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成一 《理论月刊》2001,1(1):18-20
人以现实的、感性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与外部世界发生着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价值关系以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为基础,在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中实现,是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的目的和核心,统摄着人与外部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最高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2.
一、从第一认识圆圈到第二认识圆圈半世纪以前,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概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总规律公式,丰富了列宁关于认识“并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的思想。党史告诉我们,作为认识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道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经历着两个不同的认识圆圈和飞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始,这是崭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玲卡 《前沿》2011,(3):14-16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社会劳动和社会历史的统一、社会实践和社会本质的统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真实内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最高目的,坚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的本质,自觉地把认识关系融入改造关系,又把改造关系融入认识关系,乃是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认识与实践相互作用。实践之于认识的作用是:来源、目的、动力和标准。认识之于实践的作用呢?以往则缺乏系统的研究与说明。理论认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即认识作用于实践),我试图将其系统地归纳为五个方面:解释;预测;批判;方法;拓潜。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容。本课共分两目:一、实践及其特点。介绍了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论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们认为,认识客体从认识论意义上讲,并不是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广袤的物质世界的任何事物,而是指在客观现实中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发生关系,与认识主体的内在知识结构、性质以及目的和愿望相对应的那一部分物质世界。换句话说,认识客体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结果。没有同主体发生认识和实践关系,在认识主体选择  相似文献   

7.
冯东飞 《理论月刊》2001,1(9):43-44
认识活动之所以能产生、存在和发展,除了社会实践这一外在推动力之外,还有其内在推动力。这一推动力根源于认识本身要追根问底,认识的发展不纯粹取决于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活动又受到求知欲的推动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符合毛泽东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揭示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这个总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无论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还是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都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我们党按照这个总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认识,才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  相似文献   

9.
实践观的经典模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凡认识必须以实践为中介。这个认识中介论的科学背景是以牛顿力学为基核的近代科学范式。但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起的现代自然科学革命,则动摇了经典实践模型的根基,出现了新的实践观,这种实践观把实践作为认识对象纳  相似文献   

10.
我国40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在推进改革实践中逐步认识改革规律,然后在规律性认识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路线 ,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的思想 ,阐述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理论 ,提出了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强调实践比认识更重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本本主义。这些本质特征是相互贯通、互为条件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心里走”的举措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特点。基于项目组开展的一系列调研,从基本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考察等三个层面得出目前“往心里走”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在教育培训、自主学习、主动践行、社会宣传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应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教、学、用、宣的联动和集成;发挥领导干部、行业精英、教师群体等关键人群的带动、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等主阵地在基层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引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构建“往心里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公正与正当原理问题,其实质是司法鉴定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当的统一问题。一个正确的鉴定结论,必须建立在法律基础、科学基础以及认识论基础之上,只有符合法定正当程序的科学认识,才能产生公正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WTO的各项规则对我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法审查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必须对司法审查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司法审查的主体、对象、依据在实务界及学术界尚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对他们一一进行了透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我国行政法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和实践领域,在人类文明系统中处于中介地位,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联结、整合、协调作用。充分认识政治文明的中介作用,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黑格尔实践观中关于人类劳动的能动性思想、实践的中介性思想、实践高于理论的思想以及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实践的思想,都对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认识论的创立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成为“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王宏 《青年论坛》2009,(3):157-159
远程学习网站视频资源开发应综合创新引入教学设计思想,有效的网络视频应当积极地进行信息的加工、解释和综合,使用各种策略传授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另外要运用数字图像的生动可视特点,还需要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进行准确分析,精心设计内容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认识的两次飞跃需要中介。第一次飞跃获得的理论成果在指导军事实践活动之前 ,还必须根据特定的军事实践需要、敌我双方的情况以及时空环境等 ,对军事实践的对象、范围、内容、手段、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干扰等作出预测和设计 ,使理论具体化为规划军事实践的最佳行动方案 ,即形成军事决策。作为第二次飞跃起点的军事决策的实施 ,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反馈、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其关键是实践主体的素质和水平及其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  相似文献   

20.
创新的实践检验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改造世界的实践 ,创新的是与否、利与害要通过实践作出检验与评价 ,通过创新活动的结果与效应作出判定。创新检验要从客观效果与事物本质出发 ,创新评价要有全面的、长远的标准。实践表明 ,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 ,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创新也有其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