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建伟 《法商研究》2021,38(6):103-115
实证研究表明,在审判中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存在3种规律性现象:支持法人人格否认比率高,适用要件不统一,援用裁判依据混乱.背后的原因有二:现行法规定的抽象性高,且作为纠纷主流的横向法人人格否认面临裁判依据缺失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15号指导案例裁判要旨表述有欠缺,导致各级人民法院参照适用出现偏差.未来修订公司法、制订司法解释完善法人人格否认规范,须完成3项任务:为横向法人人格否认确立直接的规范依据;严格适用条件,强调法人人格否认的例外性;适用情形的立法技术采概括加开放式列举方式,留给法官必要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免责条件等基本理论的分析与探讨为基础,思考与评价了我国当前有关该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由此认为中国的制定法尚不存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的司法审判上的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需要从高起点移植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在一人公司中运用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将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标准界定为公司资本严重不足、欺诈、公司法人格形骸化三项,并从主体要件、行为要件及结果要件三个方面对一人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否认法理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上述理论分析,对我国公司法在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方面的立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人格混同的姐妹公司共担责任的法理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确定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规定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是,针对股东操纵姐妹公司导致人格混同的情形,司法实践中却常常是判决姐妹公司共同承担责任,而没有追究股东责任,其法理依据何在?本文通过探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结合我国审判实践以及学者观点,指出人格混同下姐妹公司共担责任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有限责任的缺陷及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独立是法人制度的价值所在,然而有限责任在促进经济发展、吸收股东投资的同时也有无法回避的致命的弱点。从有限责任固有的缺陷着手,结合我国公司人格滥用之现实和国外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分析,应能找出构建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6.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防范股东滥用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也以制定法的形式予以确认.但法人人格否认作为一项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例外规则,要在以制定法为基准的中国予以施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公司不法行为以致员工权益受损,这种情形下适用法人人格否认规则是具有合理性的,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  相似文献   

7.
逆向否定法人人格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法人人格是我国新公司法为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而引入的一项新制度。逆向否定法人人格也是对法人人格的否认,但其在中国并无适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姜雨彤 《法制与社会》2010,(21):101-102,126
母公司享有对子公司决策的控制权,存在母公司滥用子公司法人人格的可能性。此种情况下的人格滥用与一般情况下的人格滥用有很大的不同。在运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事后矫正此不公平结果时,适用条件和实践难度也较一般情况下的法人人格否认有区别。本文对我国立法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以期更好的解决对子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时相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法人人格否认对一人公司的适用,并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经验,论证其适用的情形、法律要件及法律后果,望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樊星 《法制与社会》2012,(13):33-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公司法人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要点,公司法人人格化是公司运行,市场经济效率的保障,但法人人格化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公司问题,为了弥补法人人格化制度在法律实践中的不足,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由此产生,本文通过对法人人格化和人格否认理论进行探讨,借助经济学分析方法论证了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必要性,提出法人人格化及其否定的适用发现其缺陷性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