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54年,毛主席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时,身穿的是一条屁股上扎满了罗纹补丁、膝盖等处磨得发白的裤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外宾要见我毛泽东,还是要看我穿的啥?”通过毛主席的“补丁裤”,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毛主席在外交接待中一贯保持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务实实效的精神。这也为我们的公务接待定了一个很好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老河口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二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汪爱枝,曾被誉为“鄂西北一枝花”。她1976年被毛泽东圈名代表“板车剧团”出访过日本。  相似文献   

3.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11,(1):60-61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许仕友。参加革命后,他认为“仕”字有一心想当宫,出官纳仕之嫌,与他参加红军当战士,要为穷人打天下的想法格格不入,于是改名为“士友”。由于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屡建战功,许世友深得毛泽东的赏识,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任命他当军长时,经毛泽东提议,又给他改名为“世友”。  相似文献   

4.
江风 《广东党史》2011,(3):25-29
毛泽东在延安时,曾称古大存是“一朵红玫瑰花,带刺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站在时代巅峰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时又是个性突出的普通人,他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因为一块肉就绝交——"以后再不同这个家伙见面了"1913年到1918年五年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曾对他的同学周士钊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向蒋介石频招橄榄枝 随着抗美援朝的节节胜利,蒋介石想借共产党深陷朝鲜战争机会第一次“反攻大陆”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国际形势开始出现缓和的趋势下,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而美台之间的矛盾却逐渐暴露。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来,一些省市级领导干部走马上任后,大都要在千人大会上或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传媒发表一番“就职宣言”。诸如:“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坦坦荡荡做人”;切实用好“三盆水”——“洗清脑”,“洗净手”,“洗勤脚”;“真正做到为官一任,致富一方、文明一方”……  相似文献   

8.
受"浮夸风"和高估产的影响,毛泽东和党中央在1958年下半年提出了"三三制"耕作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大面积高额丰产田运动很快得到实施,给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到1959年上半年,毛泽东和党中央不得不放弃了"三三制"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9.
苏联海军远洋潜艇需要岸基“长波电台”来通讯指挥,赫鲁晓夫向中方提出,由中苏两国在中国的南海岸合作建设“长波电台”,两国共同管理和使用,遭到毛泽东主席的严辞拒绝。  相似文献   

10.
“罗瑞卿事件”后,毛泽东表达了对军队既放心又不放心的心理 1965年11月30日,林彪派叶群带着他的信和11份材料乘专机赶到杭州。单独向毛泽东作了几个小时的汇报。汇报的情况现在已无从知道.但从叶群几天后在上海会议上的发言可以了解.林彪诬陷罗瑞卿的内容至少包括:罗瑞卿要夺取军权:罗瑞卿一贯反对突出政治,反对毛泽东思想,存在单纯军事技术观点,等等。  相似文献   

11.
柯云  为校 《党史纵横》2011,(4):16-20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贼心不死,妄想把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多次派遣间谍和武装特务搜集窃取我方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挑起战端。对此,毛泽东的态度非常明确:一是不怕,二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美帝国主义尽管在朝鲜战场上尝到了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厉害,但仍不肯服输,反而加速与在台湾的蒋介石勾结,密谋策划了一个险恶的"刺毛计划",即在1969年10月1日,中国国庆二十周年之际,趁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与贵宾见面握手时,引爆定时炸弹,刺杀毛泽东。这个邪恶计划因此也被称为"69101"密杀令。  相似文献   

12.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1,(11):57-57
时任安徽省太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钱让能,为了让党中央不要否定“责任田”。写就《关于保荐责任田办法的报告》,并通过机要室渠道直接寄送毛泽东,从而引发了一次影响很大的是否实行和坚持农村联产承包的党内争论。  相似文献   

13.
距周恩来总理在贵州讲“后来居上”,已经过了五十年;距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讲“历史性跨越”,也过了五年了。 但是,贵州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从全国的视野审视不能不看到,贵州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仍然存在;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最低的“帽子”仍未甩掉。  相似文献   

14.
尹辉 《当代贵州》2011,(9):54-55
现在的吴月红有个“梦”,希望把自己的建筑、建材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贯通产业链的集团公司”。而16年前,他“不过是觉得务农很难发家,想出去闯荡一番。”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5):27-27
新年伊始,各省区市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建议成为2011年地方“两会”的热点内容。做大地方规划、提升人民幸福指数、GDP五年翻番等等,已经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的热词。其中,诸多举措,甚有启发意义。本刊特摘选部分省区市“两会”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有关现代京剧“样板戏”的交锋、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但常能见诸于报端的,其实也只是单方面的一种如入无物之阵的“争论”“交锋”而已。猜想历史往往也就是这样定谳的吧,若一方掌握着主流话语权,并能牢牢把持两到三个世纪,后代人还以为这真是一个时代的共识呢。历史的所谓“靠不住”也正在于此。故,我早年还有与之论辩的激情,现在已趋于平淡,诚不愿再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17.
朱薇 《党的建设》2011,(2):55-55
近年来,各级法院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呈高发态势,一些窝案、串案,清晰显示出了“小圈子”的官场病态——一些贪腐法官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编织权力网,形成攻守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圈子”外,冠冕堂皇,正人君子;“小圈子”内,漆黑一片,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比陈毅大八岁,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四川人,从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相识,直到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在长达44年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但是在多年的交往中,他们也发生过不愉快,对于其中的原因,曾有许多研究者认为,毛泽东的个性是"天马行空",陈毅的个性是比较独立坚持,最终导致二人产生误会。其实,真正导致二人不愉快的是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毅对毛泽东的"夺权"。这件事情不仅极大地伤害了毛泽东,并且最终令毛泽东出走。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铜仁市弘扬“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坚持“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方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20.
到底谁是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这有几种说法:一是1949年3月的一天,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又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在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召开的欢迎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