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信仰     
正信仰是一种强烈的信念,是对某种思想、宗教或人物的信奉和敬仰,是心灵的产物,是无悔的选择、不懈的奋斗与持久的坚守。信仰是人生的总目标。人生是一次有目标的旅行,决定人生目标的是人的信仰。马克思终身致力于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全然不在意自己的颠沛流离、穷困潦倒。陈独秀、李大钊,当年的北京大学知名教授,拥有丰厚的薪资、崇高的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为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奋不顾身创建中国共产党。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  相似文献   

2.
论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需要重视对信念、信仰(包括宗教的和非宗教的)现象的研究。信念、信仰和理想属于价值观,它们在人的意识中有无限多的层次和可能形态,有其不同于认识、知识和科学的特殊表现及规律。只有掌握其特殊表现及规律,才能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性、深刻性,进一步加强思...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使我国大学生传统信仰教育面临挑战,如何应对成为信仰教育成败的关键。我们应该从创新信仰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入手,构建一元主导多样并存的内容体系;构建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技动人的方法体系;构建立体化、全方位渗透的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信仰是一种狭义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活动及其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与教育信仰一样,它具有三维立体结构:教师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确认、情感体验和行为追求。教育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经师"走向"人师"的力量源泉,从职业上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精神动力,从"有限"走向"无限"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余小英  郑简平 《湘潮》2013,(1):14-15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的特定发展阶段,对社会的不良现象缺乏政治鉴别能力。大学生党员当中也确实存在入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不明晰的现象,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才能使大学生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发展党员规范能帮助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有利于支部工作开展、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发展规范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深化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同时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奋斗  相似文献   

7.
道德因自身的神圣化和权威性而自觉地趋向于信仰、依附于信仰,而信仰又纳道德内容于自身之内,并用其达到自己的目的,因而道德的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只能仰仗于信仰的设定。就道德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来说,道德天生就是一种信仰的活动或信仰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其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强烈信奉热爱崇敬之情。在一些党员中,信仰模糊、信仰淡化、信仰动摇、信仰缺失、信仰异化、信仰危机等各种程度不同的问题,都始终存在着。要从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全力做好信仰的日常维护工作、注重在实践中锤炼信仰以及抓好对党员的信仰教育等视角入手,科学设计、整体谋划党员坚守信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方式。新形势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及教育环境四因子的新变化直接关系到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因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党校信仰教育缺乏一种直接作用于学员灵魂深处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心灵对话教学法就是这样一个应运而生的起到拷问灵魂,净化心灵作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党员个体的人生信仰需求相结合、师生心灵对话与学员自身对话相结合,通过问题导入做到直击学员灵魂,触发学员的自我心灵反思和灵魂重塑。  相似文献   

11.
刘巧霞  薄国纯 《党史博采》2008,(2):39-39,46
信仰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人类对美好理想的持久信念,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本能追求.信仰有如照耀人生之路的明灯,有了这盏明灯你就不会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没有信仰就有如在黑暗中行走,时刻都有碰壁的危险.现在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在预设未来的时候,首先是想通过几年的奋斗赚钱买房买车,再过几年要争取到一定的社会地位或拿到更多的薪水.这无可厚非,但这些都是短暂的目标,不是信仰.可以说,当代青年学生的最大缺失不在其知识积累是否丰厚,不在其知识结构是否完整,而在于精神信仰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人类对美好理想的持久信念,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本能追求。信仰有如照耀人生之路的明灯,有  相似文献   

13.
在多元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逐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当前一项极其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高校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做到思想和行为相统一,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科学和价值相统一,在教育方式的运用上做到原则和灵活相统一,在教育效果的考核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  张加明 《学习月刊》2011,(10):30-31
信仰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生的教育,是对人生的最高意义和最高的价值的追求,是对自己人身状态的一种精神超越。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目标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灵魂、是指针。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补足精神之"钙",把牢思想之"舵",高扬信念之"帆",坚守为政之"本"。在基层党建中,要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信仰教育为抓手,推进从严治党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的精神动能。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信仰教育,是巩固党执政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在全民中树立起坚实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一种法律意识。这种意识同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密不可分。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丁·伯尔曼所著的《法律与宗教》中写道:“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人的情感,人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人的信仰。”这段话道出了法治的理念必须把信仰视为法治的精神意蕴。当今世界,人们普遍认为,法治是衡量社会进步、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7.
高校信仰教育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需要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做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增强家国情怀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宣传力度,掌控网络舆论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团有机统一。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依治治国必须在全民中树立起坚实的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一种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这种意识同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密切关联,密不可分。关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丁·伯尔曼所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不仅需要法律知识,更需要法律信仰。目前,法律信仰的缺失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法的权威地位的缺失、法的工具价值的突显以及法的规制作用的缺失。只有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培育法律信仰,才能促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琦  虞新胜 《求实》2006,3(12):46-50
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历来的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是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正确认识信仰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从理论认识、信仰教育和行为追求等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