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交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其主体的多元化与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外交手段的灵活化,"葬礼外交"就是一种灵活化的外交谈判方式。它表面上的非政治化、谈判议题的事先不确定性、以及谈判过程中双边和多边的灵活运用,使它能够降低在正式外交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但是它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也具有偶然性、不充分性等特点,需要在传统外交方式的努力下不断完善。正确评析"葬礼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深对它的了解,从而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利用多样化的外交手段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民间外交,即非官方外交,是由不具有国家外交正式资格的法人组织或自然人所开展的带有明确外交目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它具有明确的政治或外交目的性、广泛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作为一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外交在当今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东亚认同的发展与培育,是塑造东亚共有利益的有效途径和政府间外交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领导人的外交文章、外交演讲的政治意义非同小可,它是一种有力的外交手段,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外交理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对外发表的文章或对外演讲中引经据典,这其中不乏道家著作中的名句及其思想。结合当今中国外交思想,千年前的道家哲学思想在21世纪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外交一词,现在应用得非常广泛,而它的内涵和外延也确实非常丰富和复杂,要为外交下一个简单、明了、完整和科学的定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外交至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尝试就外交的含义和特性作一些探讨。外交的狭义含义各国外交家、外交学者或辞典、大百科全书等对外交下过不少定义——都只是狭义外交的定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 英国著名学者萨道义在《外交实践指南》一书中给外交一词下的定义是:“外交  相似文献   

5.
张鸿石 《外交评论》2010,27(3):97-106
一国的外交风格多表现为该国外交的某种特质、格调或品味,有时也表现为某种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外交行为方式,它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一国之外交风格深受该国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影响,并与其外交性质、目的等有内在统一性,它在推进该国外交利益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功能性作用。对中国外交而言,外交风格对提升中国政治上的影响力、形象上的亲和力、道义上的感召力尤具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路平 《工会论坛》2014,(3):129-131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论是对传统外交方式的一大补充,它在传统外交方式式微的情况下明确指出了软权力的重要作用,而公共外交的开展恰恰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软权力论是美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独立自主地开展公共外交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由于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采取敌对态度,开展公共外交,是促使其他国家对中国增信释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中国应更加重视开展公共外交,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政治体制机制、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等措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外交学,顾名思义,是指研究外交工作规律、方法、特点、历史及现状的科学。它是对外交工作理论的总结。由于各国的外交理论、实践及外交工作的原则各异,而这又与各国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制度密不可分,因此在外交学上各国学者观点歧异、众说纷纭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不可能也不应该强求一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学,重在阐明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总结我国外交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重构了世界政治经济地图,城市的外交角色被错综复杂的跨国流动和社会参与所激活,城市国际化和全球都市的兴起,使得城市外交越来越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外交形态。与中央政府主导的国家外交相比,城市外交的主体更加多样、目标更加灵活、手段更加丰富、游戏规则更加复杂,是一种新外交形态。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时期国家外交的某些不足,也对国家外交构成了竞争和挑战。由于城市外交对城市发展前途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在学界形成了自由派、传统派和折中派三种理论立场,对城市外交作出了理论回应。从城市都市化和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来看,国家常常不得不对城市外交采取宽松的政策,支持城市的国际化战略。同时,为了防止城市外交脱离国家外交的总体轨道,国家又必须通过革新制度、健全机制、完善规范等措施,不断增强驾驭城市外交的能力和水平,尽可能地将城市外交纳入总体外交的轨道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美国一国独大的现存国际秩序下 ,不做挑战者也不做追随者应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原则。它的着力点是努力培育和营造国际关系的制度建设。这既包括在现有多边国际机制中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正当性 ,在大国间健全联系机制 ,也包括努力培育新的安全机制及相互协助。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相切点。中国外交应在培育区域安全机制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中与周边国家实现经济依存和安全信任。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法语,人们自然会把它同外交实践联系在一起,认为它是一种外交语言。这种看法不仅在国外有,而且在中国也相当普遍。在许多国家,即使象英、美这些大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人们都把法语作为步入外交界的敲门砖之一,政府有关部门明文规定凡是报考外交官,都必须掌握法语。《外交指南》的作者,英国的萨道义就说过,到了18世纪,法语已经大大地超出了拉丁语,一跃而为普遍使用的外交语言。我国《孽海花》的作者曾朴,也曾对法语作过这样的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公众舆论的稳定性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议。现实主义者认为公众对外交事物普遍漠不关心、缺乏了解,他们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看法变化无常,立场缺乏稳定性,不足以作为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基础;传统自由主义流派认为人民完全有能力管理公共事物,如果给他们真实的事实和必要的信息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做出理性和正确的选择。他们认为缺乏公众舆论参与的外交无法真正代表一般公众的利益;新自由主义试图用实证手段说明公众舆论的理性和稳定性,从而应当成为外交决策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网络外交。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方式,它不仅丰富了外交理论与实践,更引发了我们对未来中国外交新模式的思考。谷歌事件发生之后,学术界对网络外交的思考更加广泛,在深入的反思之后,我们应该通过谷歌事件更进一步地深化了解网络外交,并通过发挥中国的自身优势,在未来的网络外交竞争中取得优势,开创网络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外交保护的对象包括一国的公司,有权行使外交保护的国家原则上是公司的国籍国。外交保护制度适用特定的公司国籍规则。公司国籍适用双重标准:成立地和注册办事处、管理层总部所在地等,而不适用"真正联系"标准。在公司不存在或公司具有造成损害的被指称责任国的国籍的情形下,股东的国籍国可以行使外交保护权。  相似文献   

