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司法文书的语体特色李洁语体,是对由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共同特点所制约和表现的语言风格的分类。换言之,语体是语言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或不同的行业中所表现的不同的特色。司法文书是国家司法机关及诉讼参加入按照法定的程序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司法...  相似文献   

2.
公安文书的语言以公文语体为主,法律语体和日常应用语体为辅,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受文书内容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制约,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准确、朴实、庄重、简练和得体。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司法文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所谓,善其法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其法者"师勤而功半".在司法文书语言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讲、评、练三管齐下的教学方法,即以讲解为基础教学,使学生首先在理论上对司法语言及其语体风格有初步认知;然后,再以评析范文为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感性体验中进一步明确认识司法语言;最后,通过语言应用练习和教师讲评,在巩固司法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语言应用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司法类应用文常见的八种语病的剖析 ,阐明了司法类应用文在语言应用方面应准确、精炼、简朴、庄重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的特殊性质、目的、内容和程序决定了司法语体同其它语体相比较具有显示性、庄重性、简约性等特点。了解司法语体的这些特点并按照这些特点去正确运用司法语体 ,对我们从事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准确、精练、朴实、庄重是法律文书语体独具的特色。法律文书内部不同类别的文书表现不同的语体风格。其内部的一些细微的差异,如果把握不好,将导致法律文书语体应用的不规范,文章认为,司法演讲文书要体现情理交融的语体风格,司法公文要体现庄重规范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7.
法学语言的渐趋成熟和日益体系化,形成了自身的语体风格。单一性和包容性的并存统一乃是法学语体的重要风格特征。单一性是法学语体的谨严内塑,它要求法学语体的用语彼此间呈现相对独立、各负其责的关系,内涵解释是单义的。包容性是法学语体的科学外造,立法文件当中包容性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在某些法律条文的全部语句明显分为两个层次或三个层次,彼此构成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从而使法学语体的表达更显科学周密。从法学语言环境出发,合理地使用单一性语言和包容性语言就能更好地为法学语体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8.
法律语言是全民语言功能分化的产物。全民族共同语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里执行不同的社会功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变体、功能变体。法律语言乃是全民族共同语言在法律活动领域中传递法律活动信息、执行立法和司法功能而逐渐形成的社会功能变体,它是法律语体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法律语体与其他的所有语体一样,是社会需要的产物,也是语言功能分化的产物。准确些说,它是在法律活动领域中,长期履行相应的交际功能而形成系统的使用特点的语言功能类别(体式)。从层次关系看,它隶属于书卷语体的下位语体——公文事务语体,具有公文事务语体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作为公文事务语体的下位语体之一,法律语体还具有可以用来区别  相似文献   

10.
试论司法文书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文书规范化要求司法机关制作司法文书必须具有明确的规程和具体的要求。实现司法文书的规范化,是司法改革和提高执法者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文书的规范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规范司法文书的具体构想,以解决现行司法文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公文因实用而产生,又为实用而写作,具有实用美的审美价值.公文体式要求的规范化、内容的规范化和语言的规范化是公文的审美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12.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之一,“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天下李氏的望族出自“陇西郡”,而非今之陇西。秦朝以后,陇右李氏名人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到唐朝时,其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历史名人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在全国的影响亦达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3.
公文因交际的需要和社会功能的作用,形成公文语体。公文语体的形成在它的内部因素上主要表现在:书面语的大量运用,文言词语的保留用法的运用,专业术语的运用,整句和长句子的运用,有句型整饬的修辞方法等方面,从而使公文语体具有简明、准确、庄重、规范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应用写作课是我国高校知识体系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当前高校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背景知识,政治意识、角色意识淡化导致公文语体风格缺失。从应用语言学学习策略看,元认知策略和语篇教学对阅读与写作有重要促进作用。从应用写作课程本质看,写作教学依赖于有效的阅读,写作教材的编写就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写作背景材料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鲜明时代特色,真正把阅读与写作统一起来加强实训。  相似文献   

16.
论化外人相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外人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法律术语 ,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有其特定的意义。化外人的外延在不同的朝代各不相同。对化外人相犯案件 ,历朝的处理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公安文书的"准确性"问题,既是理论性的问题,又是具体的写作能力问题.公安文书的"准确性"的要求,既有内在的方面,也有外在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使用文种准确,著文立意准确,格式准确,使用语言准确,辨析问题准确.要做到文书的"准确性",既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思辩能力,又需要具有较好的写作基础以及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丰富知识与驾驭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体是作品在主题提炼、材料使用、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表现上的某种特点或某些特点综合起来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个性的格调风貌。文体不同,其表现风格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正确区分文体差异,对制作公安文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诉讼破坏了社会秩序的和谐,制造了人与人之闻的紧张荚系,打破了正常生产生活关系的稳定性。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在我国古代民事诉讼中予以充分体现。从我国历史上民事诉讼的起诉、市理、裁判、执行各个环节来看,和谐理念是贯彻始终的,是我国古代民事诉讼的精髓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借鉴古代民事诉讼和谐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诗词特别讲究音韵、声调和节奏的美感。但是,现在用普通话读古诗词有很多不押韵或节奏不和谐之处,客观上造成了对古诗词美感的破坏。这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古代以中原音韵为官话通用语言的发音系统,现在被普通话语音所取代。中原音韵中的平、上、去、入四声,变为普通话中的阴、阳、上、去四声。其中,入声字的读音规律对古诗词的解读影响极大,尤其应引起语文教学者的注意。为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继承、流传和发扬,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此种现象的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