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性、德性与人性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党性的建构基础是德性,而德性的立论要件是人性。党性、德性与人性的互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又直观地体现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逻辑关联性。这种逻辑关联性的基本要义是:要以德性建设中的“重品行”表征党性建设中的“讲党性”,要以人性建设中的“作表率”引领德性建设中的“重品行”。  相似文献   

2.
党性、德性与人性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党性的建构基础是德性,而德性的立论要件是人性。党性、德性与人性的互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又直观地体现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逻辑关联性。这种逻辑关联性的基本要义是:要以德性建设中的“重品行”表征党性建设中的“讲党性”,要以人性建设中的“作表率”引领德性建设中的“重品行”。  相似文献   

3.
自近代以来,西方德性伦理为规则伦理所取代,义务论和功利论成为伦理学的主流。20世纪50、60年代,伦理学领域的这种形势发生转变。西方德性伦理学出现了复兴。他们反对以规则为核心构建伦理学理论,认为要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规则从属于德性,进而将德性作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理解。它从实质主义而非形式主义来诠释伦理学,并重视实践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治理中的诚实守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康之 《新视野》2003,(3):28-30
伦理学提出过许多德性条目,用以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其中,诚实守信就是人的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规范和准则之一,在个人这里,它是作为人做人的德性而存在的。公共管理是一个合作治理的体系,它的合作治理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正是这个合作治理的特征决定了道德因素在这种治理活动中的意义。公共管理者对于合作治理结构和体系的确立所能作出的贡献,就在于对人、对事、对自己的诚实守信。公共管理的合作治理为公共管理者诚实守信的德性获得提供了客观条件,但是,社会治理活动本身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使人持有这一德性变得困难。这时,公共管理者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维护诚实守信的德性。  相似文献   

5.
韩桥生 《求实》2012,(5):41-43
制度与人的关系具有内在性和紧密性,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制度德性建设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人的发展视野中,自由和平等是制度德性建设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与平等的和谐是制度德性建设的灵魂,自由与平等在现实中的冲突,使得国家的干预成为必要.构建合道德的制度是国家干预自由与平等关系的着力点,而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则是制度德性建设中协调自由与平等关系的尺度.  相似文献   

6.
王飞 《学习月刊》2013,(2):32-33
养德与成德是宋明理学的中心议题,程朱注重德性“出于天”,而王阳明则强调德性“系于人”,前者赋予德性以先验性质,诉诸于外一“格物致知”,后者则视德性为良知所有,诉诸于内一“致良知”。王阳明的这种观点与主体的成德功夫紧密且具实践意义。本文以集中阐述“良知”的“钱德洪录”为中心,讨论“良知”说所蕴含的化德性为德行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生存体系中的德性:是人类的生活、实践世界之本然;是人的普遍存在的自我肯定的生存形式;是人的德性的本体化、人的存在的新充实.而这些观点正证实了:德性对于人类走向文明深处具有不可或缺生存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性,是人节制自己本性的欲望,把天然的情感自觉地扩展到社会,建立一个真正富有人性的世界的道德人格。它是人的一种自觉自由的智慧实践。之所以称其为“智慧”,是因为德性与人生成功息息相关。两千年来,我国古代一直把德性作为导引人生成功、升华人生境界的理想阶梯。小德引导小成功,大德则导引大成功。学校德育工作只有把道德、人格培养与人生成功策略相结合,把德性植人生命,才能真正展现德育的魅力,塑造高贵的人性,造就孩子光辉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对幸福和德性进行过详尽的阐述,而幸福与德性也成为全书基本构架的要素。在当代中国,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关于德性和幸福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对于构建现代人的幸福观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育人文关怀要在人格教育中得以实现,要求人格教育要以人为目的,满足个体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取向,通过培养人的德性人格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人格教育充分体现德育人文关怀的价值目标、核心理念,才能符合德育人文关怀的人学范式,才能在实践层面引导人们明察善恶是非,追求至善至美,塑造德性人格。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道德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09,(15):39-39
一个人有道德,一个社会有道德,一个城市是否有道德呢?我觉得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某个人缺德。某个社会缺德.但很少听说某个城市缺德。城市一定有自己的德性.这一点勿容置疑。一个人的德性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情看出来.一个城市的德性却很难从一两件事情看出.因为城市的德性是综合的.是历史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那么城市的德性是不是不可描述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一个城市的德性.应该用历史的、全面的、人性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个人认为,考察一个城市的道德,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信念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气质上是统一的,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指引着大众的判断与选择。它是德性伦理中最具基础性的元素,或者说是促成德性成长最重要的基元,其他德性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它的影响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凝炼出的12对德性要求,也都与信念伦理有机联结。它需要全体国民具有与这种价值观相吻合的信念伦理作支撑。信念伦理的缺失将导致工具理性泛化、价值相对主义甚至走向道德虚无主义。研究信念伦理理论,有助于加快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接受,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坚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德性的本质与德育基本范式的应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离了德性内涵的德育是异化的德育,对德性本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德育基本范式的价值取向。人性与和谐品质是当代德性本质之伦理根基与内涵。德性本质的当代解读决定了德育基本范式在主体性人格向度、关系内容向度、过程整体性向度、方法实践性向度、目的意义向度等方面的应然选择样态。  相似文献   

