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贝马斯主张将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和话语伦理学运用于处理不同文化传统和政治、宗教信仰的相互关系,在各种文化价值之间实现符合交往理性的话语平等与和谐共处。哈贝马斯对亨廷顿等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反对西方文明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它文明的做法,抨击了妄自尊大的自我价值至上的狭隘文明观。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不能凭借其优势地位凌驾于其它文化之上,不同类型文化之间应平等地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合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瑰宝,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和合文化价值的彰显,聚焦新时代“两个结合”重要命题的现实指向,体现了用马克思主义激活和合文化理论资源的必要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镜鉴、价值支撑与话语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在交互性原则下彰显命运与共的整体意识和共同价值,坚持在“生命共同体”与“生态共同体”二维生存范式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在多元文明包容互鉴基础上谋求人类共同发展等,是对传统和合文化全球观、自然观、文明观的时代性发展与现实性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和合文化的赓续拓新,为推动构建与新时代语境相契合的“新和合文化”,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化向度,以及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多元文明认同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两种文化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两个文明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们对两个文明的关系已有深刻的认识 ,对两种文化的关系也有了明晰的理解。本文试图将“两种文化”和“两个文明”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 ,阐述两种文化的发展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影响。一、两种文化的产生及其分野英国著名思想家查里斯·帕希·斯诺在其名著《两种文化》中提出了著名的“两种文化”理论。他认为在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当中存在着两种文化 ,一种是科学文化 ,一种是人文文化。实际上 ,两种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形成的。自人猿揖别之后 ,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才 《理论学刊》2003,1(5):38-41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 ,是其话语伦理学、文化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哲学的基础。它以传统批判理论重建为出发点 ,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为中心 ,以社会合理化实现为目标 ,以现代文明的反思为主线 ,围绕“交往行为”、“生活世界”、“交往理性”展开了系统的阐述 ,开辟了批判理论的一个新视角 ,但也存在不少缺陷。  相似文献   

5.
论21世纪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京跃 《求实》2001,3(6):48-51
本文针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理论阐释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了 2 0世纪末我国集体主义理论的体系、特征、渊源和影响 ,指出了以“服从”为特征的“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理论存在计划调节的不平等性、以“契约”为特征的“个人与集体形成权利与义务利益关系”理论具有制度文明的自由性 ,均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 ,论证了以“互利”为特征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平等互利”理论体现了伦理道德的“应当”性 ,必将成为 2 1世纪的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应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6.
赵洪祝 《党建》2011,(11):31-32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文化建设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不断加强“四个强省”、“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也是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逻辑向度。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现代文明观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承载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积淀,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建设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实践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理论经验。从价值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维度深化了对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维度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在世界维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实践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构建五大文明为一体的发展结构,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人类各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哈贝马斯都从主客体和主体间的双重关系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交往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但马克思从研究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这一宏观角度入手,而哈贝马斯以皮亚杰等人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考察个体儿童心理世界和道德意识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在马克思的交往观中,物质交往是任何其他交往的基础,人在进行物质交往时,不仅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产生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哈贝马斯力图以交往的一般理论为基础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他把达到理解为目的的行为看作是最根本的东西。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是以语言为媒介,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五“理解”和“一致”为核心心,以确立统一、有效的社会规范为归宿。哈贝马斯注重的精神沟通等交往关系最终都要受到生产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进步史。五、六千年前铁器、牛耕的出现产生了早期农业文明;公元18世纪末瓦特发明蒸气机导致欧洲工业革命孕育近代工业文明;20世纪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革命造就的高科技文明无一例外的印证了这一点。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成就了灿烂辉煌的世界文明,但非理性的开发利用也给人类留下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等一系列挥之不去的阴影。尤其20世纪90年代新的高科技文明对人类传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产生的巨大冲击,出现了诸如高科技犯罪和高…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是个历史过程 ,是个逐步认识 ,逐步深化 ,逐步发展 ,逐步提高的过程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进化史的基础上 ,科学地阐述了文明和文明时代。从理论上论证了文明和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 ,文明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完善也需要高度的文明 ,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展开论述。列宁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较多 ,尽管他没有使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词 ,而是使用“文化建设”甚至“文化革命” ,但其含义则是近似的 ,都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在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1.
铁柱 《实践》2006,(9):39-40
农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在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基层文化形式,是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农村文化建设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18)
<正>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华文明是长期延续而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断,始终一脉相承,不断创新。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怀识,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虽然遭遇了鸦片战争以来的一段低潮,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仅存硕果,今天仍然在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世界普遍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现阶段分析世界普遍交往理论对进一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促进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世界普遍交往过程中,西方中心主义、文明冲突论、中心-边缘理论以及文明层级论是阻碍世界普遍交往向纵深发展的主要文化障碍。面对这些文化障碍,顺应世情发展趋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场就极其有必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来源是《共产党宣言》,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哲学史上的重大突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思想,同时为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有力回应。概括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是深入开展其研究的前提。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其特定的三重逻辑,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人类法治文明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法治实践分别构成了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站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的伟大法治实践,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理路,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供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运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要素,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辟给予了规范指引和法治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五个方面: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是根本法理红线,筑牢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根基和根本政治方向;共同富裕是规范和保障人民共建共享财富分配秩序及资本健康发展的基本法治原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人类社会发展难题;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其文化特色与理论创新,有利于人类社会道德文明和法治文明的新发展;构建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平衡关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和公众参与、实现自然正义和人民正义有机结合是其在生态法治建设方面的法治方法、制度以及价值特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回应全球治理难题的国际法理依据,它破解了“西方民主法治文明是历史终结”的逻辑魔咒,呈现出兼具感召力、生命力和实践力的天下大同文明样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周恩来没有提出过生态文明理念,但作为国家的总理,他在控制人口自然增长、重视水利建设、防止环境污染以及植树造林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有许多重要言论。为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结晶,既反映了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揭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三个文明”)共同进步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于人类文明进步规律而提出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十六  相似文献   

18.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全面论述了人类普遍交往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等内容。“世界历史观”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生成,其包括霸权政治、普世价值、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等主要内容,这种“旧世界历史观”给整个人类社会都带来深重的灾难,已背离当今人类历史发展的价值诉求,现实呼唤“新世界历史观”的出现。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新世界历史观”,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华,凸显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诉求。这种“新世界历史观”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战略构思,必将在重建世界秩序的过程中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旧世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包含唯物史观的理论锋芒和民族复兴的大国襟怀,承载着人文情怀和中国担当,是一项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思想是交往理性和人类文明的有机统一体,包含安全、创新、有序、互利的交往内涵以及规律性、具体性、总体性和人文性的文明逻辑,使其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瞻当代社会人类命运发展大势,勇于实践,指引未来,从而成为走向世界普通交往这一最高文明形态和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构成环节。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一些学者在运用三分法对社会文明作进一步划分时,一般都认为,社会文明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两个基本方面之外,还应当对人类改造社会的进步成果相应概括出一个新的文明范畴,作为社会文明的第三个基本方面加以确认。并先后提出了“制度文明”、“政治文明”、“体制文明”这么三种范畴。笔者主张第一种提法,并就某些学者关于“政治文明”、“体制文明”范畴进行商榷,从中闻传一些制度文明的基本理论观点,论证制度文明是社会文明第三个基本方面唯一科学的称谓。(-)人们改造社会的成果是一个巨型系统,其中不仅仅是金东珠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