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存在着某些误区、盲区,如将科学发展观简称为"新发展观";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简单认为GDP决定一切;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怀疑以人为本是要提倡个人主义或人本主义;认为"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这些误解应当正本清源,辨明是非,纠正谬误,以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胡小国 《政策》2004,(8):44-45
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如果领导干部对“发展”的认识产生误区,就会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增长”。如果用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必然导致片面的政绩观。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我的体会,经济发展顺当的时候,要讲这个“硬道理”,经济发展不顺当的时候也要讲这个“硬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发展观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而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如何评价发展”这四个问题上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内涵。在“什么是发展”问题上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从发展的内涵来看,一些地方和个人曾奉行的发展观把发展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发展,并进而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这实质上是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使得对发展的理解陷入片面化。从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一些地方的少数官员,惟GDP马首是瞻,把“发展是硬道理”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急功近利,一心攀缘,只注重数字不重视人,结果经济上去了,环境污染了,老百姓遭殃了,民心散了,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了。  相似文献   

6.
刘麦 《当代广西》2005,(2):25-25
按照“依托大南宁、勾画大蒲庙、建设新邕宁、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邕宁县以开发区建设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12亿元,同比增长10.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49.6%;财政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32.99%。国内生产总值、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并确定“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决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遵循发展这个硬道理,实现了国民经济2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实践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8.
“九五”是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通道”的三大战略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和…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坚持以下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代。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如果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逻辑起点和行动指南,我们就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也是硬道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是硬道理。从国内情况来看,一段时期以来,不少人理解的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被理解为经济增长,经…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两会”,被称作“春天的会议”,“两会”对全局的决策性意义,就像春天播种一样,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收获的祈望。透过今年“两会”的一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决心和行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从过分追求增长速度指标,到实施增长速度与其他经济社会相协调的指标,是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体现。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9.5%,而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左右,是为了使预期目标符合实际情况,既考虑需要,也考虑可能,兼顾了就业、物价等其他预期目标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扭转片面追求高速度、…  相似文献   

12.
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著名论断。这次江总书记进一步明确“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升华。“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兴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工作重点,找准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加大步伐向“三化”一流县的目标迈进。2007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8.71亿元,同比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6.56亿元,同比增长93.6%;完成财政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28.55%;  相似文献   

14.
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五”时期,是渔洋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抢抓机  相似文献   

15.
绝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和问题,而动摇发展的信心,削弱发展的锐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工业发展不放松,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16.
锡林浩特市位于锡林郭勒大草原中部,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全盟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阿巴哈纳尔旗基础上建立的县级城市。属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锡林浩特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仅3660万元,到1997年达到176亿元,增长了48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46元增长到1997年的13000余元,增长了289倍;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7.
《前沿》1998,(4)
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钢铁企业要生存,就要发展,以发展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发展,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加,而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把经济的增长转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转变,是一个过程,也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转变的紧迫感,增强转变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解决思想,理清思路,扎实工作,使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得更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坚强的支柱作用。思考之一: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转变…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宿迁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建市初的1996年增长32.5%,财政收入增长28.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37元。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发展是硬道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是关键,而具体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15年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默默无闻的边陲渔民小镇的深圳,今天已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深圳的崛起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掷地有声的英明论断,深圳的变化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据统计,与办特区前的1979年比较,1994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加到560亿元增长285.71倍;工业总产值从0.71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生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科学地解答了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生问题,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巩固,关系到党执政的根基,它的基本内涵就是耍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它的特质就是共同富裕,它既是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又是检验各项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对于怎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邓小平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把“三农”问题作为基本切入点,把改革作为基本动力,把“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基本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