世代敬仰,《窦娥冤》、《十五贯》等戏剧久演不衰,也反映了一种社会情绪,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从根本上保证了司法的公正。但近年来,“司法腐败”引起...  相似文献   

11.
也就在这不知多少次多少人的“抚慰”下,石刻的“包拯”二字不见了,留下了只是一道深深的沟痕。而在这深深的沟痕里,积聚的是人民对公正的清廉的呼唤。  相似文献   

12.
正宋代著名清官包拯有首以廉明志的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首诗表达了包拯对清白为官的执着追求,强调的是为官要以不廉洁为耻。包拯为何对自己的廉洁要求达到如此苛刻的地步呢?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包拯对"耻"德的深刻认知与体悟。  相似文献   

13.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3):22-24
北宋仁宗时期,在包拯即“包青天”的盛名之下,朝廷中其实还有一个四川地区眉州的“陈青天”同时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合肥古称庐州,是包公的故乡。能养育因一身豪气使百姓千古敬仰、因公正廉明令奸佞闻风丧胆的包拯包希仁,庐州应当是浩然正气直冲霄汉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古代名人倡廉拒贪轶闻文/韩映南自古以来,贪官污吏不少。而以清廉为本,勤政为民者也不乏其人。他们尊操守,重品节,轻钱财,不谋私,严以律己,戒贪拒贿,从而赢得了民心。以碑禁贪。北宋名臣包拯,公正廉洁,铁面无私,被百姓誉为“包青天”而流芳千古。晚年为教育子...  相似文献   

16.
大概从有阶级始,大多数人都想做官,尤其做大官。因为一旦为“官”,可以“荣家濯祖”,可以“衣锦还乡”,可以”令万人敬而仰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也说过“贵,人之所欲也”!然而,宋朝大名鼎鼎的包拯老先生,竟在那脍炙人口的《包公辞朝》里不无三既地唱道:“不为官者不惧怕。”照包拯的话说,只要是正儿八经的做“官”者,  相似文献   

17.
包公巧送寿礼同海燕宋仁宗时.曹国舅仗着权势,在乡里为所欲为,作恶多端。他每年都要借做寿之机,向手下的人发请贴,勒索钱财。有一年,新任山东历城县知县包拯也接到了请贴。他沉思片刻,心生一计,便叫王朝、马汉二人到帐房领1000个铜板去买寿礼。两人拎着铜钱....  相似文献   

18.
孟盛 《廉政瞭望》2008,(4):12-14
善始善终一个体现儒家思想的完美主义者 历史为什么选择包拯作为“清官”的代言人?机遇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与其所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贪官无孝子     
徐波 《廉政瞭望》2004,(7):18-21
包拯曾经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贪官即贼。既然是贼,当然就会无恶不作,无法无天,面目可憎。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样做似乎有失厚道、有失偏颇,认为人总有两面性,贪官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有污点,也不乏亮点。于是出现了一种“第三只眼看贪官”的现象,让我们在看到许多非常缺德的“民贼”的同时,也就有幸目睹了一批“似乎有道德”的“孝子贪官”——  相似文献   

20.
廉政箴言     
金钱,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骂名, 生时丑己死后丑子。 宁走百步远, 不留一念贪。 不屈于利称之富有, 不屈于名可谓高贵。 法包拯无私无畏, 为民伸冤; 娜毙导,粉,价袱廉政箴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