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1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访美,做客老布什庄园,提出俄可使其在阿塞拜疆设立的加巴拉雷达站现代化,以替代美准备在波兰、捷克部署的反导系统,建议让更多的欧洲国家参与导弹防御合作,布什未同意。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总统布什刚-上台就决定增加军费,准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有媒体报道,美国还想重返在越战时曾花费巨款修建的海空军基地--越南金兰湾.2001年2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越南,俄罗斯希望在2004年租用金兰湾期满时继续租用这个军事基地.俄美对金兰湾这个战略要地展开争夺,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普京时期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中央集权,这让美国感到不安,促使美国对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干预。在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美国对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事件的评论意在干预俄罗斯的新闻自由问题。对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的积极影响则反映了美国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渗透。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别斯兰事件后,为了应对美国政府的指责和渗透,俄罗斯政府确立“主权民主”概念,力争意识形态主动权,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政权稳固。当前,美国影响俄罗斯政治的热点是非政府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4.
7月 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目前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问题正变得更加迫切,俄罗斯和美国应就这个问题积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俄罗斯将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这是普京执政八年来俄重要的权力交接,将决定俄未来国家走向。随着去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获胜、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被推选为下届总统候选人,以及普京表示同意在梅政府中担任总理,下一届“梅一普组合”权力结构已浮出水面。大选后俄外交政策走向何方、中俄关系未来如何发展等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6.
“统一俄罗斯”党目前是俄国第一大党。它自称人民党,是代表俄罗斯全民族利益的政党。它的思想基础是“政治中派主义”,宣称采取介于左翼和右翼之间的中间立场;反对“政治激进主义”,主张“保守主义”;对苏联历史在批判其消极因素的同时肯定其积极成果;全面支持普京总统的路线政策;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国家,保护人权和生态环境;要求把温和的自由主义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结合起来;外交上支持普京总统推行多边务实政策。俄国政党制度目前虽然保持多党制形式,实际上出现了一党独大的格局。“统一俄罗斯”党与普京总统结盟使它的影响迅速扩大,但也造成了对总统的高度依赖性,出现了“强势总统、弱势政党”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江泽民主席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合作与摩擦     
俄罗斯进入普京总统第二任期以后,不仅政治上反对派式微,政坛局势更加趋于稳定,而且上一任期的最后一年,普京明确提出了在10年内使俄经济翻一番的发展规划,为了实现经济翻番的目标,普京在其总统第二任期内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和“资源外交”尤其是“能源外交”。这样,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进入由构筑政治战略框架阶段发展到充实物质战略基础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4日,俄罗斯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选举结束后,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统一俄罗斯"党候选人、现任总理普京在第一轮投票中赢得63.6%的支持率,当选俄新总统。普京即将重返克里姆林宫,但其执政面临的内外环境与前两个任期已经迥然不同,各种压力和挑战接踵而至,预示着普京第三任期的总统之路将充满荆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2日,俄罗斯的选民将投票选出新的总统。按俄罗斯宪法规定,普京的两届任期即将结束。普京总统将以高民意支持率卸任。尽管普京将经济、政治权力不断集中到总统手中,并且几乎扼杀了俄罗斯脆弱的竞争性经济和政治,但是普京最近几年仍然享有高达70%到75%的民意支持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时代与普京时代的比较,可以看出这种自相矛盾的非自由民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在叶利钦总统时期,俄罗斯按照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总统共和制,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构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普京总统第一任期时,在巩固俄罗斯联邦统一国家权力体系,完善俄罗斯议会和政党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梅德韦杰夫总统时期,在确保国家政权稳定和推进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普京总统在新的任期内,将寻求在强大国家与人民民主间实现平衡,建设一个统一、稳定、民主、公正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新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批准《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这部构想是对2000年普京主持制订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的“补充”和“发展”,既体现了梅、普外交战略和政策的连续性,也展现出俄在国力增强和国际形势急剧变化背景下的对外政策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蒋莉 《国际资料信息》2011,(7):10-11,17
随着今年底明年初俄罗斯议会和总统选举的日益临近,梅德韦杰夫总统与普京总理的政见分歧日趋明显,两人背后的团队更是推波助澜、相互角力,俄罗斯政局面临新的变数和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普京尚未被叶利钦推举为代总统时,他发誓要使俄罗斯重新成为强国的声明,已经表明了普京新政的明确治国目标。随着普京的正式就任总统和新政府的组建,重建强国这一目标越来越具体地通过颁行各项政策、法令及各项人事与制度的安排得以体现。尽管普京新政的具体走向远未呈现清晰的轮廓,但是俄罗斯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内外环境的制约为普京新政确定了一个区间,使得人们对普京新政的观察有了一个比较可靠的视点。  相似文献   

15.
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了左凤荣教授的新著《重振俄罗斯——普京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到普京总统卸任之时,本书正好杀青。因此,它也可以被视为对普京执政八年外交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新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5月7日宣誓就职。他与前任总统普京关系密切,是普京把他扶上了总统宝座。梅德韦杰夫提名普京为总理并获得通过,“梅普组合”正式成立。梅德韦杰夫的治国理念与普京具有一致性。中俄两国关系是高度信赖的关系,是保障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不需要过渡期,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总统与总理的宪法地位与权限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3月俄罗斯总统大选后,按照普京的政治设计,梅德韦杰夫将担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出任政府总理.以强势总统著称的普京改任总理后,新的梅一普关系模式将会引起人们的广泛议论和揣测.本文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宪法性法律和联邦法律,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俄罗斯总统与总理的宪法地位、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俄罗斯总统与总理在执行权力体系方面的隶属与协调关系,普京未来在俄罗斯政治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将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问题是困扰俄罗斯社会的“顽疾”。在前两任总统期内,普京曾多次干预历史教科书问题,但未能产生如愿的效果。2012年第三次就任总统后,普京再次治理历史教科书问题。普京建议编制统一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阐述了他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立场:对俄罗斯主要的、基本的历史时期应有统一的观点,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可有不同的评价。对于普京的建议,俄政府和统俄党闻风而动,迅即呼应并予以落实,俄社会各界则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普京此次建议的背景同他强调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对外国把价值观强加给俄罗斯和维护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有关。普京建议的目标不仅仅在于统一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和统一的俄罗斯思想。从前景看,普京要实现其统一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目标的努力将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9.
一、大国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明显。 美俄矛盾进一步上升。双方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加剧。美国加紧推行“大中亚计划”,牵头召开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参加的国际会议,力图构建由美国主导的大中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美国还加大对白俄罗斯的压力,招致俄罗斯不满。“古阿姆”组织升格为正式地区性国际组织,“疏俄靠美”的倾向进一步凸显。为应对美国的压力,俄罗斯加大经营中亚力度,先后邀请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访俄。加强战略和军事合作,扩大俄罗斯在中亚的驻军。美国对俄罗斯的警惕和疑虑也在增加。美国副总统切尼严厉指责俄罗斯的“民主倒退”和“能源讹诈外交”,被俄罗斯媒体称为开启了“第二次冷战”。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针锋相对,批评美国的扩张主义、军费开支和民主人权记录。  相似文献   

20.
3月4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项目技术论证获得批准。3月9日俄最高法院裁定远东石油管道项目合法。3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阿尔及利亚进行访问,签署了75亿美元军事合同。3月14日俄罗斯向印度出售60吨核燃料。3月16日中俄“国家年”中方官方网站正式开通。3月17日中俄大学生艺术节开幕。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普京,双方进行会谈,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中国“俄罗斯年”新闻中心启用仪式,中国“俄罗斯年”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