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珣 《行政论坛》2001,(6):76-78
中国古代官吏享有"特权"及"重典治吏"是当时社会的显著特征.在司法上,官吏享有特权的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重典治吏,可从两方面来理解,既有用刑之重,还应包括法规形式的多样与数量的庞大.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实际上有着不同的调整对象,有着互相承接、互为补充的关系.当前的许多腐败现象可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吏的特权与重典治吏的相互关系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2.
<正>王夫之认为治吏"必严",而且必须"严于上吏",同时必须依托于法律、道德、榜样力量三条路径形成强有力的保障制度。王夫之治吏思想的借鉴、启示意义:首先,"任人唯贤"是清明吏治的活水源头。选拔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官员将会极大地减少贪污腐败的风险和治吏的成本,并能够为  相似文献   

3.
论“治吏”     
论“治吏”中共山西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淳坚持从严治党,这项工作的核心、关键、落脚点,就是“治吏”。所谓“治吏”,就是选好、用好、管好、教育好干部,并严肃处置那些不合格分子和腐败分子。尤其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解决好存在问题。“治吏”是借用...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 ,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在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 ,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 ,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古人云 ,“政者正也”,这说明 ,官吏的道德建设尤为重要。以往的统治者在讲“以德治国”时 ,其实是在治吏 ,其着眼点在官吏的道德建设 ,要求执政的各级官员仁义施政 ,澄清吏治。的确 ,在一个社会中 ,执政的官员首先要讲道德 ,我们今天讲“以德治国”也是…  相似文献   

5.
官德论     
官德,是指国家干部的道德素养。干部的道德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他的自身政绩,而且对民风、民德和整个社会风气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古人强调“治吏不治民”,原因就在于国家官吏是民众的表率。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强调“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又是全党的表率”。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保证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目  相似文献   

6.
李德阳 《理论探讨》2001,2(1):15-16
邓小平从宏观上建构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入手 ,巧妙地发挥自在控制和自为控制各自的控制功能 ,严于治党、治吏 ,并始终注意把握好社会控制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一、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全面从严治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下,从严治党的关键是从严治吏。因为从严治党的重点和难点在从严治吏;从严治党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从严治吏的效果。"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党建党的最高原则,它的提出历经了从"治党"到"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过  相似文献   

8.
“重典治吏”思想在朱明王朝立国执政的纲要中占据指导性位置,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明初社会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广大民众肃腐惩贪的愿望。反思当下依然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初的“重典治吏”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思想根源上摆脱特权思想的牵制与羁绊,进一步提高反腐制度的执行力,在强化惩处的同时兼施奖励,做到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家。在他留下的著作里蕴涵着丰富的“领导”思想,现仅就其主要内容作一初步探讨。一、官吏的职责与任务官吏怎样看待自己同人民的关系,官吏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柳宗元的意见如下。(一)要当人民的仆役,不当人民的老爷。柳宗元说:“夫为吏者,民役也”,(《柳集》即《柳河东集》,下同,卷二十二:《送宁国范明府诗序》)“非以役民而已也”(《柳集》卷二十三:《送薛存义序》)。意思说,做官的都是人民的仆役,而不是奴役人民的老爷。在《牛赋》一文中,他还提倡官吏要当人民大众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极其重要的课题。在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对官吏道德品质修养的研究。古籍《尚书》强调“敬德保民”的思想,所谓“吏廉平,治道衰”,“大臣洁,小巨廉,国之肥也。”是对从政者的一条古训。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  相似文献   

11.
编后语     
治国重在治吏,古人云:“君能为善。则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所谓“明主治吏不治民”有其深刻的哲理。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正式施行,本期我们再次聚焦了公务员这一主题,选编的四篇文章从多个角度论及了公务员队伍建设。一讲诚信,二说能力,三谈道德,四议倦怠度。虽然不能说涵盖了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全部内容,但点到了当前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关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应当以史为鉴,从严治“吏”,对防止和纠正用人的不正之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严加防范,严加惩治。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把用人关。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旗帜鲜明地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坚决的斗争,对那些不按党的原则办,在选人用人上搞不正之风的,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先秦儒、法、墨诸家均重视治吏及其治更理论的异同,谈到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结合史实记述,比较全面地总结我国古代的治吏理论,尤其是儒家的治吏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6,(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从严治吏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和关键方面,更需要努力向基层延伸。这是对百姓关切的积极回应,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一、从严治党,关键是推动从严治吏向基层延伸1.推动从严治吏向基层延伸是时代的要求。当  相似文献   

15.
论廉政与德     
廉政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从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周公旦大声疾呼:要以廉政、廉洁“弊群吏之治”以来,“以廉为本”的廉政思想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人们早已清醒地认识到,政治是否清明,官吏是否廉洁,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兴亡。因此,为了政权的巩固,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廉政成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政权都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当然也不可能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恰逢腐败作为“世界之病”在全球泛滥之时,廉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更是不足为怪了。围绕廉政建设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实实在在地提出了许许多多好的建议和措施。比如:廉政的关键是监督,监督的顺利  相似文献   

16.
吏治,指通过对官员作风和政绩的考核,从而形成的对官员选拔、任免、监督、弹劾、惩戒的体制。吏治的实质是通过对官员队伍的治理,进而达到对国家的治理。国家的治理,实则是治吏。吏治是否清明,实属国家盛衰之系,安危之计,存亡之道。吏治为国家治理之源头,吏治为百治之首。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事实说明,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当前,吏治腐败已成为影响人心得失的主要矛盾,已成为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已成为制约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澄清吏治,赢得人心,必须选…  相似文献   

17.
为公务员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公务员立法,是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张“大牌”,是实行“依法治吏”,推进政府职能转 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是建立现代政府的重要法律基石。  相似文献   

18.
在"四风"与腐败问题现象背后,明显存在理想信念动摇、人格分裂、宗旨观淡化、群众观异化、权力观异化、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究其成因,关键在于治吏不严或治吏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严治吏,明确好干部标准与好干部成长路径,致力于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呈现出自上而下以身作则、抓"关键少数"、从严从实真抓实干、严明规矩强化底线、强化制度建设、廉洁自律与依法治权相结合等显著特点。从根本上看,从严治吏关键在于选人用人科学化;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统一、对干部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对于选任干部实行"组织提名、差额选举、民主选举"三结合,则是实现选人用人制度科学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笔者出差西安市,偷闲参观碑林博物馆时,幸遇一古代“官箴”石刻原物,上书:“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名言,于此见到出处,颇多感触,乃欣然购得石刻拓片,聊作珍藏。 古往今来,阐述为政之道的文章、书籍汗牛充栋,而这则“官箴”名言阐述为官从政之道,却言简意赅,一言以蔽之;一个“廉”字,一个“公”字。而且强调,做到这两个字,比“严”、“能”等其他方面都更重要、更可贵。这段话虽然出自古代封建官吏之口,虽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可以给当今的从政者以勉励和告诫。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南。"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既包括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两大方面,又将从严治吏和作风建设作为关键点与切入口,着眼严于重塑政治生态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领域,"全面从严治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展开,以锐意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依法依规管党治党,不断开拓党的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