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和韩国宣布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曾一度进入蜜月期的中韩关系急转直下。这也说明中韩关系存在很大的脆弱性,极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而恶化。目前来看,比较严重的热点有两个:"萨德"导弹部署问题和中韩渔业纠纷问题。"萨德"导弹问题涉及东北亚的安全结构和中韩两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与利益。渔业纠纷的实质是两国的海域划界问题,但现实中不断加剧的冲突正在进一步将两国关系推向对立。如果我们把中韩关系急转直下当作一个危机的话,这场危机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大有将两国推向证实敌对状态危机(Justification of Hostility Crisis)的趋势。因此,中韩两国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和回应措施已经成为目前决定中韩关系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中韩需要从国际法和危机管理的角度来正视并处理该问题,避免问题恶化对中韩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键 《当代韩国》2014,(1):24-32
目前中韩关系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最好时期。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韩关系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如韩美同盟的存在以及中韩对朝鲜政策的差异等因素都影响和制约了中韩两国政治安全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此外,中韩两国间存在的经贸问题、韩国政党政治和媒体干扰、两国人文交往问题,以及潜在的历史及领土问题等都是将来中韩关系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鉴于此,中韩两国应该着眼长远,从地区和国际战略的高度为中韩关系赋予更新的战略内涵;同时,两国政府应该积极沟通,加强战略协调,可在区域合作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中韩关系,并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韩两国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齐头并进,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中韩两国国家元首多次会晤保持密切接触,牢牢把握中韩关系发展大方向。以中韩签署自贸协定和韩国以创始国身份加入亚投行为标志,中韩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新突破,军事和人文交流也取得进展。中韩关系不断取得突破,不仅在于两国地理相邻、文化相近、贸易关系紧密,还在于中韩两国合作的需求不断扩大,两国外交政策呼应点越来越多,中韩关系发展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东北亚、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正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回首建交以来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平衡与中国和美国关系的框架下,中韩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4.
加深中韩关系发展学术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深中韩关系发展学术交流姜汉章中韩建交两年多来,经过双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的诸方面,从经济、政治到科学文化交流,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韩两国关系中呈现出发展的生动局面,它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中韩两国人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自从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一些新问题。中韩两国如何正确认识和共同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是将面向21世纪的两国关系推向新高度的关键。以1991年...  相似文献   

6.
"萨德"问题的困境在于,韩国认为"萨德"可以保护韩国国家安全和维护美韩同盟的利益;中国认为"萨德"不是韩国国家安全的必需品,却削弱了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认为韩国在中美竞争中选择了支持美国,并打开了美国在其东亚盟国中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大门。这种分歧反映了中韩两国在"中美竞争"和"韩美同盟"两大结构性限制下的必然矛盾。当前,随着文在寅政府均衡外交的开展和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以及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立独行",中韩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但两国也应当对伙伴关系进行更切合实际的审视,降低对彼此的期待,加强管控矛盾和分歧,在既有共同利益基础上寻求两国关系的渐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韩自从199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交流不断扩大,高层领导往来日益频繁,经贸合作更加密切,科技文化交流持续不断。中韩两国人民十分重视这一友好合作关系,并希望全面推进中韩关系,将一个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带入对世纪。中韩文化胄景相近历在纽带悠长中国和韩国隔海相望,比邻而居,同属东方文化圈。韩国文化在历史上曾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影响。儒家的伦理学说和哲学经典被传入古代朝鲜后,就广泛扎根于社会之中,深深影响着朝鲜人的伦理观念和处世哲学,并在韩国经济发展中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而且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不仅跟朝鲜保持友好交流传统,而且跟韩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各领域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于萨德问题,中韩关系不仅遭到了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也影响了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如果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韩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接,那么中韩关系有望发展成为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中韩关系自建交以来飞速发展,其动力来源于双边层面上两国经贸与人文交流的迅猛发展、半岛层面上双方共识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区层面上基于东北亚局势变化两国政府的选择。习近平主席访韩为中韩关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中韩关系要想进一步保持发展势头,需要在双边层面上增强沟通与合作,半岛层面上扩大交流与共识以及地区层面共同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从而开启中韩互利共赢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韩建交二十年间,两国关系取得了迅猛发展.以中韩建交为主要标志,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中韩关系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既存在重大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相比于经贸领域的广泛交流和深入发展,中韩在政治安保方面的交流与互信尚存“短板”.另外,中韩在一些历史问题、海洋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遣返“脱北者”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些争议往往受到各自民族主义情绪的冲击和影响,极易造成中韩民间感情的相互对立,最终不利于两国关系民意基础的建构.