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悲鸿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新美术运动的先驱者,杰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美术教育家和画家,作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宗师而载入史册。美术史论家刘汝醴教授曾撰文指出:“如果综合他的崇高品德、卓越的艺术造诣、对振兴民族艺术的宏伟抱负以及在艺术教育方面所作的  相似文献   

2.
徐悲鸿创作的“马”的形象,既没有唐马的雍容,也没有宋马的清俊,其忍辱负重、急流勇进之态跃然纸上,是对艰难国运中雄健国民的精神写照。在绘画艺术上,徐悲鸿革新传统,引进西法,在诸多方面拓展了中国笔墨画的观念和表现力。代表作“奔马”,是徐悲鸿学贯中西的艺术结晶,在中国美术思想史、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发展史和美学研究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人画到了清“四王”以后,已入衰退。是徐悲鸿大胆冲破重重束缚,经过卓绝的求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揭开了复兴中国画的新时代,奠定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基础。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19岁慈父病逝,寿康百感交集,改名为“悲鸿”。鸿是一种大鸟,他希望能像大鸟一样高飞。从此“悲鸿”两字成了画家一生的预言和写照:以情待人,胸怀大志。1915年夏天,徐悲鸿来到了上海。当时审美馆的高剑父和高奇峰看到徐悲鸿画的马图,盛赞道:“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之。”并为画家公开发表了第一张画马图。1917年在名流康有为的影响和劝说下,…  相似文献   

4.
徐悲鸿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里程碑,他在艺术上变革与探索的历程几乎与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同步,我们可以在他的艺术中看到他那个时代的缩影.徐悲鸿在美术事业上所作出的贡献足可以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而构成其伟大一生的根本原因,是他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精神作为一生行动的指南.也正是他致力于推行这一精神,才使中国画艺术摆脱了在清末已是无聊文人把玩的角色,走出了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画日趋衰败的阴影.  相似文献   

5.
数年前,某机构评选出的20世纪十位中国画大师中,除了吴昌硕外,其余九位都曾在美术院校执过教鞭。齐白石曾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黄宾虹执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徐悲鸿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刘海粟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早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张大千应徐悲鸿之邀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傅抱石从日本学成归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执教;李可染也曾先执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林风眠,1925年时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校长。  相似文献   

6.
吕斌 《法人》2006,(10):98-101
2004年6月,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以6930万元天价被天地集团董事局主席杨休拍得,创下中国画拍卖纪录,轰动收藏界。现在,杨休的长风堂博物馆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民间博物馆之一,拥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陆俨少、徐悲鸿、张大千等众多名家的真迹,总价值逾十几亿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早期油画在拍卖市场屡创佳绩,引发了老油画的收藏热.我国油画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得力于李铁夫、李叔同、徐悲鸿、刘海粟等早年漂洋过海、留学于西方各国的我国第一批油画大师,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历了岁月的风雨沧桑,这些大师们的早期作品大都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画布的破损朽烂、颜料层的开裂脱落、画面的污染霉变、光油的变质发黑等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这此油画作品的审美和收藏.……  相似文献   

