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原因是翻译上的问题。我们前一时期常用的“个人迷信”一词,原来的翻译就是“个人崇拜”。“个人崇拜”问题,是在一九五六年二月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评价斯大林问题时提出来的。“个人崇拜”一语在俄文里的含义是指“对个人的崇拜”,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迷信的意思。我们当时把它翻译过来的时候,也是用“个人崇拜”一词。只是一九五八年以后,才用反对“个人迷信”的新译文代替了原用的反对“个人崇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02,(3):40-41
党史文苑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赫鲁晓夫揭露“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行动。的确,他在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中分析太少,主观的成分太多。将极权主义问题归结为外部原因和独裁者的坏性格,这是个便当而有效的办法,却没有揭示出其深刻的根源。赫鲁晓夫的个人政治算盘也是一目了然:他率先揭露“个人崇拜”,立即就将最亲密的竞争者和对手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冻结起来,这些人和他恰好都是斯大林的亲信。所有这一切都不错,然而对于历史和大政治说来,他的政治行动的实际后果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制度的化身斯大林的批判,不仅…  相似文献   

3.
博览之窗     
何谓第三次 思想解放 马立诚、凌志军撰文认为以1978年、1992年和1997年三个年份为标志,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已经有过三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 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相似文献   

4.
说到信仰,青年学生最易联想到的便是宗教、神灵乃至迷信、巫术等等。这种信仰精神的认识局限实际上是与我们的信仰转换和民族文化特质紧密相连的。早在夏商之际.宗教信仰还颇为盛行,只是到了商纣王的纵身一炬,“君权神授”的谜幔才慢慢被“民本”“德治”“仁政”等现实的政治理念所代替。而继以维持这一领域的信仰也被改换为“先人崇拜”,同时,与之适应家族、家庭也成为个人的社会存在形态.而“家国同构”的政治组织形式最终为此提供了权威基础。  相似文献   

5.
时下的国人,极其崇拜做人“技巧”,简直是“无巧不成人”.这只需看看书店里堆积如山的人生技巧类书籍.就可知道。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11,(3):54-54
当人们在追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一特殊的历史岁月时,无法忘怀一位在身处逆境时率先写下反对“个人崇拜”的檄文、激荡“思想解放”思潮的先锋。他就是有着传奇经历的老革命和老报人——陈逸群。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2,(1):10-11
法院崇拜数字导致年底立守难 每年离年终还有一两个月时间,全国各地法院就不约而同地限制收案,法院系统内部称之为“挂小号”。一年一度“年终立案难”,已持续多年,其背后主导因素,是法院系统内部追求年终结案率。法律人士分析.法院既想通过结案率提高审判效率,又希望消除其弊端,一些改革措施看似“科学”,最后仍滑向对数字的崇拜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明西 《党员文摘》2009,(8):30-31
“伦敦慢下来” 今年4月24日至05月4日,原BBC节目制作人泰萨·怀特发起了“伦敦慢下来”的活动.号召大家放慢生活的节奏.从忙乱中抬起头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是不是对速度和效率的崇拜过于热烈了。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1,(2):31-31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无论足个人还是组织,都要真抓实干,努力在“创”中求新.在“先”中求实.在“争”中求进,在“优”中求好。 创先争优活动,关键在“创”字,要在“创”中求新。要创造新鲜经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党建新局面,不能华而不实“搞”创新,轰轰烈烈走过场。要紧紧嗣绕创新发展这一主题,着眼于本职工作,着眼于破解难题,着眼于解决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忠义节操.崇拜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崇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烈。司马迁说:“人同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毛泽东在批阅《后唐书》时,把方志敏与岳飞、文天祥及著名共产党人瞿秋门等一同论列。称赞他们“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相似文献   

11.
程玮 《当代党员》2009,(7):65-65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Coogl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也一脸的崇拜。  相似文献   

12.
袁浩 《奋斗》2009,(12):61-61
年终岁尾.各单位及个人大都要做年终总结。时下.有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做个人总结时。喜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把成绩都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有些工作他根本没沾边,但加上了在他的“倡议下”、“指导下”、“帮助下”等字眼,就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政绩。对这种“算账”方法和总结模式。群众颇有微词。  相似文献   

13.
本本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以“本”为本的启蒙崇拜。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主义的理论反思。深度探寻“本本”的“主义”,在结合具体实际的实践中,即在发展着的历史语境中重新出场,激活“主义”所承蕴的精神实质,以马克思主义的范式革命实现“本本”的“解释”范式与“主义”的“改变”范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南海舰队某水警区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不仅引领部队全面发展,而且惠及广大官兵;既包含治国治军的“大道理”.也讲关爱个人发展的“贴心话”。水警区官兵感动地说:“学理论,出成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相似文献   

15.
胡慧敏 《党课》2011,(18):66-6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德乃干部为人处世、立身从政之本,德的有无、好差,事关个人形象,事关工作大局,事关科学发展。为此,干部修德就要念好“细、里、远、省”四字经,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修成“真金”不怕火炼.修到“圆满”永茯井.进。  相似文献   

16.
陈琦 《学习月刊》2010,(16):15-16
“素质”.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C.麦克利兰fDavidC.Meelellandl于1973年所写的文章《Testing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ee》中,他认为传统的性向测验和知识测验并不能预测候选人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人的工作绩效是由一些更根本、更潜在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能够更好地预测人在特定岗位上的工作绩效.这些“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就是“素质”。  相似文献   

17.
刘钢 《廉政瞭望》2013,(20):62-62
今年以来.已有130多个中国文艺团体和个人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但真正的观众却寥寥无几。金色大厅成了这些“演员”们的“卡拉OK厅”。应该说,金色大厅在维也纳的音乐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演出也不乏精品。不过,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媒体、  相似文献   

18.
渡渡 《党员文摘》2007,(8):21-21
与很多人的看法不同.“相亲”其实并不“老土”。在国外不少地方,“相亲”也依然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一大途径,只不过外国人“相亲”的方式更加多样、更加有创意而已。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9日,台湾作家龙应台在成功大学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以“制度性教育该教而没有教的两件事”为题发表的演讲中说到,“合群,曾经是我们从小到大‘德育’的核心。个人在群体中如何进退贯穿整个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极其讲究的个人修身、慎独的部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却被忽视”。她认为,“我们是一个习惯群聚的社会。在行为举止上,我们喜欢热闹.享受呼朋唤友的欢乐。在思想判断上,我们用‘集体公审’或者‘拉帮结派’的方式思考事情。在时间的分配上.我们的学习表塞满课程和活动;  相似文献   

20.
张正霞 《党史纵览》2011,(11):31-33
“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的一天。.“哐当”.铁门被猛地踢开.撞在石墙上发出阴森森的声响.随即冲进来几个戴臂章的年轻人。“肖林.解放前你经手过那么多黄金、美元,难道就没有为个人留下一点什么吗?你坦白交代,把它们藏到哪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