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849.8亿元。"2013年,四川经济如何全方位发展?本刊特邀专家分别就生态建设、产业转移、天府新区提出建议。一议"生态建设"王益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政府参事):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200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明确提出了"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效"这一总体目标。2012年,四川的生  相似文献   

2.
一要抢抓机遇,汇聚转型跨越正能量。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全国"两会"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放眼全国,国家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中部崛起优势持续放大,为我们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综观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加之先前的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建设试点省等工作加快推进,为我们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搭建了全新的平台;立足我市,晋城正处于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特别是作为综改试验区的天然"金左脚"和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多项政策叠加,双重平台起跳,再加上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后发优势等,都为我们实  相似文献   

3.
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舟曲县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生态建设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自然类型多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等一系列问题,舟曲县实施了"农牧互补"战略,以统筹全县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龙强 《理论导报》2010,(10):39-39
<正>近年来,我县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以创建全国生态县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3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2%,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十佳绿色生态县""全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先进县""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省级生态县""全省森林生态保护十佳县"。不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同时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和安顺"深化改革、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试验区成立20周年.20年来,两个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试验主题,矢志不渝地推进改革试验,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1988年,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成立,毕节开启了以开发扶贫促进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的生态文明发展探索。不等不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毕节各族人民自强不息闯出了一条脱贫之路。洪家渡电站、飞雄机场、新鸭池河大桥……一个个现代化工程拔地而起。通过坚持改革开放和一系列先行先试的重大举措,毕节试验区实现了弯道取直、后发赶超,从一个"不适合生存的地区"发展成为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示范性新型经济区。  相似文献   

7.
蔡炳华 《奋斗》2014,(6):45-4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为我们做好生态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省委、省政府在全力推进"五大规划"、"十大工程"进程中,对生态建设给予了特殊的重  相似文献   

8.
陈英华 《当代贵州》2011,(11):43-43
锦屏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本,把工业发展作为强县之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  相似文献   

9.
《江淮》2008,(10)
当前,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已经在安徽率先破题,正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同步推进。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应当紧扣主线、把握内涵、抓住关键、积极实践。其中,关键是树立"两个导向"。即: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鲜明的用人导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政治生态建设的"导航仪";鲜明的用人导向,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风向标"。只有树立了"两个导向",才能保证政治生态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洛宁县林业局礼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抢抓优势机遇,创新工作机制,大搞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没有生态乡村就没有生态安徽,当前安徽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安徽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要求,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生态模式可以分城郊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种植-养殖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林业-旅游-保护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内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等四类。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生态建设路径,涉及政府、市场与农民三者之间彼此协同互动。因此,要教育各级干部和引导农业企业、农民,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乡村规划以"旧村整治"为主和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地方生态优势与特色;完善制度保障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构建乡村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7,(12)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人比居住在库布其沙漠周边的农牧民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近年来,加强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库布其沙漠周边企业和群众的共识。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更是把绿色发展战略作为首要战略规划,从1998年就着手进行生态建设和荒漠化治理,碳汇林生态建设也早已开始布局,为打造"百年伊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实现了"企业有绿色、化工有环保、周边农牧民有效益"的宏伟目标,走在了鄂尔多斯市  相似文献   

13.
正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综合发展过程,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一项系统工程。宜春在中心城宜居创建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留盲点,科学把握了四个"统一",走出了一条符合市情的创建之路,初步建设成为绿色、富裕、便利、安居、文明的  相似文献   

14.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参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社区重新介入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社区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着手应对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行动路径.生态文化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网络、组织机制,建立生态建设参与渠道;构建制度体系,保证生态建设参与权力;构建激励机制,激发生态建设参与积极性.最后还需要注意和防止"参与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视野和时代发展等视角看,中西部地区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具有深刻背景和客观必然性。独特的生态地位、丰富的生态资源、突出的城乡二元格局又使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应采取一些对策措施,包括:抢抓发展机遇,打造生态平台;加强城乡规划,突出生态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构建宜居家园;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生活等。  相似文献   

16.
王燕铭 《新长征》2014,(6):24-26
生态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也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汪清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汪清县围绕“生态建设”主题,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的具体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7.
生态立省:江西绿色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生态立省集中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回归.绿色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到江西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江西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以生态立省为载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选择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创建山川秀美、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富有江西地方特色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重温这一时期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既是以"史实"取信于人,提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同时也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长山 《新长征》2020,(1):18-19
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近年来,梨树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与本地重点工作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一系列有效治理手段和长抓不懈的坚持,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山见绿、水变清"的生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付松 《当代贵州》2014,(20):28-29
正以开发扶贫促生态建设,寓生态建设于开发扶贫,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生态、人口的良性互动,毕节试验区为全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闯了新路作了示范。"试验区来往前奔,同德同向又同行;洞天花海美如画,科学发展万年春……"近年来,一曲《毕节试验区四季歌》从赫章县海雀村起源,唱遍了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青山绿水,诠释着生态的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