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一个村庄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青年女性口述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外出打工”对青年女性地位的影响,探讨了“打工”前后女性在资源分配、资源控制能力、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四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塑造“打工文化”,就是要大力培育打工青年的“主人翁精神”、创新精神,抑制“打工文化”的落后面,增强“打工文化”的现代性。共青团组织在塑造先进“打工文化”的过程中,其价值得到充分地体现。  相似文献   

3.
东方 《两岸关系》2002,(9):35-36
假期打工挣钱,是全世界学生通例。在刚过去的暑假里,台湾大学生也“各尽所能”或“各显其能”,在职业场里品尝一番酸甜苦辣。 学生打工的变迁也是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台湾大学生打工的主流“工种”虽然还是做家教、在超级市场大喊“欢迎光临”、在餐厅端盘子、沿街发广告页和上门推销图书等  相似文献   

4.
说起“打工”,人们一定会想到来到城里的乡下人,他们或在酒店宾馆端盘子,或在施工现场搬货物,或到有小孩的家庭当保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打工”已不再是乡下人独有的专利,不少城市的下岗人员也步入了“打工”的行列,因而使“打工”一族遍布了都市人生活的诸多领域,给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日前,我们在河南郑州对这些“打工”族进行了一次随机采访,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黄奏球 《政策》2004,(7):32-33
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大范围流动,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打工经济”。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打工经济”,加强外出务工农民的组织、引导和管理,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今年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要娶一个满意的新娘,至少要准备2万元,而在外打工期间找一位姑娘做老婆,便可节省一大笔钱。我和丽谈朋友、同居,就是想‘生米煮成熟饭’,至于是否美满,那是以后的事。”一名带着女友从广东回赣南老家过春节的男青年坦率地对笔者说。 “我长年在外打工,只有每年春节7天假期回家,厂里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又没时间找男朋友,只好委托父母寻找婆家。”一位25岁的女青年说,“今年春节回家,我准备结婚,新郎也是一位长期在外打工的青年,我们把这种婚姻叫作‘快速婚姻’……” 改革开放:使得大部分农村青年离开世居的村庄,分赴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乡镇。这些打工青年,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很少有与异性朋友交往的机会和环境,于是,他们要么在工友中寻找伴侣,要么在假期中匆忙结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否认有许多打工青年人都找上了如意伴侣,但是,也有不少的“打工婚姻”,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的差异,或因了解不够,结果酿出了令人心酸的“苦水婚姻”。 近期,笔者对30位打工女青年的婚姻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目前农村打工女青年的婚姻现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孙海燕 《中国人大》2010,(10):25-25
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外来人口有两万多,在这里没有“打工仔”、“打工妹”的说法,而有着“来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的心理认同,这里对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的打工者“一视同仁,不分内外”。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09,(4):F0004-F0004
“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期刊”《打工》《情感读本》《三峡文学》 “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王默然:《打工》杂志执行主编  相似文献   

9.
来信摘录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值得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远亲近邻,有的甚至独守门户。由于祖辈年老体弱、文化低,对“留守儿童”教育力不从心;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天各一方,对“留守儿童”教育鞭长莫及;学校因得不到家长的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0.
张雪霞 《前沿》2002,(11):60-6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在城乡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下 ,广大农民大规模地外出务工 ,产生了一个新的经济视点“打工经济”。当前这一“打工经济”的兴起 ,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 ,也给我们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一、“打工经济”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 ,它在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 ,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渠道由于农业转型和体制转轨 ,农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消费需求高层次、多样化发展趋势 ,决定了资本和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 ,在农产品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图片库     
《中国妇运》2005,(12):29-29
村妇代会主任开展工作有新招。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八肯中乡烧锅店村妇代会根据本村男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的实际,把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千方百计组织起来,成立了能够统一调配剩余劳动力的“打工小组”。“不打麻将多打工,增收致富奔小康”是她们的口号。以村妇代会主任为首的5人为组织者,“打工小组”由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目前的百余名妇女。小组专门为本村、邻村百姓打工,做应急零活。谁家种地需要帮手,谁家要大规模种植烟叶,谁家的桑叶急需采摘,只要告诉她们一声,及时到位,打工者和用工者都双方受益。村妇代会主任组织小组成员每月学习一次种养殖技术、国家现行政策、基本法律知识,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掌握2—3门实用技术,以便更好地打工服务。  相似文献   

