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切实做好“五个统筹”。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统筹区域发展,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实,建设和谐社会也有一个地区和谐、民族和谐的问题,统筹区域发展实际就是地区之间的和谐问题,实际上包含着民族之间的统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07,(9):2-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员令”,“环境友好”成了一个“时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勇 《前沿》2011,(20):138-1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形式和终极归宿。二者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已经蕴涵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和谐思想的明确和深化。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员令”,“环境友好”成了一个“时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海淀“十大创建工程”是我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中央和北京市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策,实现“新海淀、新跨越”战略构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戴德铸 《理论月刊》2007,(10):60-6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深入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9.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又一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发扬民主、及时反映民意、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这也正是人大工作的优势所在。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概括形成“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是儒家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其内涵既包括以调和人际关系为特征的和谐的人文规范,又是指“天人合一”式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互济。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运用现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汲取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实现自然观念、伦理观念、发展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五个统筹”。实施城乡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也是搞好“五个统筹”的首要内容。城乡统筹战略是中共中央根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突出矛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变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大连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骆振严 《传承》2006,(6):104-10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按照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按照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贵港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构建和谐覃塘,必须切实转变执政理念,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突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的同时,积极统筹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共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我们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与目标任务,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统筹和谐发展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积累并夯实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基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中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和谐社会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和谐就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加强国土绿化、创建绿色家园,既是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生态体系还不完备,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且浙江又是资源小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要把加强国土绿化工作作为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的关键环节,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改善城乡绿化面貌开展城乡绿化一体…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构建和谐覃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统筹城乡各项社会事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共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人大》2007,(2):I0006-I0007
(一)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城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巩固低收入贫困人口温饱,遏制返贫,筑牢小康建设基础为重点,以全力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为中心,创新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4,(2):70-7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是实现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那么,“五个统筹”的实质是什么?本刊摘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的文章,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咏中 《人大研究》2005,(12):49-5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对加快交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交通行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就是要结合交通工作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交通发展步伐,努力构建“和谐交通”,以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支持与保障。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