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现实需要,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迫切要求,它已成为新时期提升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论断、新举措、新观点。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仅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加快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适应我国法治建设从器物到观念的转变,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领导干部应正确处理好党法、权法、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同时从树立法治理念、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标准等方面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当前,领导干部逆法治型思维和领导方式的主要表现为"特权意识"和行为、"法律只是手段"、"权大于法"等。今后,需要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概念,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是一种底线思维、规则思维、权利思维、契约思维,具有合法性、民主性、程序性、限权性、透明性的特征。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是法治社会最基本思维模式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社会治理视角中坚持法治思维需要对领导意志扭曲法律执行、法外利益与纠纷解决、公权力过于强势、重结果轻程序思维传统进行反思。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运用能力,可采取培养广大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构建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需要的外部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党的政治报告中再次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对新时期执政党和领导干部的治国理政能力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法治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强调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为依据,运用法律逻辑完成一系列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主体,其是否运用以及如何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实际问题,将决定我国法治建设的成败,并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法治思维的含义出发,讨论为何要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再从加强领导干部对宪法和法律的学习、营造良好的体制内法治环境和营造良好的体制外法治环境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需要。领导干部应当具备法律之上、职权法定、程序正当、权利义务等法治思维。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加强法治考核、改善法治环境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首次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面对国内多元化的价值诉求,错综复杂利益矛盾,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加强这一能力建设必将会对我国今后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社会长久繁荣稳定的维护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法治思维内涵而言,其指在法治理念的指导下,自觉运用法律规则和原则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得出合乎法治逻辑结论的过程。具有从形式合法到实质合理、从理念要求到行动规范、从规则运用到实践理性、从法治精神到习惯思维等特征。就领导干部来讲,具备法治思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领导干部获得最大凝聚共识和认同并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法治思维体现在底线思维、规则思维、权利本位思维、权力控制思维、程序优先思维五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10.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执政能力,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政法思维转向法治思维,由权力主导转向权利本位,用法治方式消解革命方式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变革.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应该与法律方法论结合起来,以避免出现背离法治精神的误读.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法治如何实现的方法论基础,因而必须在法治战略上或者法治意识形态上,坚守法治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意义,将法治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中具备必要的法治思维,是行政决策的立足之基、动力之泉和力量之源。法治思维是一种强调守法崇法的思维,与人治思维、权力思维等思维方式相比,有诸多特点。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具备法治思维,是防范法律风险、提高基本的业务素质和落实依法行政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好,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强大推动力量;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基础。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其路径包括:培养领导干部自觉尊崇法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时刻思考依法办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尊重权利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2.
"法治思维"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初次登场,意义重大,表明中国共产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应具备法律至上、公平正义和权力制约等法治思维,通过增强法律意识、转变旧观念、改进法律教育及营造法治环境等方式,多管齐下,促使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法治思维在本质上与法律思维的含义是一致的。法律思维的要义是对法律方法的把握。法律方法论的核心是法治原则之下的法律思维规则。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政治功能意义上界定法治思维,而对法治思维的法律方法论基础视而不见。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改变偏重权力政治的思维方式,这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推进法治的战略措施中,法律思维水平的提升相对容易做到,这是搞好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法治思维被确定为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要求后,确定法治思维的定义,对训练法治思维和提升法治能力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对法治思维定义需要在对政治理想与法治现实、法治的历史与未来、政治功能与专业素养、法治理念与实现方法关系的思考中把握。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首次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内涵包含了法治的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改革干部考核机制,使具有"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的干部受重用;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证法律规范切实可行,实现"善法"之治;必须着力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落实"规则公平",保障程序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渠道;必须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5.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立足工作岗位,领悟法治精神,把握法治原则,将法治思维融入工作和生活,不断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具体路径包括:(一)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逐步改变以政治思维和经济思维为主的现状,为法治思维的成长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和空间;(二)优化领导干部考核任用机制与问责机制,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提高提供足够的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三)强化人大和法院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提高提供有力的外在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7.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安法治人才是历史赋予公安院校的必然使命,应当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公安教育的全过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一步强化公安专业学生"对党忠诚"的政治能力,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公安专业学生"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的履职能力,聚焦实战、强化训练,着力锤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持"纪律严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在提升干部执政能力与法治思维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致力于推动领导干部群体的党风廉正建设,进一步强调了开展对领导干部群体进行监督的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领导干部立足于以当前的社会环境,努力培养自身的法治思维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切实推动法治观念的全面贯彻落实,极其必要。以聊城的领导干部为例,通过对法治思维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规范、约束和监管公共权力,防止公共权力的恣意和暴虐,保证公共权力更多地体现其公共性,实现为民众谋取福祉的目标。然而公共权力与生俱来的公共性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着一种异化的力量,面临着无法回避的矛盾和冲突。当下中国化解这种冲突的两种路径都存在着明显不足,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我国腐败滋生的根源。对我国现阶段而言,加强权力主体法治思维能力和法治方式的提高是有效抑制权力主体的私人性、实现权力公共性的应然之举、必然之策。  相似文献   

20.
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是一个较之基层法治更具针对性、实践性和关键性的概念,它具有合法性、人民性、系统性、实践性、可塑性与自我增强性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基层党组织在依法治理内部事务和公共事务实践中仍存在着"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动力和自觉性不足、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不足、运用法治方式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优化基层党员队伍管理、健全法律规范体系、培育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党内民主和赋权于基层社会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