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29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成果,受到台港澳及海外舆论热评。舆论评析之热烈为近年来少见。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旺报》、《联合晚报》以及东森、TVBS等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2.
刘兴豪 《求索》2010,(10):238-240
《万国公报》对办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报刊功能的认识,启发了维新派投身报业的热情,同时它对维新思想的宣扬激发了维新派投身变革事业的热忱,鼓吹要在中国实行变法、推行新政的言论,在中国产生了非常广泛的社会政治影响,对维新思想的萌芽起了一定的作用,为维新派变革主张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为维新运动的开启起了舆论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点     
不要对年轻干部“逢提必疑”。 ——《人民日报》载文认为,要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打开宽广之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大力试行“两种教育制度”,在各地兴办各种半农(工)半读学校。作为新中国侨务宣传的重要“喉舌”,《侨务报》对“两种教育制度”展开一个多层面、广泛性且形式多样的舆论宣传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两种教育制度”的推行受到严重冲击,《侨务报》的舆论宣传工作也深受影响。1967年1月《侨务报》停刊,其相关工作也陷入停滞。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3,(7):44-44
林劲标在2013年6月16日《人民法院报》载文《舆论与审判间的冲突与协调》认为,舆论与裁判之间的冲突,症结在于审判者代表的法律思维与舆论代表的日常思维之间的冲突。法庭以审理查实的证据来认定事实并作出判决,而舆论则多来源于其自己认为的事实结合自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6.
最近,江苏省赣榆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多措并举,掀起新一轮学习贯彻《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高潮,为《条例》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7.
蓝晨 《今日浙江》2016,(23):30-30
《今日浙江》敏锐地传递党的声音,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了很好的舆论宣传平台。今年2月,开化因“多规合一”试点受到中央肯定。3月下旬,《今日浙江》编辑向我约稿,在央媒到来之前刊登5000字长篇通讯《开化“多规合一”引领全域景区化》,详细介绍了开化县国家“多规合一”试点的先进做法。  相似文献   

8.
2月28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今日浙江》汇报材料上作出批示:“《今日浙江》紧紧围绕省委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及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取得了明显成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继续高举伟大旗帜,服务中心工作,唱响奋进凯歌,推动创业创新,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对新形势下我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为进一步发挥新闻舆论的引领作用,推进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今日浙江》杂志社、中共鄞州区委决定联合举办“鄞州杯”“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报在舆论引导中的独特作用舆论引导,通常是指新闻媒介通过对不同舆论的反映,扩大自己认为正确的舆论的影响,抑制自己认为错误的舆论的影响,促使舆论朝着新闻媒介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形成比较统一的社会舆论,来引导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向新闻媒介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党和政府一向重视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创办的第一个理论刊物就起名叫《向导》,意在为中国共产党人及广大革命群众导向。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11.
今哲 《今日浙江》2010,(19):48-48
9月26日,《今日浙江》在杭州举行编辑指导委员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书记赵洪祝对《今日浙江》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部署进一步办好省委党刊的相关工作。会议指出,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把《今日浙江》办好,让省委放心,让读者满意。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人们借助网络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聚合思想、维护权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演变规律及风险演化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以人民网《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和《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列举的40件影响较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及演变的关系形成了以下观点:网络舆论具有独特的传播技术特征与传播人际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诸如"意见领袖作用凸显"、"信息控制力弱化"、"舆论场加速形成"、"议程设置全民化"等一系列衍生效应,这些衍生效应对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挖掘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同时关注高校网络舆论领袖在高校舆论中的作用,试图为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高校网络舆论在大学生中间非常活跃,参与人数众多,但是舆论领袖却是个别的,不过这个别舆论领袖却对整个舆论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50年,在历史的烟尘中只是飘逝的一瞬间,而《前进论坛》的50年足音却走得铿锵有力。《前进论坛》走过了50年的苍桑历程,迎来了50年春华秋实;50年秉承传统,50年与时俱进,50年的办刊之路,于润物无声中春风化雨;50年,一路成长,成为凝心聚力的舆论阵地和农工党党员之家。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于小唐的文章,文章指出今年,新闻事件更新加快,舆论热点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在眼花缭乱的信息中搜寻自己的位置,发掘新闻背后的意义,却被新的新闻热点推着快速前行,留下一个个遗憾的背影。这些变化、冲击和不适,归根结底是因为这是一个崇尚“快”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0,(9):49-49
赵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舆论安全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舆论安全被混同于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其他安全类型,这非常不利于从理论上对舆论安全问题进行深人、系统的研究,也不利于在实践中加强对舆论安全的维护和国家舆论安全战略的构建。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当中,舆论安全是一种客体清楚、目标明确、自成一体的安全类型,与其他安全类型联系紧密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简而言之,舆论安全就是国家舆论基本功能免受威胁和危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09,(7):62-62
2009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曹林的文章,有网友发帖说,自己与4名同学走到学校4号门时,一名妇女突然摔倒在他们身旁。“就在身旁约1米处,于是我就伸手扶了她一下”。没想到的是,这名妇女突然攥住这名同学的衣角大喊:“就是你把我绊倒的!”这件类似当年彭宇案的事件,又一次触动了舆论的道德神经,与当初彭字案引发的彭宇恐惧症——“八成网友选择不再做好人”一样,此事再一次引发了舆论的抱怨:以后谁还敢做好事?以后谁还敢再做好人,  相似文献   

18.
郭俊彦 《传承》2011,(24):86-88
在现代社会,舆论一词变得非常流行。自然存在而又经常变化的舆论是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在民主社会里,舆论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民意的现实载体,其表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民主状况的天然标杆。舆论对于领导和决策的科学化、改革的成败和民主社会建设的推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要把握好舆论的内在二重性。  相似文献   

19.
湘民 《广东民政》2011,(5):10-11
最近,一股质疑陈光标“高调慈善”的风暴席卷全同舆论界。据说是《中国经营报》首先发难,该报发文说陈光标向记者晒的慈善账单经核实有不太符合实际的地方,要么有些受捐机构不对,要么有的捐赠金额不符。意在告诉读者,“高调”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其实也虚假。接着《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连篇累牍发出质疑文章,或认为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并不透明(因为他不能晒出全部捐赠票据),  相似文献   

20.
郭俊彦 《传承》2011,(9):86-88
在现代社会,舆论一词变得非常流行。自然存在而又经常变化的舆论是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在民主社会里,舆论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民意的现实载体,其表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民主状况的天然标杆。舆论对于领导和决策的科学化、改革的成败和民主社会建设的推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要把握好舆论的内在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