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菅中战 《学习论坛》2003,(10):61-62
民事、行政执行 (以下简称执行 )是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 ,采取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诉讼活动。而执行监督是上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执行工作进行的监察与督促活动。当前 ,在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中 ,存在着执行难和违法执行侵犯第三人、案外人合法权益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存在 ,有党政干预、地方保护、当事人履行能力、当事人规避法律的行为、法院执行人员的素质等多种原因。但是 ,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看 ,上级…  相似文献   

2.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现实中,人们经常看到的查封房产、扣押车辆、冻结银行账户等措施,都是财产保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司法解释,以列举的方式明确了14种可以确认人民法院违法的具体情形。包括: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释放后,未依法撤销逮捕决定的;查封、扣押、冻结、追缴与刑事案件无关的合法财产,并造成损害的;违反法律规定对没有实施妨害诉讼行为的人、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等,采取或者重复采取拘传、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且未依法撤销的;司法拘留超过法律规定或者决定书确定的期限的;超过法定金额实施司法罚款的;违反法律规定采取或者解除保全措施,给确认申…  相似文献   

4.
博识文萃     
行政赔偿的范围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正式实施了。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赔偿”。那么,行政赔偿的范围是什么?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害公民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指:(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三)以殴打等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5.
沈阳某公司张某问:我单位作为原告,在几件经济纠纷案件中胜诉。法院判决被告赔偿我单位的经济损失,并在判决中指定了被告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期限。但在判决生效、履行期届满后,被告迟迟不予履行。现我单位申请强制执行。请问,我单位可否主张被告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从判决之日起到判决指定的履行期届满时这段期间,是否应当计算损失和利息,让被告赔偿?答: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14):25-25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旨在最大限度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维护司法权威。《意见》加大了对规避执行行为的制裁力度,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判决 ,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终结时 ,根据事实和法律对行政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结论性处理决定。它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最终结果 ,也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当事人参加诉讼的结果的表现形式。 1 990年1 0月 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 54条规定了维持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四种形式。从行政审判实践来看 ,以上四种判决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司法审查实践的需要。因此 ,2 0 0 0年 3月 1 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职权、或者依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发现有错误,依法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民事再审程序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提供一种事后补救措施,这对于保证案件的质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要点快递     
《先锋队》2004,(18)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规定》使申请国家赔偿更快捷为了正确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和执行中违法侵权的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确保当事人能够更加快捷地申请国家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从10月1日起施行。《规定》要求,申请确认基层法院司法行为违法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中级人民法院确认本院司法行为违法,一般应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理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组织形式是合议制,合议庭可以进行书面审理,也可以进行听证,还可以同时采取书面审理和听证两种形式。《规定》还对确认申请案件的受…  相似文献   

10.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2,(30):54-55
"公益诉讼"首入民诉法近年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公益诉讼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前不久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首次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法律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修改决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  相似文献   

11.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是这道防线的最后一环。然而,长期以来,"执行难"是人民法院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老赖"们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有效执行,执行积案"案台高筑"。如果不对失信行为加以惩戒,损害的不仅是胜诉当事人的权益,还有司法公信和权威、社会公平和正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相似文献   

12.
政策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监察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一条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时,经县级以上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必要时,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  相似文献   

13.
甲、乙两人于1997年结婚。结婚初期,双方感情尚可。但不久后,乙(男方)常酗酒赌博,还经常打骂甲,并有嫖娼行为,将夫妻的积蓄都用光了。甲决定向法院起诉离婚,又担心乙再将家里的财产转移、变卖,如出现这样的情况,甲也无力阻止。为此,她向律师请教: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她该怎么办?曾律师解答:如果出现上述情形,甲应该尽快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时,经县级以上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必要时,可不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依法冻结涉嫌人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群言群言同志:我们的回答是可以的。最近最高人民法院、监察部...  相似文献   

15.
为民 《支部生活》2009,(3):40-40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都具有强制效力,不管当事人愿意不愿意执行,都得执行。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处各种刑罚的罪犯,不管其本人主观愿望如何,都得按法院的判决予以执行..在民事、经济等案件中,执行首先要靠当事人自觉进行。如不执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也可以自己决定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的方法很多,  相似文献   

16.
政策快递     
《北京支部生活》2013,(18):69-70
法院错案国家赔偿可启动听证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自赔案件程序的规定》9月1日起施行。《规定》对因法院自身错误、违法行使职权导致国家赔偿纠纷的自赔案件审理作出规范。《规定》明确,针对争议较大、案情疑难复杂的自赔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赔偿请求人、原案件承办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举行听证。《规定》还设置了回避制度:参与办理自赔案件的审判人员是赔偿请求人或其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办理的,应当主动回避。  相似文献   

17.
1.被执行人不接受执行,这是民事执行第一难。(1)拖。这类被执行人在人民法院将执行通知书送达后,表现积极,主动提出与申请人协商,在申请人面前诉说自己的困难,表现诚恳,要求分期履行。达成分期履行协议后,却不按约履行。这类被执行人拖得申请人精疲力竭,而且也给人民法院执行增加了很多工作量。(2)赖。被执行人根本不谈如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反而找各种借口赖账,能赖掉就赖掉,能赖多少就赖多少。(3)躲。被执行人在法律文书生效前,已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或在人民法院将执行通知书送达后,将财产转移、隐匿,或将财产变卖所得…  相似文献   

18.
本案点评     
该案是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受理当事人申请办理结婚或者离婚登记,发放相应证书的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登记当事人或其监护人具体行政行为,登记当事人或其监护人认为该行为违法,有权为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撤销这一违法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诉讼文书送达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 ,将诉讼文书或者法律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它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活动 ,也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 ,是人民法院审结案件必不可少的程序。但在司法实践中 ,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送达难”问题比较突出 ,极大地影响了诉讼效率的提高 ,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不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因此 ,有必要对法院“送达难”的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以改变当前因“送达难”而使法院办案效率低下的局面。一、送达难的原因1、送达方式、程序的法律限制。民事诉…  相似文献   

20.
<正>7月2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介绍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的情况,并公布两个司法解释,包括《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后者在原有对"老赖"的限制中,又增加对其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的限制。"老赖"难治,早已是社会顽疾,2013年10月1日,最高法《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正式实施,70余万名"老赖"信息被纳入失信被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