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挪用公物现象日益突出,但是刑法规定挪用对象只限于公款(及特定公物),把公物排斥,这就不能适应反腐斗争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笔者建议增设挪用公物罪。  相似文献   

2.
王胤颖 《法学》2005,(10):33-38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挪用公物罪的规定,这不利于打击和惩治该类犯罪。本文从该罪立法的必要性、我国历史上以及外国刑法对该类犯罪的规定等进行论述,并提出对挪用公物犯罪行为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中,拍卖是一种很常见的竞争方式,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转制、改制、破产等活动中,公开拍 卖、国有、集体财产或权益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拍卖活动中,一些拍卖当事人为追求巨额非法利益,相互串  相似文献   

4.
5.
刑法第223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国家只对招投标中的串通交易行为进行刑事惩罚。从当前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交易秩序看,这已经不能适应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反映了刑法制定时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念,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相对的合理性。但从现在的观点上看,该体系亦有其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个别章的排列位置与宪法规定不甚协调。(2)有的章内容庞杂,没有严格依照同类客体进行划分。(3)对一些犯罪侵害的客体评价不甚准确。(4)章内有的犯罪排列位置不尽合理。如何进行调整呢?一方面,刑法分则诸章排列的现有体系是历史上形成的,它的雏形始见于刑法草案第22稿,凝聚着刑法工作者的心血、智慧和对分则体系的构想。因此,在修订  相似文献   

7.
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私营业主、个体老板利欲熏心,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不给付民工的劳动报酬,引起了新的社会矛盾。究目前及今后一定时期的情形看,要根治这一社会矛盾,仅靠行政手段、民事手段是难达目的的。因此,笔者建议,在刑法中增设“强占他人劳动报酬罪”,以刑罚手段,打击拒付民工工钱的行为。一、强占他人劳动报酬罪的构成特征强占他人劳动报酬罪是指民营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或者私营业主、个体老板,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陷匿、转移资产、虚报亏损、虚假破产与携款逃匿的方法,拒绝支付他人劳动报酬数额较大,或者以暴力、胁迫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外刑法分则对犯罪形态的规定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勇 《政治与法律》2007,(3):117-122
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以犯罪既遂为标准——这一命题在欧陆国家以及追随其理论的日本有着历史的根基,修正的构成要件学说是其在结果主义传统与现实需要之间做出的调和选择。我国自古处罚未遂,对刑法罪名条款的认识与西方有别。对我国现行刑法分则的理解,不宜与欧陆日本刑法同日而语,而应作出符合我国情况的解读: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既包括既遂也包括未遂,犯罪构成与犯罪既遂是两个有着不同功能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衡阳大火,在沉痛哀悼遇难的消防官兵之余,我们还应当反思些什么?20名官兵不是死于大火,而是死于大楼坍塌,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大楼会坍塌。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联合调查组初步调查显示,坍塌的大楼是一座从工程规  相似文献   

10.
11.
12.
聂昭伟 《法律适用》2011,(4):16-19,105
从当今世界各国刑法体例安排来看,均由总则与分则两部分组成.其中,总则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原理,分则规定具体的犯罪及其法定刑.对于刑法总则与分则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是一种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进而认为既然总则规定的是一般性规定,那么理应适用于所有分则条款,由此导致司法实践中总则条款的滥用,司法人员动...  相似文献   

13.
14.
略论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在修改刑法之机,总结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实施的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立法例中的有益精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我国修改后刑法中的分则条文,使之更加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准确性,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有利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是国际法上公认的基本刑法原则,也是我国修改后刑法的基本原则。要使这一原则得到贯彻实施,关键问题是要科学地、具体地把各种犯罪的定罪、量刑落实到分则条文上。如果分则中规定内容不明确、不具体、矛盾多、疑义多,罪刑法定原则就只是形式上的“法”定,实际上还是人“定”。  相似文献   

15.
正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心活动对外部刺激所作出的表面反应,而刑法又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的规定,因此对刑法分则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实则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剖析。刑法分则其实是刑法总则问题的具体化表现,也是刑法发挥其行为规制功能的具体体现。从这个角度看,刑法分则比刑法总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采取了从刑法分则入手,利用心理学分析刑法分则  相似文献   

16.
一、打击吸毒者才是治本多年来,我国虽然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但毒源的泛滥形势仍十分严峻。除了高额利润的诱惑迫使贩毒分子铤而走险外,更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在刑法上没有对吸毒者进行严厉的惩罚,从而为生产、贩卖毒品者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这是毒品屡禁不止最关键的原因。对贩毒的打击是治标,对吸毒者的打击才是治本,只有贩、吸均施以打击,才能标本兼治。二、吸毒者的吸食、注射毒品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对吸毒者,立法者们都因为“社会危害性”这一立法基本原则所困惑,认为吸毒者吸食、注射毒品,危害只是吸毒者本身,对社会…  相似文献   

17.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侦查权按《刑诉法》规定归属于公安机关,从立法角度和司法实践上看,其明显有不科学之处,检察机关应当成为该罪的侦查主体。一、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特点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规定,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挪用特定款物的构成要件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专款专用的财经制度;2、犯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将自己经管的上述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不经合法批准,擅自调拨、使用于其…  相似文献   

18.
余淦才  胡云腾 《中外法学》1992,(2):61-64,14
<正> 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建立的依据,是犯罪的同类客体,即根据一些犯罪所侵害的客体的共同性,把全部犯罪分为八类。笔者认为,这种分类不仅没能体现分则整体结构的严谨性,也给立法、司法实践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惑。从大的方面看,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庞杂,固不待言,而在相关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之间,却插入与这两类罪毫不相关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使人也感到颇为别扭。从小的方面看,类罪中的许多具体犯罪,规定得也很混杂,像强迫妇女卖淫与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拐骗儿童与拐卖人口之类极其近似的罪,却不能规定在同一章里;而杀人与妨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分则体系总体上依据各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对类罪进行排列,其中第三章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四章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笔者认为,应将这两章的顺序互换,即第三章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四章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相似文献   

20.
修订后的《刑法》对毒品犯罪有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对在毒品犯罪中普遍存在的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行为没有单独设立罪名,司法机关在处理行为人时,仍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中“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无论是否获利,均以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