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系统论和协同学的研究方法优化培养过程和职业环境,不仅可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职场成长经验,实现研究生教育从学术性为主到应用型为主的转变。文章主要是结合区域经济建设,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职业性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工程硕士应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突出工程知识、实践能力、工程素养的培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按照工程能力的目标导向,探索形成了“四个三”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模式.即:优化三个阶段,实行学习与实践交互式的校企协同培养;坚持三个原则,围绕工程知识构建开放的知识发展体系;依照三个层次,围绕工程实际构建递进的实践训练体系;坚持三个融入,围绕大工程观构建全面的工程素养体系.结合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剖析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提高认识,科学设计,优化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环境;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概况,在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规范和完善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文章以地方理工科院校为例,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等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显示: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缺少职业指向性;课程内容老套且偏重理论,少应用训练;课程结构严重失衡。要解决这些问题,地方理工科院校必须创新课程设置理念,同时采取切实有力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质量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取决于生源质量、师资力量以及培养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保证。结合我校多年来的工程硕士培养经验,从输入、过程、输出的角度,细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研究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证体系,以期对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围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统筹管理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脱节、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缺位、就业管理和创业服务滞后等问题,认为落实好国家改革举措,顺利推进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将两种培养类型统筹考虑。在落实推进统筹管理的改革实践中,应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基础,以提升协同能力为保障,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是与国际研究生教育接轨的必然要求,是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必由之路。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从招考、培养入手。从招考入手,需要改革初试、重点考查有针对性的内容,需要加大面试比重,需要引入合作导师参加面试。从培养入手,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强化专业实践、建设双师型队伍、科学设置毕业设计并加强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协作配合。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的蝴蝶模式,该模式不仅仅局限从高校内部探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而且将之放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中来思考,强调多方主体协调努力、全程指导,以期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近年提出的新政策。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工作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适应新时期我国公安工作对警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警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警务人才尤其是基层在职民警的综合素质,有条件的警察院校近年获批开展警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四川警察学院在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1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新产物,应加大宣传力度,以解决存在的认识误区.培养模式实行“1+1+1”比“1+2”更可取,课程设置应强调实践性,实习基地建设要发挥知名教授学者和知名校友的作用,应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并探索现场指导老师聘任和约束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优化专业学位教育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囿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当下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迷失了自己应有的"特色",存在着诸多"错位"现象:价值取向上重学术而轻专业;培养过程中重经验而轻新问题;教育体系上重传统而轻特色。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应当科学优化培养模式;灵活制定和落实政策,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凸显自身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自举办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较多不足,因而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云南大学作为全国较早且云南省首家开办法律硕士教育的高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其为例,通过对办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了法律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力争为创新我国法律硕士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针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兴利除弊,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制订多元化的导师资助方案;鼓励导师和研究生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理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奖助学金申请与评定要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亟待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探索.从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导师制度建设、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与淘汰机制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实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培养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的时代需求。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有着完成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实现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研究生"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等现实诉求。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取得了育人主体日益多元、导师协同育人作用日益强化、协同育人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和课程协同育人地位愈发重视等主要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的现实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方面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健全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研究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是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研究生培养机制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赋予研究生培养机制以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并给其教育与管理带来了双面影响。我们可以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环境的巨大优势,通过研究生和培养单位的双向努力,共同构建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和谐化。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源动力,是高校的基石。教师培养是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高校发展以及教育事业进步的方法。基于系统创新模式对如何形成高校教师培养机制做了简要叙述,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既包含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培养,也包含学校内部的协同培养,是外部协同培养和内部协同培养的统一.外部协同培养是指通过突破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壁垒,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网络系统,以达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学校内部协同培养是指学校内部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的不同要素与不同部门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为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实践中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却刚刚起步.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且滞后于实践发展,定性研究多而定量研究少,研究视角单一且交叉研究少,研究内容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且与经济社会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今后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时应注意运用多学科视角,广泛开展调查实证研究,并且加强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在于国际化的主体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于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实践,在多元培养主体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校校合作、校企校合作、校企校政合作等多元主体模式.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多元主体模式中,要协调好主体间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