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时候,我除了上课、做实验之外,养成了"泡"图书馆的习惯。在美国,我"泡"在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查阅、抄录保存在那里的蒋介石日记。来到台北,我仍然喜欢"泡"图书馆。台北最大的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就在中正纪念堂对面。已经是第七次去台湾的我,对台北熟门熟路,乘坐捷运到中正纪念堂站下车,很方便就可到达。  相似文献   

2.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在台湾举办的一次考察交流活动,得以有机会踏上感觉些许神秘的宝岛台湾。因筹备会务需要,时常穿梭于台北的大街小巷,使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台湾普通民众,亲身体验台北的社情民风。短短的10天时间,我在真实感受中华文化深入台湾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同时,更深刻体会和认知了台北城市与人之间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3.
《台声》2020,(9)
正印象里,台北总是爱下雨的,缠绵地飘洒在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季节。第一次邂逅台北,是年少时候阅读的三毛《雨禅台北》这篇散文。当时有一个片段在脑海里的烙印很深刻:"雨仍是不停的下着。一生没有挡雨的习惯,那时候却有一个人在我身边替我张开了一把伞。那个给我生  相似文献   

4.
陈斌华 《黄埔》2006,(2):50-52
台北市——台湾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许多人心目中台湾最重要的城市。从2001年2月开始,台北也成为除北京之外,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因为作为新华社赴台驻点记者,近几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有两个月的时间要在台湾工作、生活。每隔半年,我就要从北京出发,赴我与台北的又一次  相似文献   

5.
一切皆因缘     
今年春节前夕,因公务再次飞往台北。每次来台湾,总是匆匆忙忙,我一直想去当代"草圣"于右任先生的安寝地看看,也许是与右老的缘分尚浅,几次来台湾都擦肩而过。此次与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陆炳文再聚台北,言谈间,忍不住吐露出我深埋心底的这份情结,  相似文献   

6.
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去台湾之前,就听说台湾也有个“故宫博物院”,所以,我一到台北就向亲友们提出参观“故宫”的要求。因为我曾先后五次参观过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这次来台北参观,对具有同样名称和内容的展览,完全是出于好奇的对比心态,想看一看这个被盗运来...  相似文献   

7.
<正>3月19日,大陆当红京剧老生于魁智和梅派青衣李胜素率国家京剧院80多人,一连6天为台湾戏迷朋友们献上多出经典大戏,这是国家京剧院第23次赴台演出。于魁智表示,"1993年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表演,我记得是2300个座位,连走道都违规加座"。那次他们是巡回表演,先到台北,再到台中、台南,又绕回台北,但许多台中、台南、高雄的观众都赶到台北来看。于魁智说,那时袁世海先生是角儿,我是龙套。我一上台,袁先生还没出去,观众那种喝彩声山呼海啸一般,2000多人同时鼓掌。当时我就觉得,我们的前辈艺术家太杰出了,如果有一天我能唱好,我也会受到观众这样  相似文献   

8.
有一首歌叫《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今年春节前夕,我真的到了台北,参加在台湾举办的第一次祖国大陆期刊展,然后又伴着绵绵的细雨,马不停蹄地参观、访问了台湾几家有名的期刊企业集团并考察了他们的发行渠道。 两岸期刊同业真情碰撞首届大陆期刊展设置在台北繁华的敦化路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29日,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游正式启动,为报道此事,正在台北驻点工作的我提前一晚从台北飞赴金门。事先我们通过电话订票,到机场直接用大陆银联卡付款、换登机牌,全在一个柜台办理非常方便,55分钟后抵达金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金门。  相似文献   

10.
陈键兴 《两岸关系》2006,(11):40-43
我不断地走进台北深处,将曾经收藏在脑海中的各种有关台北的传媒图景拼贴起来。当更深层次地去阅读台北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恍然在时光构筑的一个狭长隧道里悠游,我看到了一个时光交错的台北城。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踏上台湾的土地,我感觉很亲切,有回家的感觉”。终于实现访台愿望的章子怡在台北机场对记者和观众们说。  相似文献   

12.
王少丹 《政协天地》2011,(11):29-29
虽已不是第一次来台湾,但置身台北所感受到的很多生活细节,仍然让我由衷地赞叹这里良好的环境卫生和市民守秩序、讲文明的良好素质。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台北,台北!》是台湾作家王拓1983至1984年在狱中创作的。作者在“自序”中写道:“这部长达五十几万字的小说《台北,台北!》是我在牢狱中思考反省的成绩之一。……如果没有这次苦难,我就不可能对人性、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王立军 《台声》2009,(6):38-38
作为全国台联的工作人员,我还是第一次去祖国的宝岛台湾。3月3日,我们全国台联后勤服务管理人员一行16人,乘坐国泰航空公司的客机经过近4小时的飞行,到达了台北桃园机场。初到台湾,本以为宝岛天气炎热,我们这些长年在北京工作的人会受不了,没想到,当天台北天气多云,走下悬梯感觉非常舒适。  相似文献   

15.
台湾散记     
<正>也许是台湾与大陆分割的时间太久了,也许是台湾风光太富有神秘色彩,我们乘机飞临台北桃园机场,我便用心走进台湾,用笔记录观感。感受台北冬雨冬至时节投宿台北,同行的人们尚未起床,我已独自漫步在台北的大街上。晨曦还没有散去,雾霁弥漫空中,似雨非雨。放眼之处不见雨,伸手空中霏轻挨。远程躲避的雨,近身顽皮的霏,它们来在不来在,在我的眼睛里尽显漂泊、浮游,浸润在我的心境深处,叫我徜徉在少小时听说并  相似文献   

16.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到我的行李箱里很多东西,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场面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她又帮我塞进去,嗔怪道:“你知道什么?我是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家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呢!”我看拗不过她…  相似文献   

17.
连战 《台声》2005,(5):14-15
胡总书记,各位女士、先生:今天本人跟内人以及中国国民党三位副主席率同很多的朋友,大家一起应胡总书记的邀请,能够来访问大陆,访问北京、南京、西安、上海,我要在这里首先表示最由衷的感谢!过去这几天,所有的工作同仁们,大家都尽心尽力,让我们的旅程非常顺利、非常愉快,也特别感谢他们。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可以说60年来的头一次,也是在两岸这个情况之下,56年来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最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但是,我也很坦诚地跟各位提到,那就是这趟来得并不容易。我一再讲台北、北京,台北、南京距离不远,但是…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次盼望已久的参观。到台北,不能不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夏季,当我如愿以偿地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门前,观望着这座绿树掩映下的碧瓦黄墙的宫殿式建筑时,不禁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我在湖南长沙市做律师时,就和台北万国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现台北律师公会理事长范光群先生有业务联系。我去年准备去台湾时,范律师来函说:“如果来台务必通知我。”到台湾后我受到了范律师的热情接待和宴请。席间范光群律师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6,(4)
正与赵国材教授初次相识,是去年初在台北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半年后,他到访天津,我们再次见面便有老友重聚的感觉。赵教授祖籍天津,与我算是天津老乡。我们纯粹以文会友,可谓君子之交。对于他在岛内国际法学界崇高的地位,我心生仰慕;对于他以国际法理论保疆卫土的无畏精神,更是感佩有加。保疆卫土建言献策去年开春,我在台北参加"第二届光复钓鱼岛行动论坛",与岛内学者一起,共同探讨两岸保钓的诸多议题。在这次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