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的变异     
《白虎通》是中国近两千年社会中,把儒家思想贯彻得最彻底的儒家经典之一。儒家思想源于六书,特别是发端于《尚书》。《尚书》里记载的周公思想是中国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发端,也是儒家思想的真正开端,对孔子的思想影响非常大。孔子把儒家思想发展为一个思想体系,而且对儒家思想有巨大贡献,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从周公开始,然后孔子、子思、孟子、荀子,都对先秦儒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儒家一直传到现在,有很多变异,最大的变异,就是从"为帝王师"的学问变成"为帝王之学"。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是"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班固整理出了《白虎通》这本书,其内容就是儒家的行为规范,即三纲五常六纪。儒家变异后就形成了规范、教条,这与先秦儒家是不同的,孔孟思想本来的面目很多人已经不大清楚了。  相似文献   

2.
民视民听     
正"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先秦)《尚书·泰誓》【释义】上天所看到的来自老百姓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老百姓听到的。老百姓有所责难于我,我一定要依从民意前往讨伐。【作者简介】《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孔子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其基本内容是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尧典》位于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之首,其中较为系统的选官任人观,对于现在干部的选拔、考察等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尚书》最早孕育了民本思想,提出了"裕民"、"惠民"、"政在养民"等富民主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传统经济思想是其有机组成部分,而"富民"思想又一直占据传统经济思想中心位置,因为它关乎经济发展目的,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系统梳理此思想,对于整理中国经济思想史有意义,亦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更好服务于当下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富民"思想源头是朴素的民本思想梁启超在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写道,  相似文献   

5.
余显斌 《各界》2014,(10):55-57
一 钟会老妈名张菖蒲,和林黛玉能够PK的,不但有貌,而且有才,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女性。张美眉曾读过《孝经》,学习过《左传》《尚书》《礼记》,不然,是没法教自己儿子“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尚书》中的诚信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中的诚信思想主要通过“信”、“允”、“孚”、“忱”“谌”等词语表现出来,并贯穿在两条主线之中。同时,《尚书》中的诚信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层面上,并且是与天命观念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中,除依据《尚书.召诰》的记载而得出成王元年为公元前1042年这一条是正确的外,其余论述都不够严谨,或明显是错误的,因此不可轻信。依据现存先秦文献,可以求得周武王灭纣的准确日期、西周及西周以前若干位帝王的在位年代或其元年。依据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铭文,可以求得西周某几位周王的在位年代。结合青铜器的铭文及先秦文献记载,已求得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全部十位周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的在位年代。现存先秦文献中,有唐虞夏商周历代帝王在位年代记载的唯一文献是《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中,从西周初年至西周共和元年这段时间内的记载,的确已被后人篡改,因此不可置信。但除此之外,《竹书纪年》中西周共和元年以后的记载、唐虞夏商时期的记载,没有遭受后人篡改,仍基本保持着晋代出土时的原貌,因此应与《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一样,是完全可信的。由以上所述可知,从唐帝尧元年(公元前2145年)至西周末年历代帝王的在位年代,都已可一一列出。因此,现在可以着手编写一册可令世人信服的《唐虞夏商周年表》了。  相似文献   

8.
对人的探索     
王军 《瞭望》1997,(44)
对人的探索●王军撰文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的俞伟超,1987年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1994年出任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规划组组长。80年代以来,他的《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考古学是什么》等论著,...  相似文献   

9.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山西大同糖厂党委书记杨英光韩非是我国战国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与李斯同为苟子的学生,但他没有师承苟子,而是继承了商鞅等人的法家思想,吸收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从而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孤愤》、《五蠹》等著作受到...  相似文献   

10.
《尚书·洪范》阐发了一种天授大法、天授君权的神权行政思想,这对形成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哲学理论,以及以皇权和神权为核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理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行政准则、行政方式和决策方式等方面,《洪范》也作出一系列阐述,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朝齐梁时的沈约,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加大才子。唐后主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句,沈约的腰就成了瘦腰的代名词。沈约不光人长得漂亮,才华更是没得说。他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永明诗体”的创始人之一,曾主持编撰《宋书》、《晋书》等数百卷。人若有才,做事就爱动脑筋,甚至耍点小聪明,他的尚书职位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12.
简评《现代政治概论》符均政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资料汇编──《尚书》中的《毕命篇》即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的句子,第一次出现了"政治"这个名词。它表明中国人已开始对政治予以高度重视,并对之进行研究。70...  相似文献   

13.
张文晶 《学理论》2013,(11):197-198,211
针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中国古代原本就有"民法"一词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这一误解根源于《尚书.孔传》。《尚书.孔传》把最初马融的解释"明居民之法"理解或者省略为"明居民法",乃至有后来清末民政部提出"民法"一词出自我们古代典籍《尚书.孔传》的论断。当代学者遂沿袭此说,而不明原本。不论从咎单司空的身份还是"居"篇的性质来看,《明居》不应是一篇关于民事法律规范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正>一、以"德"为灵魂人类文明是多元的,不同文明的内涵与气象各有千秋。中华文明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德"作为价值核心,其起点是在殷周之际。武王伐纣之后,周人反思夏、商亡国的教训,两朝都曾经秉受天命,并且享有不短的国祚,可惜"惟不敬厥德"(《尚书·召诰》),对道德没有敬意,极度腐败,"故天降丧于殷"(《尚书·酒诰》)。"天非虐,惟民自速辜"(《尚书·酒诰》),上天将丧  相似文献   

15.
裘真 《学理论》2008,(3):66-67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得知,先秦以前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为肃慎、’7岁貊、东胡三大族系,其中涉貊族人便游牧、定居于包括哈尔滨地区在内的松嫩平原上。在《毛诗》、《周礼》、《逸周书》、《苟子》、《墨子》、《史记》等诸多典籍中,均有关于[氵岁]貊、貊、发人的记载,有的还将其称为“东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貊是由涉族和貊族融合而成,是一“原事畜牧兼渔猎”的民族,后在北迁殷人的影响下逐步转变为农牧民族。  相似文献   

16.
李传玺 《民主》2014,(1):61-63
关于胡适,最大悬疑就是老先生的博士学位问题。余英时先生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是1920年左右梅光迪先生挑起的,由此看来,这应是哥大时先生酝酿文学改良和任叔永、梅光迪等先生论争留下的“隐患”。但不管怎么争论,关于他的学位论文却不可能存疑,那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83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中文版时译名为《先秦名学史》)。  相似文献   

17.
论孔孟的中庸之道孙实明中庸之道在孔子和孟子那里是道德实践达到义精仁熟之高境地的行为风范,也是实行道德的最好方法。所以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何谓“中庸”?《尚书·吕刑》云:士制百姓于刑之...  相似文献   

18.
刘保群 《学理论》2009,(32):110-112
《吕氏春秋》在我国古代人才管理思想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人才思想,并分别用“下贤”、“察贤”、“期贤”、“赞贤”等篇章系统地论述了人才的发现、选拔、使用等问题,对于今天我们进一步搞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谈起人民群众在维护政权稳定中的地位作用,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恐怕就数唐太宗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了。在古代类似的活语还有很多,如《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先秦儒、法、墨诸家均重视治吏及其治更理论的异同,谈到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结合史实记述,比较全面地总结我国古代的治吏理论,尤其是儒家的治吏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