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监护制度,在保护我国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国未成年子女父母监护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可行性建议如下:明确父母监护的定义,明确监护制度的对象;完善有关父母监护人认定的系列规定;完善有关父母监护人认定的系列规定;完善民政监管体系,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2.
杨平  孙瑞 《学理论》2013,(10):134-135
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控制监护人的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监护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加大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监护制度在我国的立法上还有许多缺陷,如监护权利内容的不完整,亲权与监护权责任划分的不明确,以及如何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整,也不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通过分析我国监护制度与婚姻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护,提出了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若干建议,并最终确立起一套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对于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规定过于简单,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英美法的“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但这一原则内涵具有不确定性,为此有必要对此原则进行探讨,由法律全方位加以规范,以利于法院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4.
陆阳  杜桂娥 《学理论》2012,(23):53-54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条件的提高,有这样一类群体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他们就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些孩子由于家长入狱,以致存在监护缺失、贫困、失学、被歧视、边缘化等现象,这些已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影响到服刑人员的改造效果。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一是解决家庭教育;二是解决学校教育;解决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5.
隔代抚养下的亲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妮 《学理论》2010,(9):53-54
近年来,隔代抚养成了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隔代抚养虽为父母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不可避免地对孩子的身心成长,特别是子女与父母间的亲子关系带来一定影响。从对隔代抚养下成长的子女以及家长进行的相关调查,发现隔代抚养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容乐观,并为改善隔代抚养下的亲子关系状况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就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探视权及抚养义务进行了规定,但忽略了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监护权的保护及对监护职责履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曹思婕 《理论探索》2016,(4):123-128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监护面临需要立法回应的突出问题:未成年人遭受监护人侵害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提供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的监护缺失需要通过完善立法填补,新型父母子女关系下的监护权归属需要通过完善立法加以明确。未成年人监护的立法缺失主要包括:立法理念严重滞后,体系体例比较散乱,具体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完善未成年人监护立法,应实现未成年人监护立法理念的转变,形成完整统一的未成年人监护法律体系,充实丰富未成年人监护立法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首次将"家庭成员"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赋予其规范性地位,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的义务。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对未成年子女的代际抚养合作。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现代法治在构建家庭关系的过程中刻意消解了传统文化中"家"和家庭成员的"身份"意义,突出"人格化"的行为模式。作为社会概念的"家庭成员"与作为法律概念的"家庭成员"对"帮助抚养"有不同的理解与期待,法律在修订过程中虽然扩大了家庭成员的范围,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帮助抚养"权利义务关系构建的"人格"基础,在逻辑上与现实中都无法自洽,使代际抚养合作关系中女性的正当利益诉求被漠视。民法典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观照中国社会家庭现实,重构完整的、彰显身份品格的家庭概念,以促进良好的家庭关系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监护制度的缺陷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皓 《理论导刊》2002,(8):39-41
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监护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变更体例,将监护制度置于未来民法亲属编中;明确监护人的资格,设立专门的监护组织;设立监护监督人,在人民法院内设立监护权力机构;完善监护终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监护制度是各国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民事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监护制度内容简略,操作性差,已不能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在比较、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应从区分亲权与监护、明确监护人资格、完善监护人权利义务和监护终止等方面加以具体完善。  相似文献   

11.
魏清沂 《学理论》2012,(2):45-46
我国目前有关监护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建议是:明确监护范围;对不同监护人的权利义务做不同的规定;合理调整监护人范围;明确监护人的资格;合理增加监护种类;建立监护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监护人法律责任制度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有关监护人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利于监护制度价值的发挥,尤其不利于监护制度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作用的发挥.完善监护人法律责任制度要从完善监护人的民事责任制度和行政责任制度,增加监护人的刑事责任制度,设立专门系统的监护监督机构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4)
2017年我国颁布了《民法总则》,其中第33条明确将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纳入立法之中,这是我国传统成年监护制度的一大突破。目前,意定监护制度在我国仅有一般原则性的规定,而意定监护合同作为意定监护制度的核心,却没有细致规定。因此,构建我国成年意定监护合同制度应当从成年意定监护合同主体资格、合同内容、合同生效标准以及合同终止事由等内容进行细化,以期对我国成年监护意定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伊海鹂 《学理论》2012,(6):48-49
日本的新成年后见制度废除禁治产、准禁治产宣告,改为辅助、保佐及后见三种形式对意思能力不足的成年人予以救济。其以维持身心障碍者生活的正常化及尊重其自我决定权为理念,新设任意监护制度并优先于法定监护的适用。我国应借鉴日本监护制度,以新的理念构筑成年监护制度,扩大受监护的对象,引进任意监护,完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不让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关键是玩什么游戏,怎么玩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健康的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能起到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娱乐身心等作用。“不让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关键是玩什么游戏,怎么玩。出现问题后,需要反思我们的管理是不是到位?办法是不是有效?”调查中,北京、天津的各界人士就净化网络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强化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有效监护。天津市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新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监护制度立法:现状评价、完善构想和公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澜  刘娟 《理论探索》2006,(4):143-146
监护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有益于促进家庭关系和谐、保障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内容简单、操作性较差的现行监护制度已难以适应调解我国目前的社会关系与家庭关系,种种缺陷与不足很容易使有关条规流于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力情况,进而导致诸多的社会问题。由于此,监护立法的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家庭化流动是推进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步骤。为了解和分析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跟随父母家庭化流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本研究应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和因果分析。统计发现,目前农民工总样本中有未成年子女随迁情况的农民工家庭占流动家庭的六成以上,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农民工子女随迁率稍低于总体随迁率。统计模型表明,农民工子女随迁行为受经济与社会多重变量的影响,因此,政府和社会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当从收入水平、工作强度与生活方式、区域资源协调、社会保障参与等方面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  相似文献   

18.
探索建立适合未成年犯罪挽救的公诉制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到诉讼价值改革,和谐社会建设的实现。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完善公诉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暂缓起诉制度的立法建议,并对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暂缓起诉制度的实践构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究父职参与对子女的效用,研究结果认为:尽管父亲的参与意识、关怀陪伴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良好的亲子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方面的协调一致,对孩子行为表现的解释力更强。  相似文献   

20.
子仪 《侨园》2009,(11)
职业移民主申请人在递交1-485申请时,配偶和未满21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可以跟随主申请人同时递交,全家一起获得绿卡.不过另外一种情况是职业移民主申请人已经递交了1-485申请,甚至已经获得绿卡了.配偶和未满21周岁的未成年子女之后才递交1-485,但他们也可以与主申请人一样顺利获得绿卡.这种申请就称为职业移民直系亲属绿卡跟进申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