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新恒 《学习月刊》2012,(18):33-34
历史学作为人类社会中众多学问的一种,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功用。历史教学在客观上与学理上皆应与历史学的内在要求相一致。而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与时俱进的呼喊,把诸多因素带入课堂,作为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也不能因其“传统”之名而免受影响,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推动,做出巨大事功。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与史料学的区别、历史材料的局限性以及历史认识活动中主体背景知识的不同说明,历史事实中必然包含着理论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历史学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事实上,历史学家对材料的取舍和对理论解释背景框架的选择,总是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风尚、学术氛围和他们的认识水平相一致的.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促进历史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尊重历史事实和李大钊思想的基础上.对他特有的理性精神作一初步的探讨.以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  相似文献   

4.
《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4期发表的忡共党史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座谈会发言摘要》,刊登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读后很受启发,但是也有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混淆了中共党史与中共党史学的界限。本文对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马克思主义把历史定义为人类社会的客观进程。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历史,历史不待历史学家的发现与解释而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默默地行进。作为过往社会的客观过程卜P人类社会客观进程已经消失的部分,历史的基本属性有两点:一是客观性,二是过往性。我们只有真正认识了作为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叙述或叙事是传统历史学最主要的写作形式,因而历史学具有文学文本的想象和虚构的性质,然而,虽说历史学家在面对方法论上如何使得客观的知识成为可能的问题时,从策略上讲,势必需要强调历史著作之科学的特性,但是海登·怀特和后现代历史编纂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却把历史叙事的问题就直接看成是:任何由经验所认定的事实出发的历史叙事,最终总要归结到想象对于把它们建构成完整一贯的故事中的作用问题,在这种语境下,重读马克思的历史学著作不单单具有“开新”的意义,也具有得自马克思的开放性的本性之“返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面对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现状,历史学家不能坐视不理,"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要有担当、有作为,自觉与社会同呼吸。这是当代历史学家的重要使命,是历史学家的角色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使然。事实上,人与生存环境之关联深刻影响着人类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人类史的研究最终或多或少都会反映自然史。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应对类似雾霾这样的环境问题,历史研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08,(12)
历史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特点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独特特点使得历史学习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应该培养求真严谨秉笔直书的精神、浩淼丰富的知识才能、真知灼见的创新精神及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等素养。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特点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独特特点使得历史学习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应该培养求真严谨秉笔直书的精神、浩淼丰富的知识才能、真知灼见的创新精神及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等素养.  相似文献   

9.
苏庆辉 《世纪桥》2008,(8):66-67
历史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特点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独特特点使得历史学习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应该培养求真严谨秉笔直书的精神、浩淼丰富的知识才能、真知灼见的创新精神及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等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朱国芬 《求实》2014,(8):78-8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化样式,其本质是人类社会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它既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历时态属性,又有在人类某一特定社会历史时期中所表现出的共时态属性。从文化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研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4,(8)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化样式,其本质是人类社会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它既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历时态属性,又有在人类某一特定社会历史时期中所表现出的共时态属性。从文化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研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本质特征是超越性,哲学以超越的方式追求智慧,哲学是"超越之学",哲学对科学的超越性体现在:科学是一项理性的事业,哲学经过并超越科学的理性达到反思性;科学的根本任务是求真,哲学经过并超越科学的真达到善和美;科学是人类取得物质财富、增进幸福的必要条件,哲学经过并超越科学带来的物质满足达到精神幸福。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研究历史,就要尊重历史科学的客观规律性,要实事求是,要以占有大量的具体的史料为前提、为依据,不能主观臆说。历史学是研究人类过去的活动的。它的材料,小部分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大部分要从各种文书档案中寻找。可是,对我国的历史学研究者来说,特别是对研究中国现代史、当代史的人来说,获取他所需要的文书档案,却存在许多的困难。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历史研究者缺乏新的资料,只能重复一些人云亦云的东西,怎么能得出科学的创见呢?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是对公共生活领域的治理描述。人类社会的治理结构,其理论发展与实践运用均呈现以理性嬗变为突出特征的治理与改革实践流变。展开对社会治理理性的当代审视与历史反思,既是对既往治理事实的客观描述与尊重,又是对未来治理模式的畅想与借鉴。审视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变历程,提炼治理理性的思维谱系对治理理性及其对应建构模式展开扬弃性评测,结合改革的时代背景,深化社会治理的理论视角,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提供理性化的理论声援。  相似文献   

16.
张坪 《世纪桥》2009,(24):41-42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康德历史学的思想,是具有批判哲学特色的历史哲学,开创了在人类理性范围内理解历史终极目的之先验理性历史哲学的先河."普遍历史的理念"是康德历史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对它的详尽梳理,可以帮助人们透彻洞悉康德历史哲学的独特品格,彰显掩藏其中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历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逐步分化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系统。精神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精神劳动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精神劳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精神劳动是一种以特殊的社会群体(大部分为知识分子或脑力劳动者)作为主体,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系统化形成的精神产品为结果的社会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生产,精神劳动与物质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的生活境域要求人的多元化生存。人类历史运动经验和精神探索的成果证明健全的个人理性是多元化生存的精神根基,提供这样的精神根基是近代中国人已经提出但是迄今未能完成的历史课题。借鉴西方人个人理性建构的历史经验和思想内涵,改造中国传统共名理性以建构健全的个人理性精神体系,进而塑造具有健全理性的个人和社会、民族、国家是多元化生存下的道德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一)精神生产的含义对此有四种意见①认为精神生产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反映活动,是以人类大脑的功能为基础的精神活动。②认为精神生产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社会生产活动,本质上是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精神生产和精神不是同一系列的范畴,它属于物质范畴、社会存在范畴。这是因为精神生产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为辅的活动过程,都是人的体力和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