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笑予 《学理论》2012,(22):90-91
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购物的主体,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消费心理变化、行为特点及价值取向等内容,以期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提供科学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业的大力支持,涌现出了许多网络分期购物平台。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经济来源有限,消费水平受到一定限制,而网络分期购平台的诞生,使大学生成为分期购消费的主要潜在群体。通过对大学生使用网络分期购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分期购存在着消费行为不理智、消费心理不成熟等问题,最后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分期购平台方面使他们形成正确网络消费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感知到各种风险,这些风险感知严重地影响了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主要从网络消费者的信息搜索行为、品牌选择行为和安全支付方式选择等方面研究风险感知对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的影响,从而提出降低消费者网上购物中风险感知的策略,进而帮助企业制定网上营销的策略,减少策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营销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纵观2003年,在传统消费普遍不景气的同时,网络购物却在主要发达国家受到追捧。人们打开电脑逛商场,点击鼠标付账单,坐在家中享受购物乐趣,快捷、方便、安全,甚至也可以自由退货,这一切导致网上消费者人数猛增,网络销售额成倍增长。岁末年初,《瞭望新闻周刊》驻欧美及日本、新加坡的记者分别发来报道,给国内读者描绘了全球网络服务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网络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网络生活的重要主体,他们在网络空间中开展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消费、网络消费、网络娱乐等。这些网络生活对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双重影响,特别是在淡化大学生责任认知、弱化大学生责任情感、影响大学生责任行动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明显。我们要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加强高校责任教育和引导,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等策略推动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渠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到了网络购物的群体当中,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消费行为的网上消费者行为,与其相伴随,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其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研究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和网络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网上购物是一种商标法的消费方式,近两年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发展“火爆”.但由于上网速度慢,费用高,支付机制不健全等等,导致网络商场逛的人多,买东西的人少.但商家仍然看好网上购物的未来,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正计划购买电脑,在部分人买电脑是为了上网.我国居民的网络消费正在升温. 时序迈入人类社会的新千年, 网络经济热浪逼人。一段时 间以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几乎每天都要诞生新的网络公司,迈向“天堂硅谷”的杭州等不少城市还被列入了全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试点城市。“网络少帅”张朝阳甚至说,谁拒绝互联网,那就像…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任长印、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周长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大学生。为此,必须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信息进网络。可以把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信息相结合,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逐步推行网上选课、网上成绩查询、网上学习信息发布、网上专业介绍、网上学习信息咨询和交流等,这样必然会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二是生活信息进网络。凡是涉及到  相似文献   

9.
诈骗傍疫情     
汪昌莲 《瞭望》2020,(18):64-64
宅家抗疫的生活,使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加大,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网络贷款和居家上课成为一部分群众新的生活方式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购物、求职心切或信任老师等心理,诈骗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6)
互联网作为一个崭新的购物平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商家带来了占有新市场、增加销售额的机遇。女大学生市场的重要潜力不可忽视。通过对女大学生网购化妆品,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得出了女大学生是网购化妆品的庞大潜在消费群体,应该从经济、时间、服务、身体、功能的感知风险着手把握这个市场结论,最后就降低女大学生的感知风险提出了建议,并提出了针对女大学生的化妆品网络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网络代购行为的税收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乃强  丁石 《学理论》2010,(13):111-112
伴随着我国商业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上代购行为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众多青年人购物的一种新的方式。但对于网络代购行为这种新的消费方式我国学界一直没有给以清晰的界定,同时对于网络代购行为所涉及的税收问题也提及甚少。文章将主要在税收的范畴领域内对网络代购行为加以界定,对涉及的税收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媛 《学理论》2012,(35):85-86
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迅速风靡起来。在网络购物飞速发展的同时,诚信问题也随之而来。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发起了首次"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网上交易在诚信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投诉在中消协受理的总投诉案例中已占据了第二位。其中一半是网民针对虚假购物信息的投诉,还有近四成的网民购物后私密信息被窃。在这种欺诈泛滥的环境下,很多消费者都对这种时尚便捷的消费方式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他们理所当然成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然而,大学生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出现了注重享受消费忽视发展性消费、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客观存在、过度消费情况增多、存在违法性质的网络消费行为等种种问题。对此,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政府以及新媒体平台等多元主体同时发挥作用,共同为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引导凝结聚力。  相似文献   

14.
媒介消费是指消费者为满足个人需要而享用媒介服务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网络、手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介已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媒介消费的首选对象,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强化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统筹规划,运用新媒介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新媒介消费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豁 《瞭望》2008,(29)
在网络购物消费中,网民已跑赢了 CPI 近日,亚洲最大的互联网零售商圈——淘宝网——别出心裁地发布了网购 CPI。这一针对网络购物的 CPI 与国家统计的 CPI 出现了很有意思的反差:国家统计 CPI 大幅上升的同时,网络购物的CPI不升反降。淘宝网统计CPI在今年1月份至5月份分别是0.41%、-2.74%、-7.28%、-9.24%、-6.35%,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劲 《学理论》2009,(32):223-224
网络阅读中的不良行为己经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在网上阅读的心理特点呈现为复杂性和多层次性。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阅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和现象,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让读者真正形成良好的网络阅读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需要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提高参与者主体素质、积极引导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同时,强调网上与网下政治参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李名梁  于如梦 《求知》2023,(11):50-52
<正>近年来,我国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在推动消费提振升级、带动产业发展、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多数据表明,天津在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业态模式创新、消费环境优化以及政策支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依然面临着众多现实挑战。因此,本文从天津新型消费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天津发展新型消费存在的主要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旷芳 《学理论》2012,(15):49-50
大学生是实施网络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网络暴力行为包括语言暴力、传播色情与暴力影视、玩暴力游戏、黑客行为四种表现形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具有消极影响。网络立法滞后、网民的"三无"、大学生性格特点和课程负担过轻等是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的形成原因,高校应加强传媒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具有一定消费自主性的女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消费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女大学生消费行为、观念和心理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对如何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出建议,为高校女大学生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