对此,中国应当在充分总结中韩关系发展历程及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流在中国的传播,除了众所周知的中韩两国文化上的亲近性、韩流是韩国国家层面主导的文化输出模式、明星效应等原因外,韩流及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原动力是赋予韩流以强大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韩流在中国的曲线型的传播和中韩关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韩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密切联系,而"反韩流"现象不仅仅是中韩两国意识形态领域冲突的结果,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双方经济利益和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即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成为妨碍限韩流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韩流现象所折射的中韩关系的变化,说明未来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即将来临。此时此刻,人们自然而然地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新纪元的开始。在这里,回顾中韩关系的发展,展望新世纪两国关系的走向,我想是不无益处的。 已有坚实基础 1992年8月中韩建交,至今不过8年。在两国对外关系中,建交时间恐怕也是最短的。然而,就是在这短短8年中,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已发展成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恰逢中韩建交15周年,又是“中韩交流年”。新年的第一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韩国总统卢武铉互致贺电,热烈祝贺“中韩交流年”正式开始。建交15年来,中韩关系发展迅速,在中国是“韩流”滚滚,在韩国也是“汉风”劲吹。“中韩交流年”将成为2007年两国人民生活中的大事,中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保持了20多年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创和建立了两国密切友好合作关系的基本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但也经历过一些风雨,在历史文化领域曾出现高句丽史等历史归属问题和传统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矛盾。近两年由于萨德入韩事件,包括人文交流在内的中韩关系发展遭遇重大挫折。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大局来之不易,未来两国关系应在半岛无核化、防止半岛生乱生战、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等原则下谋求构建新型互信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韩关系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开始在中韩关系中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本文以山东省、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为案例,分析了21世纪中国地方政府在中韩关系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经贸关系为中韩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外事活动为中韩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文化交流为中韩关系发展营造了友好的民意支撑。展望未来的中韩关系,本文得出的相关政策启示在于:对于中国地方政府而言,要为韩国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中国中央政府而言。需要给予地方政府在发展中韩关系中适当的授权和分权;对于韩国政府而言,需要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将是进一步密切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关系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6.
中韩两国关系自建交以来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近些年,两国关系由"暖"变"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韩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认知,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而应积极加强对韩公共外交,促进两国友好关系顺利发展。韩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中韩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意义不仅局限在两国关系上,它对于改善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韩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认知及其对中韩关系所起的负面影响作用以及应对之策,做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韩FTA协定的签署,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迎来了崭新时代。中韩在经济贸易、政治安全和社会人文等领域,面临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前景。不过,在新的形势下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推动实现中韩之间"无国界"的内需市场建设、有效平衡域内多种模式的自由贸易规则、进一步加强政治安全互信、维护朝鲜半岛局势的和平与稳定、防止和消除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等等。对此,一要积极发展中韩关系,不断提升战略高度;二要密切政治安全合作,保持重大事件沟通;三要加强社会人文交流,防止极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8.
自大韩民国成立,直到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处于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中的中韩两国建构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敌对身份关系。建交后,中韩两国开始建构积极的角色身份关系。从金大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卢武铉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到李明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关系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两国的角色身份呈积极的认同关系。展望未来,尽管两国间存在诸多妨碍积极角色身份建构的因素,但继续加强全面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中韩两国共同的愿景。因此,中韩两国建构康德文化下的朋友角色身份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9.
新春伊始,迎来了2007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进入了第15个年头。回顾两国建交以来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两国关系如此迅速发展,这在国际上也是少见的。现在由两国首脑达成共识确定的双方之间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在  相似文献   

20.
祝丹 《当代韩国》2008,(4):47-51
文化合作一直是中韩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基石,而民间文化合作更是两国关系稳定、人民友好的重要动力。本文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两国实际出发,对中韩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进行理性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历史回顾,全面揭示当前中韩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运行的几种新模式。同时,针对民间文化合作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促进两国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