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有关日本对华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小泉说他还要参拜靖国神社,町村强调要“改变对华的软弱外交”,自民党提出的《宪法修改大纲草案》将“自卫队”改成“自卫军”,极尽污辱之能事的漫画书《中国入门》在日本大为畅销……所有这些对已经很冷的中日关系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面对这些,外交部门可以向日本表示不满或提出抗议,专家学者可以解读评论日本这样做的深层次原因,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语言发泄自己的愤怒。所有这些不能说不重要和不必要,却难有什么实际效能。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应该光是为日本的一次次伤害中国人感情的活动而愤怒,也…  相似文献   

2.
孙立华 《世纪桥》2005,(6):28-32
1940年的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本舆论惊呼:“中共势力扩大到这种程度,日本方面是没有想到的”,“对华应有再认识”。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1941年1月16日批准的《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中要求侵华日军“发挥综合战力,给敌人以重大的压力,力求解决事变”。1941年2月,冈村宁次接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到任伊始便扬言,”要在四个月内彻底消灭华北的共产党和八路军”。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日本本来较为温和,善于周旋的一政治外交家让位给了五类态度强硬的人物●日本这种对华强硬的趋势与周边关系恶化,“争常”失利等呈相互促进的关系,与日本社会保守化的趋势,反美反华情绪的积蓄成正比●日本对华态度强硬,恰恰是日本软弱的表现。对此,找们应该把握主动,明确底线,放眼长远,务实操作  相似文献   

4.
日本军国主义统治者从九一八事变就开始了对华的侵略,它不仅受到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浴血抵抗,也遭到了本国民众的反对。当时在华日人先后建立了许多反战组织。这些曾令日本军部十分伤脑筋的日人反战团体,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曾一度分为两大阵线。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日本政府及多数民众对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残酷虐杀中国人、朝鲜人、东南亚民众的罪孽,至今没有深刻忏悔之意。最近20多年来,日本不但不正视这段历史,反而歪曲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胡说占领东南亚是为了解救当地民众于西方殖民统治之水火,而且近来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领土争端、海洋资源、“慰安妇”、教科书等问题上一次又一次地挑动曾经受日本侵略的国家的敏感神经。日本政府及民众的态度和行为,与德国政府及其民众对发动二战给世界带来灾难表示羞耻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日本对其侵…  相似文献   

6.
许以民  王艳华 《世纪桥》2013,(14):73-74
中日复交前,两国政治关系总体处于冰冷状态,其成因主要在于: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对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制约;战后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右翼保守政客的破坏;中国“文革”时期的“左”倾思想对我国对日外交工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蒋介石的“和平工作”,也就是劝降、诱降工作,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史学界开始注意这一问题,但大多着重于对“和平工作”具体过程的叙述,而有关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开展对蒋“和平工作”的战略构想、企图和策略,却很少涉及。这就不利于深刻揭示日本对华“和平运动”的实质及其失败的必然性。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70多年侵华史和德富苏峰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之梦不但在亚洲走行不通,在世界也难于前行。德富苏峰辈针对中国制定的“脱亚入欧论”“大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论”,都是基于武力扩张、军事侵略、占领邻国乃至称霸世界来维持日本生存的极端狭隘血腥的国策,最终将日本引入了死胡同。正如野村浩一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所说:“近代日本的历史,是一部在对华认识上失败的历史。”这是一句由衷的心声,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前,随着日本对东北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主义矛盾在东北凸显乃至逐渐激化.日本从东北获取了大量利润,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使之深感东北对于日本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吞并满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既定目标.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东北民众的反抗意识.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群体在东北当局的默许与支持下,倡导民族主义,反对日本侵略,已将东北民众组织与领导起来,在东北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日本深感其在满洲(东北)利益受到威胁,阻碍了其“大陆政策”的实施,于是叫嚣“满蒙危机”,在日本国内疯狂地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从鸦片战争战败后,弱点尽显露于国际,列强认为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却衰弱可欺,于是相继对华进行政治、经济与军事侵略。日本与中国距离最近,野心最大,侵略行动也最为疯狂。“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鲸吞中国的行动,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日本的经济和对外政策角度探讨侵华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台湾辅仁大学七月六日举办“近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双方学者共发表八篇论文。其中台湾大学教授许介鳞的论文《抗战时期日本对华诱和活动》详细追查了当年在“诱和”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许多资料是首次“出土”,引起与会专家讨论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全球扫描     
日本流行“食草男” 近来,日本新词流行语大奖评选出了2009年十大新词和流行语,“食草男”名列其中。 “食草男”指的是年龄在30岁上下,工作稳定、温文尔雅、人际关系良好但对恋爱和婚姻不够积极的未婚男性。“食草男”的流行颠覆了之前在日本民众中颇受欢迎的沉默、隐忍、坚强、粗犷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9月22日首先提出:“北上抗日,组织民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东北游击队,直接于日本帝国主义以迎头打击.”此后,全国各地抗日救国组织如见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当时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就是在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下的主要抗日救亡团体之一.下面仅就我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事实,略述“救国会”成立后的工作情况和辽东义勇军的活动始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从东北逃亡到北平的军政要人,老一代的爱国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期日本对华外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是日本外交的传统.随机应变、攀附强者以发展自己的外交特征既符合日本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符合日本政治家对如何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判断.21世纪以来,日本政坛首相更替频繁,日本对华外交也经历着冷暖的交替.在变幻莫测的对华外交活动的表象之下是不变的日本现实主义外交传统.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1,(8):17-18
由于美国广播理事会在2012年财政年度预算报告中将“美国之音”对华短波广播列为削减预算的对象,曾被美国视为“民主利器”的“美国之音”近日传出停止对华广播的消息。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⑴年,正是国际法西斯最猖獗的年头。在西方,希特勒用“闪击战”打垮了欧洲许多国家,气焰嚣张, 睥睨全球。在东方,暴戾的日本帝国主义,正把越来越多的兵力投入对华战场。他们企图以全面的军事攻势,迫使中国投降,同时打击英美在远东的势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亚洲。  相似文献   

17.
“欧化主义”对日本明治时期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却受到了保守主义者以及普通民众的批判.文章从背景、内涵、影响及其落幕等四个方面对日本明治时期欧化主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37年10月至38年1月,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奉本国政府之命,斡旋于中日战争,是为“陶德曼调停”。蔡德金、杨立宪在《研究·资料与译文》上发表了题为《浅析抗战初期陶德曼“调停”及其失败》的论文,就这一事件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作了分析。文章指出,日本之所以在中日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时要求德国出面“调停”,是有其深刻的国际和国内原因的。首先,从国际形势上看,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直接损害了英美等帝国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一直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而有关货币侵略的专题研究更是寥若辰星。本文拟根据近年来日本公布的档案、文献,剖析这一时期日本在上海及华中地区推行的货币金融侵略政策,以冀有助于揭示日本在各占领地区实行金融统制与侵略的不同特点,认清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实质及其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近日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