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监督的驱动力在于维护和实现公民利益及社会利益。我国公民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还相对较弱。在现代国家,公民有效监督权力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监督意识和监督机制。借鉴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加强公民监督的制度建设,对于实现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督乃至于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监督主体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如何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关键在于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监督主体的理论与实践。 一、监督主体的本质属性 监督行为是指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介等监督主体,对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领导干部的管理活动是否合法与有效,实施的监察、督促、检查和纠举的行为。也就是说各监督主体拥有监督权,依法监督客体,即具有…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上讲 ,我国现有的公务员监督体制的基本构架是比较完整的。但是随着行政环境的急剧变化 ,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日益暴露出来。这要求在人民利益至上等原则指导下 ,通过建立民主监督政府的网站 ,健全民主监督的法律政策 ,以信息公开为支撑的监督资源网络化等环节完善现有的公务员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是"人民至上"与"人民民主"两个基本要素的统一。其通过给予人民群众在政治参与中的更多话语权,促成基层社会的政治认同,这是毛泽东对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所做的重要尝试。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与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即制度实践是历史活动,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不能将制度实践与人民主体性割裂;人民群众不仅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实践主体,还应该是共享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成果的主体。如何将传统政治优势与现代治理方式充分融合,弥合理论构想与现实实践的反差,建立起科学的人民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监督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发展获得感,是当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所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叶雷 《民主》2008,(5):44-44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新华网》2008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6.
程海亮 《理论探讨》2007,2(6):105-110
腐败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存在和蔓延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威信,腐败不除,将会严重威胁我党的执政地位、政府的公信力和行政效率,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并且必将影响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因此,惩治和遏制腐败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如何有效治理和遏制腐败?笔者认为,制度创新、权力制衡、人民监督是遏制腐败的三大利器。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公共部门应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培养一大批这类人才对于处理频发的突发事件,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和谐尤其重要.目前在应急管理中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信息人才、决策人才、执行人才、操作人才和监督人才.应该通过宣传、掊训、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建立信息人才库等途径进行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