14.
杂谈外交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外交工作,需懂得并善于运用外交语言。外交语言不同于一般,它讲究委婉、含蓄、模糊、折衷,有时甚至废话连篇。凡外交宜不为对方之言而愚为善。解读外交语言如剥笋,需剥三层,真情始露。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文化外交具有间接性、渗透性、长期性、基础性的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外交在配合我国整体外交,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理念以及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式外交"的重要标签和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内含丰富的价值意蕴:首先,它汲取了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经验教训,是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新型权力观;其次,它顺应当今世界发展与变革潮流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利益观;再次,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是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新型文明观;最后,它基于对当今世界难题的深刻反思,是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与社会心理、社会精神、社会文化是同一系列的概念,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社会思潮往往表现为以一定的理论形态或思想形态作主导,但社会思潮又不等同于理论形态或思想形态,单纯的理论或思想形态并不一定能形成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不是少数理论家或思想家的思想。虽然每一种社会思潮一般都有其代表人物,但它之所以能成为“思潮”,总要在或大或…  相似文献   

18.
《外交评论》2016,(6):1-21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重大的经济外交实践,它并非意在挑战和取代现行的国际体系,而是有助于推动其变革和完善。经济外交与国际体系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它运行于特定的国际体系之中,并对国际体系的维护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将经济外交置于国际体系中考察,可以发现其遵循着经济和政治两种运行逻辑以及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运行取向。国家经济外交的成功离不开两种运行逻辑的相互匹配以及两种运行取向的适度对接,也即经济外交运行中的"平衡术"。"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实践,遵循经济外交运行的两种逻辑和两种取向,审慎地拿捏、把握其间的"平衡术",必将有助于创造体系效应,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变革作出贡献。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将面临若干体系风险的挑战。努力为"平衡术"的发挥创造条件,将有效化解"一带一路"所面临的体系风险。  相似文献   

19.
1984年5月24日上午9时,刘春、石磊、鲁毅同志去拜访我院前副院长、党委书记陈辛仁同志,就学院教育改革问题听取了意见和建议。现将陈辛仁同志的谈话整理如下: 外交学院本科的教学计划中,外语和其他课程的比例是6:4(按81级、82级的教学计划,第一、二外语共占总时数的59%),这是一种过渡性的。如果本科生入学时外语水平起点高的话,可逐步改为4:6,应加强外交业务课。在高中,外语、史地、一般政治理论学得多的话,基础较好,这样,起点就高了。否则,学生入学后就得先解决外语的问题。为此,过去实际上往往是二、八开,这是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