8.
赏傅抱石之《听泉图》,品“至性过人”匾额,浩然之气流溢心间,鉴赏可修身养性也。傅抱石(1904~1965)出生在江西新喻一个穷苦的家庭,父亲是个修伞匠。原名傅中洲,又名瑞麟,小名长生。幼年曾在瓷器店当过学徒。1921年一举高中南昌省立第一师范。十八岁自号“抱石斋主人”,自序“余于石涛山人,可谓痴嗜甚深,无能自己。”以后以号为名。1933年在徐悲鸿的指引和帮助下,公费到日本帝国美术学校学习美术。1936年回国任教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抗战爆发后,任郭沫若三厅秘书。1939年到1946年定居重庆郊区金刚坡,这一时期是傅抱石艺术发展上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律师》2008,(4):27-27
全体首都律师同仁: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首都北京举办。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和希望,是一次展示我国灿烂悠久历史文化、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0.
美术作为人们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媒介。从艺术心理的角度分析美术创造与教学中的张力,可以更好地探究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完成审美素养培养的可能性。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现实中美术教学与儿童的创作存在目的性、逻辑性与功能性三个层面的张力。因此,需要美术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向儿童传达审美与艺术教育,按照艺术心理的发展特点,提高儿童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美术教师与儿童进行意义建构与社会互动,由此促进儿童身体与心理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李可染拜师     
陈勇 《政府法制》2011,(24):43-43
1946年,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见到了心仪已久的8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表达了自己想拜师求教的心情:1947年春,李可染带了20张画第二次拜见齐白石,由此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台治强 《刑事技术》2001,(6):45-46,47
指纹是物证之首,而犯罪现场留有的指纹绝大多数为潜指纹,对潜指纹显现方法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据资料记载,早在1877年法国人就发明用硝酸银溶液显现潜指纹。1880年德国人发明碘熏法,1905年英国人研究出了粉末显现法。经过百余年的努力,已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显现潜指纹的方法。然而,直至当今对潜指纹的显现基本还是采用“单一型、一次性”的显现工作方式进行。所谓“单一型、一次性”的显现工作方法是指在潜指纹显现工作中,凭借工作经验,根据被显客体的物质属性和潜在手印形成的媒介物种类,选择某种显现方法进行一…  相似文献   

13.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最成熟的经典岸线,也是上海最具标志性、最经典的城市景观区域,百余幢历史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而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滩源是上海开埠历史的起点,上海近现代贸易、商业和金融业在此蕴育生长;这里是海派文化的源头,中西方文化于此交融积淀。至今保存完好的14幢近代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集中了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和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虽历经140年的风雨洗礼与沧桑变革,依然散发着华贵典雅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让我们同行     
中国人期待了不知多少岁月的日子终于来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这一天结束了中国人百多年的耻辱,这一天也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作为中国人的一分子,香港的市民对香港回归祖国,是义无反顾的支持、拥护和期待,毕竟这是中国的国土,这里飘扬的应是中国的国旗,这里的标志应是中国的国徽,这里唱颂的应是中国的国歌。然而,香港经过百多年与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的接触,这里政治、经济、法律的体制都沿袭了英美的调子。而中国大陆在解放以后,实行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基本上是采用大陆法系。两地人民在不同环境下生活…  相似文献   

15.
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香港律师制度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1844年,香港还在英国管治时期,香港便设立了最高法院,同时并引入了英国的法律及准许英国和爱尔兰认许的律师在香港执业。香港的首间法律学院於1969在香港大学设立。在此之前。欲投身律师行业的人士,必须远赴英国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界有这样的说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娄师白原名娄绍怀,1918年生于北京,是我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副会长等职务。娄师白师承齐白石,是齐白石的关门弟子,平生创作的包括画作和篆刻印章在内的大量美术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宾馆及多家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7.
论民法是中国法制改革的支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民法是中国法制改革的支点杨振山中华法系有漫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点。但是,在近代法律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法系逐步走向崩溃。从清朝末年法制改革到今天,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历史的观点进行观察,今天的法制改革实质上是清末法制改革的继续。它表现了一个文...  相似文献   

18.
友人赵文忠从北京归来,得知我 近一时期总把写作之余的时间消磨在 笔墨纸砚上,便特别赠给我一册雅致 又精美的《中国现代画马名家》。文忠 兄把我估高了,他哪里知道我学书而 不懂画?好的是,这是一册"画马名 家",中国人历来对马情有独钟,鸿儒 与白丁均会在动人心魄的奔马图前留 连忘返,浮想联翩。 《中国现代画马名家》由人民美术 出版社新近出版,内封还特邀我国现 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25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决赛中,黑瘦的小伙子金·科林斯旋风一般地率先冲过终点,摘取了这项田径大赛中“王冠上的明珠”。这是世锦赛历史上最大的冷门!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懵了,大家不知道他的国家英文缩写SKN是代表哪个国家,即便后来知道了,也发现十分陌生。  相似文献   

20.
具有共同的东方文化背景.又都选择了大陆法的法律体系.中日两国在公证制度方面有着许多相通的东西.在我国公证制度建设完善的过程中.具有百多年历史的日本公证制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