14.
马立新 《理论学刊》2013,(2):122-126
艺术德性即艺术之于主体特有的陶冶情操、涵养精神、净化心灵、启迪思想等利他价值。在数字艺术系统中,艺术德性的生成经历了三个过程:生活德性和职业德性实现了完美统一,这是数字艺术德性较之原子艺术德性建构的第一个飞跃和质变;互动德性的生成是数字艺术德性的第二个飞跃和质变,它对艺术本体的创造性贡献是在原子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开拓出本真真实和虚拟真实两种艺术德性要素,并相应地创生出本真情感和虚拟情感两种新型自由情感;智能德性的获得是数字艺术德性机制建设的第三个飞跃和质变,它为艺术本体贡献了超现实真实这一新型艺术德性构成要素,并创生出超现实自由情感。本真情感、超现实情感和虚拟情感是数字艺术德性特有的三大情感属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字艺术的德性本质——数字德性。  相似文献   

15.
杨卉 《学习月刊》2010,(6):28-29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思想是儒家思想,而传统的儒家思想实际上又是一种德性思想。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不同,它是一种东方式的德性思想,具有中国文化的背景,它以德性为核心范畴,德性的根据、德性的规定、德性的培养等是它整个思想的中心。从先秦时期孔子的德性思想来看,德性是一切美好品质的概括。在中国传统里表现为恭、  相似文献   

16.
持盈问题向受中国思想界关注。持盈于德性之中是传统持盈论 的基本理念。从天道到义务到德性之中的持盈架构中看到这“德 性”具有存在论(生存和本体)意义。透视传统持盈论向现代文明 社会转换中的德性诠释,令我们看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深刻之处 无疑具有这种持盈实践性质,因而这种转换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 文明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德对平等概念的分析是从法权和德性两个方面展开的。在法权哲学维度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在伦理学维度则基于理性人的普遍设定,将平等视为德性人的基本准则。康德认为平等原则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实现平等的唯一政体是共和制。  相似文献   

18.
论德性对健康的支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江文 《理论学刊》2004,(2):115-117
德性对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性是健康的根本,德性对身心健康、精神健康和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健康具有根本的支持机制,是健康即生命质量的最终担保。  相似文献   

19.
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发展性功能或价值取向已不是什么新颖的提法,如朱小蔓教授提出学校道德教育要从制约性向发展性转型,并认为发展性德育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相信人的德性发展的资源首先在人本身;人的发展包括德性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使人的道德认知能力与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班华教授认为,现代德育是主体——发展性德育,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中,作为古罗马最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演说家的西塞罗主张人类应该过有节制的生活,节制是一种好的德性,节制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唯一特征,节制是一切美德的根源,人们应该对权力、欲望、荣耀、野心、财富、情绪等进行节制,公职人员更须具有节制德性,并且人类应该用理性来培养节制德性,通过责任伦理的自律和法律的他律来节制贪婪。西塞罗的节制思想在当代公共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全球化治理、生态治理和腐败治理等都需要节制德性的培育和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