12.
“我现在在家门口打工,不仅每个月增收1000多元,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不久前,在云霄县夏星节能有限公司打工的张秀忠乐呵呵地告诉我们,“前几个月,我把在厦门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了,在这里打工工资不会比在厦门少,还能天天看到女儿!”  相似文献   

13.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活跃着千百万来自湖南的“打工仔”,“打工妹”。这些淘金赶潮的人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务工经商,增强了市场观念,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懂经营,会管理,具有观念更新的“导向功能”,信息传递的“窗口功能”,开放引进的“桥梁功能”,产品营销的“纽带功能”,科技项目的“开发功能”,人才培训的“学校功能”。永州市宁远县通过优惠政策引导,使打工能人回家乡创办企业,“归雁回来下金蛋”,把开发利用打工仔人才,作为促进乡镇企业腾飞,发展本地经济的战略措施,这是在开发乡土人才资源这个宝库中的一项新的创举。  相似文献   

14.
韩菲 《青年探索》2022,(2):91-99
“打工人”这一网络流行语生动地反映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其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的创意性表达,广受青年追捧。各式“打工宣言”虽只是一场集体的话语狂欢,但描摹青年的生存困境,并以镜像的方式映射了其时代困惑。青年们一方面以自嘲的方式接纳自身,另一方面身陷资本逻辑、沉迷物质消费而无力抗争,呈现出“虚假的积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及青年工作,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圆梦人”的新论断。“圆梦人”与当代“打工人”形成理论呼应,为解决当代青年问题提供理论指引。“圆梦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时代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青年问题的集中阐明。“圆梦人”不仅是一个具备理想性的逻辑建构主体,还是实践中集政治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现实存在,具备巨大的创造性力量,对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有必要用“圆梦人”引领“打工人”,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协同发力,培育青年群体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担当,形塑具备健全理性人格的无产阶级新一代。  相似文献   

15.
警事画报     
全力狙击“非典”入侵 全南县公安局五里亭派出所针对大吉山钨矿地处赣粤边境,与广东仅有一山之隔,矿区职工及子女外出在广东打工的占70%以上。“五一”黄金周前后,近矿人员增多,对社会治安管理,特别是给“非典”防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的实际,专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凡是外来矿探亲、访友、务工、经商、休假人员和外出打工返矿职工家属,子女以及其他需要在矿区留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勤工助学的开展方兴未艾,大学生参加打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打工族”。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勤工助学能否健康发展、整个高校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探讨出一条加强“打工族”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对于促进高校教育和管理,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打工族”类型分析。  1、谁在打工  当前,大学生打工已日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民主     
“劳动者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这一无可非议的命题,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却成了议论的热点。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似乎搞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劳动者就成了“打工仔”,仅仅是企业的生产要素,只能被动地服从企业岗位的需要,完全听命于经营者的指挥,甚至以为要重建雇佣劳动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劳动群众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也往往被忽  相似文献   

18.
朋友一见面,常常问:“最近在忙什么呢?”而经常听到的回答是:“嗨,还不是在给人打工!” 这当然是一种自谦,一种带情绪的自谦,因为在社会上有些人看来,“给人打工”好像是并不怎么体面的事。  相似文献   

19.
“打工仔”掉进了搅料机里因为家贫,湖北农村青年蔡正勇弄到一个叫马焕臣的人的身份证,便冒名来到深圳打工。2004年11月,“马焕臣”前往深圳市一职介所求职,被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聘为搅料员。  相似文献   

20.
潮声     
《时代潮》2004,(24)
襄阳“两建三推”促增收 本刊讯  2002年以来,湖北省襄樊 商人员返乡任职或创业。目前,该区外市襄阳区开展了“两建三推”活动,取 出务工的农民已达到11万人,占全区得显著成效。 总人口的10.9%,农民通过打工每年可 “两建三推”即:在外出务工经商 增加收入4亿元,与全区财政收入持平人员相对集中、流动党员较多的地方建 依靠打工每年农民人均增收达500多立党组织和服务站;推荐本地富余劳力 元,打工经济已成为该区农民增收的一异地创业,推荐外出务工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