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的。①在缔造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光辉历程中,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名字紧紧连系在一起。作为毛泽东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的最主要的助手,刘少奇在各个岗位紧密配合毛泽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长达几十年的共同合作奋斗中,毛泽东心目中的刘少奇形象的变换,则从一个侧面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经历的风雨历程,成为党史、国史的一个缩影。清水塘边,毛泽东与刘少奇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夏,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的刘少奇,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直接指派,回湖南老…  相似文献   

2.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重点发展华中,刘少奇出任中原局书记。他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组织与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刘少奇任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以他的雄韬伟略,重振新四军雄风,华中大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日民主新气象。此时,在华中敌后奔波劳累的刘少奇,并不知道远在延安的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热切地关注着他,酝酿着如何更好地发挥他的才智。在“九月会议”上,一些中央领导人不约而同推崇刘少奇。会后,毛泽东赞誉他是“正确的领袖人物”。1941年深秋…  相似文献   

3.
《党史天地》2009,(6):35-38
1938年11月.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具体领导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受毛泽东的指示.在延安刘少奇与即将南下的李先念作了一次深刻的谈话。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小长征”纪行何光国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年代,刘少奇患下了慢性肠胃炎等疾病。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健康十分关心。1941年9月26日,中央书记处决定时任中共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回延安休养,并参与领导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0月3...  相似文献   

5.
晓何 《世纪风采》2006,(12):4-9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程长达近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安之行。行前,毛泽东数次电召他回延安,党内不少高级干部认为,“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返回延安途中,毛泽东十多次询问其行踪,为其安全担忧。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回到延安后不久的1943年3月,刘少奇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三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为了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委派刘少奇出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临危受命,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中,组织和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委、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以他的雄韬伟略,重振新四军雄风,使华中大地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抗日民主新气象。此时,在华中敌后奔波劳累的刘少奇,并不知道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热切地关注着他,酝酿着如伺更好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和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7.
五大书记是指中央“七大”时选出来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即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强时。由于毛泽东习惯在夜间办公,为了配合毛择东的工作,周恩来和仟粥时从转战陕北时起也改为夜间办公。1948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后,五大书记会合了,原来习惯在白天工作的刘少奇、宋德也改为夜间办公了,集体夜间办公,研究、部署、指挥三大战役。每天晚上8点钟左右,他们便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里,几乎每次都工作一通宵。每天熬夜,习惯早睡早起的朱德可坚持不住了,总要打吨,当朱老总睡醒来总抱歉地说,“哎呀,我睡着了”,毛泽东便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曾6次选择接班人,尽管实践已证明这样做是不成功的,然而,认真地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仍是极有意义的。 “我的接班人,第一是刘少奇。” 刘少奇和毛泽东一样,也是湖南人,比毛泽东小5岁。在从事进步活动的初期,尽管他俩都是极有才能的积极分子,却无缘谋面。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机关设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22号。这年6月,刘少  相似文献   

9.
少华 《党史文苑》2015,(7):21-29
<正>刘少奇向中央推荐粟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粟裕一生之中,有幸遇到了朱德、陈毅、毛泽东和刘少奇4位伯乐。刘少奇与粟裕相识于1940年11月7日。这天,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黄克诚来到海安。陈毅、粟裕率苏北党政军机关干部聚集到海安中坝串场河码头迎接。粟裕没有见过刘少奇,这是第一次。他静静地打量着这位面容清癯、略显严肃的中央首长。  相似文献   

10.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抵达北平,进驻香山。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机关大部分迁往中南海。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毛泽东等指挥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筹备召开了新政协,确立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中共...  相似文献   

11.
<正>194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从华中北上山东检查指导工作。此时,山东抗战面临最为艰难的局面。刘少奇到达山东后,立即埋头搞起了调查研究。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刘少奇认为,造成山东严重困难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根据地领导班子群众观念薄弱,  相似文献   

12.
"接班人"问题的提出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13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同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为了防备蒋介石的阴谋,中共中央决定:谈判期间,刘少奇代理毛泽东的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9年10月,中国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建设新中国的同时,如何保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一个既现实又长远的问题.与此相关,建设时期解决"接班人"的问题,被适时地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0月28日9时半,在庄严肃穆的哀乐声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扶起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灵柩,然后由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执绋前导,向劳动人民文化宫缓缓行进。灵柩中安息着他们的亲密战友和同志——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  相似文献   

14.
1947年7月中旬,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1948年5月下旬,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机关,也来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会合。此后,西柏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1945年6月19日,在陕北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五人被选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桩桩饮酒趣事,很多人可能并不知晓。  相似文献   

16.
清水塘畔首次相见毛泽东与刘少奇是湖南同乡。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湘潭县韶山冲,字咏之,后改为润之。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宁乡县花明楼,正名绍选,字渭玻。“刘少奇”是参加革命后才起用的。韶山冲距花明楼40里地,道虽近,可两位伟人相识却迟迟无机缘。直到1922年,两双有力的巨手才紧紧握在一起。那是8月初的一天,受中共中央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派遣回湘,和毛泽东一起领导湖南地区工人运动的刘少奇,急匆匆,正奔走在通往清水塘的道上。清水塘,位于长沙市的小吴门外,塘边有一幢普通平房,当时的中共湘区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我在外交部做罗马尼亚语翻译,多次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罗马尼亚客人或出访罗马尼亚时担任他们的翻译,目睹了他们的风采。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有关材料,谈谈为刘少奇做翻译的情况。威严和器宇轩昂的最初印象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刘少奇,是在1964年。这年3月2日下午,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到机场迎接以总理毛雷尔为首的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团。我作为翻译随行。刘少奇头戴深色干部帽、身着毛皮领子呢大衣,领头走出候机室,后面紧跟着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刘少奇…  相似文献   

18.
周敬青 《党史纵览》2003,(11):20-26
建国后,毛泽东开始考虑选择接班人问题。1957年,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赫鲁晓夫谈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有条件接替他的工作。以后,毛泽东又讲过,我的接班人第一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1961年,他在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谈话时也提到,刘少奇是他法定的接班人。刘少奇接班人的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是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能够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接受的。但从1962年七千人大会开始,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刘少奇与毛泽东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不满和怀疑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9.
<正>1945年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史称"五大书记"。以此为标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这一领导集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艰辛复杂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六届五中全会首设中央书记处中央书记处是中央领导体制的  相似文献   

20.
杨飞 《党史纵览》2011,(11):28-30
1945年6月19日.在陕北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五人被选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后来成为党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五大书记”。如今.五大书记传奇的革命人生经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桩桩脍炙人口的饮酒趣事.很多人却并不知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