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政坛》2009,(8):5-5
据人民网福州7月9日报道,由中国法官协会、福建省法官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海峡两岸法学交流协会(台湾)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7月9日至10日福州举行。研讨会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百名知名法学家、司法实务界人士就共同惩治犯罪及司法互助问题展开研讨。研讨会的主题为“两岸共同惩治犯罪及经贸往来之司法保障”,下设子议题为“惩治两岸互涉犯罪之问题与对策”、“两岸司法协助机制之构建”、  相似文献   

2.
朱淼 《人民论坛》2014,(5):113-115
相较于民事纠纷案件、行政纠纷案件而言,由于刑事案件“生死攸关”,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司法实践中,许多案件之所以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是因为量刑问题引起的,量刑的失当严重威胁了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对刑事法官量刑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的规制,成为当前司法实务界、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拘留期限的规定比较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围绕刑事拘留期限产生了很多实务问题.而这些实务问题依据现有法律规定难以得到确切的答案。文章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及理论理解,对刑事拘留期限适用中的几个实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1 2日,来自立法机关、司法实务部门、律师界和法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聚集在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了一场共犯理论与司法实务高峰论坛。这次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司法与诉讼制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共同发起举办。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黄太云,最高人民检察院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戴玉忠,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刘家琛,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高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3,(1):12-14
在与本刊记者谈到司法改革这个话题时,陈卫东一开口就透露出了他对司法改革的急切和无奈。陈的身份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教授,在学术界一直被视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司法改革的坚定鼓吹者。在司法实务界,这个“活跃分子”不但积极参与了律师法、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刑事证据法等法律的起草和修改.而且为官方提供了许多务实可行的建议,也因此被央视评为2012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务中,由于普遍而严重地存在着对辩护律师的偏见和歧视,辩护律师办案越是认真,就越被认为是碍手碍脚;越是想充分行使辩护权,就越会遇到更多阻力。  相似文献   

7.
司法警务专业执法类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司法警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专业培养的是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主要面向法院和检察院,能够胜任保障司法审判安全、司法裁判文书强制执行等的高素质实战型警务人才。为充分体现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法”与“警”的双向特征,[1]以《法院执行实务》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建设现状和立足“法”和“警”双向度建设等方面探索执法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是由中国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主管、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设有政法论坛、公安理论与实务研究、司法理论与实务研究、法学理论研究、社会公共热点问题研究等栏目。本刊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9-141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1-1424/D,全年出刊6期,每双月1日出版。本刊面向新时期政法工作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面向法学研究理论前沿,竭诚欢迎广大政法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投稿,本刊将择优采用。  相似文献   

9.
司法实践中,成伤机制鉴定是故意伤害案件的主要定罪依据之一,在确定是否构成犯罪、罪责轻重等司法实务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屡屡出现重复鉴定导致鉴定结论相互矛盾的情况。笔者从一名司法实践者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件的审查过程,对故意伤害案件中重复鉴定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尝试找到解决对策,提出建议,期望对今后这一问题能够得到重视并加以解决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挪用特定款物罪和挪用公款罪的法律特征、罪间界限等有关司法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讨,期望能够引起刑事司法实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全国检察系统首批检察业务专家和检察理论研究专门人才,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全国8名兼职研究员之一,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分会理事,四川省刑法学会理事,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候选人……这一连串的荣誉与他精深的知识储备和公认的实务能力,使黄维智成了司法实务一线裹灵慧挟锐气激情袭人所向披靡的牛犊子。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事司法程序,为人民调解协议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但目前我国司法确认制度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特别是性质定位、受理范围、审查方式、司法救济等基本问题,有待立法机关、法学理论界、司法实务部门等准确判析并共商举措,以使司法确认程序得到规范化、可持续化的发展和运行。  相似文献   

13.
司法改革2007     
近年来,司法改革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法学界围绕着司法改革所进行的争论与设想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司法改革也在司法实务界大张旗鼓地进行着。各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大胆的创新与尝试。面对这些各自为政式的改革措施,业界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有人称这些举措是有益的探索,为司法改革探索了道路;也有人对于那些超出法律规定范畴的改革颇有微词。令人眼前一亮的是,2007年国家立法机关、司法部门围绕着司法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不论是出台大量法律、法规,还是收回死刑复核棍不论是统一诉讼收费标准,还是改革审判委员会……细细品来,这些举措无一不指向一个共同的且标:司法改革已经从试验性的零敲碎打走向中央集中部署统一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两岸民事举证责任若干问题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举证责任问题在两岸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与实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就两岸民事举证责任的含义、性质、分担规则和程序保障制度之共性特别是迥异性作了对比分析与探讨,并据此指出两岸应当加强和促进包括民事举证责任在内的法律文化与制度方面的研究与交流,双方应当借鉴与吸收对方在司法实务运作中较为完善的规则和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洗钱罪面临的困境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洗钱犯罪的猖狂,我国加大了反洗钱的刑事立法。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近十年来被判洗钱罪的案例寥寥无几,显然洗钱罪的立法还面临着不适应司法的困境。主要原因是相关人员的反洗钱意识薄弱,理论与司法实务中未将自我洗钱行为犯罪化,在立法上对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规定也不尽合理。应当将洗钱犯罪立法系统化、独立化,同时合理扩大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明确将自我洗钱行为犯罪化,适当加大洗钱罪的刑事责任,并由此促进相关人员反洗钱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司法警察执法实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司法警务专业的主干课程。从培养目标上看,司法警务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警务工作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同时体现“法”和“警”的行业特征。“法”,是培养目标未来的工作服务对象,“警”,是培养目标未来从事的职业。因此,要建设好“司法警察执法实务”课程乃至司法警务专业,必须立足于“法”和“警”的双重向度,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实训环节、教学方法等进行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朱淼 《人民论坛》2014,(14):113-115
相较于民事纠纷案件、行政纠纷案件而言,由于刑事案件"生死攸关",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司法实践中,许多案件之所以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是因为量刑问题引起的,量刑的失当严重威胁了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对刑事法官量刑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的规制,成为当前司法实务界、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坚持能动司法的内在必然性《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当前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正在对能动司法进行热烈的讨论。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司法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不仅关系到司法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法治建设的前景,是一个必须科学解答的重大命题。对此一直存在着司法克制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两种迥然相异的司法哲学观。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法制》2013,(35):68-6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这为每一个法律人特别是司法实务部门的同志提供了施展抱负、造福人民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0.
罗勇 《公民导刊》2007,(7):53-54
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犯罪类型,是一种典型的职务犯罪。该罪在适用时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认识问题和执法问题,但是仍有一些疑难问题尚存分歧,如犯罪主体的界定、司法解释如何正确解读等。本文拟就本罪的主体及司法解释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就教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