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新形势、新任务、高要求与基层法官队伍教育培训不够、素质提高缓慢之间的矛盾.入世后,世贸组织规则要求的法制统一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将对我国人民法院司法理念和审判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法官素质则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因我国基层法院点多、线长、人多,加之地域辽阔,东西部差异较大,要在短期内改变法官队伍现状,提高基层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有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2.
周广义 《党史博采》2006,(10):52-53
去年初,我院按照审判工作规律和法官职业特点,大胆改革法官职业队伍传统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以审判工作为中心,以法官业绩考核为主体"的法官职业队伍评价体系,开创了法官职业队伍管理新模式.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审判工作为中心,将审判质量效率管理与法官业绩考证相结合;职业道德与职业特点相结合;审判技能与调研能力相结合,所形成的这一套法官评价体系,既解决了法官评价标准难以确定的问题,又能对法官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界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促进了审判质量效率和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司法能动性是法官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要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然后充分地总结以往的司法经验,能动地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于个案当中,从而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法律的滞后性、僵硬性决定了能动司法的必然性,社会矛盾凸显与和谐社会之间的矛盾需要能动司法,司法公正的开展和实现需要法官的能动司法,司法效率的实现也需要法官能动司法,通过实践研究表明,能动司法必将成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一种司法理念,是我国司法要走的一条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4.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要确保司法公正 ,法院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因为法官是审判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法官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着法院形象和司法公正。一、抓队伍建设 ,构筑教育体系、提高法官素质是基础法院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法官要经常面对金钱与权力的考验 ,面对人情与法律的选择 ,这就使得法官队伍应具有一些特殊的素质。1 强化政治素质 ,塑造政治合格的队伍。法官首先应当政治合格。强调政治合格 ,实质上也就是解决法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解决好究竟代表谁的利益 ,为谁执法的问题。法官要讲政治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进入到一个全面的改革发展时期,法律在广大乡土社会的实施遇到以下难以逾越的障碍:法律与传统习俗的矛盾,法官与熟人社会的矛盾。面对这样的现实,基层法院法官可发挥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守制定法的前提下,与传统习俗适当妥协,穿梭于传统习俗和制定法之间,戴着枷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扬 《求是》2002,(20)
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推进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摆在各级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深刻认识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人民法院在抓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人民法院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但不可否认,法官队伍的现状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尚不适…  相似文献   

7.
王晓东 《奋斗》2010,(7):22-22
基层法官是具有特殊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审判权能否得以公正执行,也直接影响着司法改革的方向、进展和效果。只有使法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思维方式,才能不断适应审判职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才能始终为司法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执法为民。因此,建设学习型法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0,(7)
<正>基层法官是具有特殊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审判权能否得以公正执行,也直接影响着司法改革的方向、进展和效果。只有使法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思维方式,才能不断适应审判职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才能始终为司法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执法为民。因此,建设学习型法院势在必行。(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一是加强自我学习。法官首先应当加强法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准确掌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3,(11):64-64
《经济参考报》日前刊登文章说,我国市场监管的一个尴尬现实是,尽管机构设置增多、队伍规模扩大、物质保障增强,但市场无序、低效仍未得到根本扭转。记者对全国10多个省份的基层执法人员走访发现,直接原因在于执法层面的“外耗、互耗、内耗”三重矛盾突出、执法人员苦叹“法律乱、部门缠、执法难”。  相似文献   

10.
去年初,我院按照审判工作规律和法官职业特点,大胆改革法官职业队伍传统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以审判工作为中心,以法官业绩考核为主体”的法官职业队伍评价体系,开创了法官职业队伍管理新模式。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审判工作为中心,将审判质量效率管理与法官业绩考证相结合;职业道德与职业特点相结合;审判技能与调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法律专业不断地职业化,中国法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要求中国的法官素质越来越高,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非常重视女法官的队伍建设。本文通过对目前女法官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通过对女法官职业信仰的树立,注重职业形象的培养、以及对有突出成绩女法官的待遇提高等方面,鼓励女法官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实现自身价值,有为才有位。  相似文献   

12.
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功能在于维护整个党政系统的合法性与权威性。而目前个别基层法院,在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矛盾时存在着明显的审判功能畸变现象,包括审判权力的隐性寻租、偏离中立裁判的审判观念、对当事人的非人性化管理等,这种畸变必然导致法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矫正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功能,应正确处理行政与司法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人民法院和法官审判独立制度、法官职业化制度、人性化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3.
乡土背景下生成的基层民事审判要求基层法官必须在规则稳定与适法灵活二者之间衡平。其实二者绝非非此即彼关系,若能在司法克制基础上探求有限能动的审判立场和裁决技能,将会达致更多的个案正义。基层法官生于乡土,长于基层,裁决乡土纠纷过程中会进入法律规则与乡土民情耦合并共同作用的逻辑场景,生成乡土痕迹的价值取向,并达致更具亲和力的裁决结果,有学者将之称为以实用为目的的良心判决。  相似文献   

14.
法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联系当前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工作实际,我认为,要想提高法官的素质,就要着重在开展“五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以来,洛阳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以“一考双争”(绩效考核,争创优秀法院、争当优秀法官)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队伍、业务、政务建设,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务实型法院为目标,在提升队伍形象、提升审判质效、提升管理水平上抓落实,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廉洁奉公的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16.
西部及贫困地区基层法院法官队伍来源短缺,严重影响了这些地方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政策的支持,也有赖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努力。要对法院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并从机制制度上保证法官制度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现象严重损坏了法治在司法审判、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正义形象,法官角色的社会认同出现了严重危机.我国法官角色社会认同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制度原因,包括:法律权威的独立性缺失、法律制度的异域化移植、道德基础的普遍性质疑以及法官角色的多重性紧张等诸多因素.面对法官角色社会认同的迫切需求以及当前法官角色社会认同的危机现状,应从挖掘本土法制资源、规范司法运作模式、注重审判效果统一和消解法官角色紧张等四个方面建构法官角色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8.
朱琳 《实践》2014,(12):32-32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矛盾纷争不断凸显,广大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升,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以及审理难度逐年增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多伦县人民法院不断拓展社会治理渠道和方式,在解决社区群众诉讼难、偏远群众化解纷争难、基层群众普法难上寻求突破,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真正实现"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2014年5月,多伦县阜财社区"法官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至今,该站已接待居民咨询和调解纠纷105人次,其中当场化解纠纷30余起。2010年9月,阜财社区居民蔡某  相似文献   

19.
安群 《理论建设》2003,(5):58-63
法官职业化就是要求法官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专业职业,具备独特的职业意识、技能、道德和地位。法官职业化是审判工作的客观要求和现代化问题中应有之义,其有效地实施,事关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国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建构职业化的法官队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法官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法院有在职党员55名,占全院总人数的84%,党员是法官队伍的主体.该院党总支在工作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提出了"围绕审判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努力创新党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队伍建设,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受到上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