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傅德田 《学理论》2008,(24):42-45
环境伦理学关于"人是什么"的预先设定,我们称之为"人的预设"。它是现时代实践根据与传统"人的预设"理论逻辑两相结合的产物。传统"人的预设"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偏颇,在内容上偏执于理性、轻视甚至搁置自然,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其扬弃自己,走上新"人的预设"。而这正是环境伦理学对人探讨、对人重新设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我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坚持唯物主义前提下,以承认思维与存在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为基础的同一性,而不是俞吾金教授所说的,恩格斯是坚持黑格尔同质性基础上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实体性思维方式因预设了过多的“本体论承诺”而存在着学术和现实的局限性和困境.基于此,布迪厄和吉登斯试图破解实体性思维方式所预设的二元对立,尝试以“关系主义方法论”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超越.辩证地看,“关系性思维”虽具有较强的阐释优势,但其尚不能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彻底超越.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互补将为二元存在的关系阐释开启新的境遇.  相似文献   

4.
尹文嘉 《行政论坛》2011,18(2):25-29
理论预设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逻辑支撑,但并非牢不可破的真理。对理论的反思应该从理论预设入手,而不仅仅是对具体的理论主张进行批评。新公共管理有三大理论预设:政治与行政分属不同的领域;公共管理应该排除价值考量;人是"工具人"和"经济人"。在现代公共管理中这三大理论预设都存在种种问题,应该进行全面解构与反思。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应该建立在新的理论预设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相比存在绩效不高、活力不足的通病。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人才浪费、用人不当、优劣不分以及报酬平均主义等问题,其根源于传统体制及制度的某些缺陷或弊端,如人事管理的体制障碍、“政出多门”的人事政策、单位缺乏足够的人事自主权以及人事管理观念滞后等。我国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后续改革中,应该从人事管理走向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有效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单项制度,注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机制效用,同时参照企业的先进模式再造公共部门的传统人事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在这诸多领域的变革中,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将成为关键。因为,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敌对思维就是阶级斗争思维。作为一种预设性政治思维,敌对思维只适用于敌我斗争明朗的阶级斗争时代,并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就是在敌对思维指导下发动的"政治大革命",其思想理论上的错误就是习惯性地运用了敌对思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运用敌对思维不仅容易将同志打成敌人,为投机者制造政治投机的机会,而且还会直接妨害法治思维的确立,干扰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形成。透过敌对思维的严重危害,从中可以获得四点教训:其一,事实求是地分析政治形势,慎用革命战争中的敌人概念;其二,正确对待党内外的意见分歧,彻底放弃不合时宜的敌对思维;其三,严格遵循法治原则,坚持用党纪和国法处理党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其四,有效防止政治投机行为,创造文明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8.
家国关系是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轴心时代,亚里士多德和先秦儒家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家国观,并对后世的政治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力辩国与家的差异,并在家国殊途的基本预设下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政体理论;与之相反,先秦儒家在家国同构的基本预设下以君主制为唯一的政体选项。在家国殊途的前提下,亚里士多德没有将家庭伦理转化为政治伦理,而是以朋友之间完善的友爱作为原型来思考公民间的关系;在家国同构的前提下,儒家将家庭伦理中的孝扩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将忠孝作为君臣间的规范。只有合理地对家在政治中的作用予以定位,才能更好地推动政治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应让家与国各归其位、各安其位,避免家国同构、以家拟国思维可能导致的流弊;另一方面,要在政治中为家留出适当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部门推行“末位淘汰制”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位淘汰制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共部门所采用。这种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是对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重大挑战 ,体现了当前公共部门改革的“市场化”趋向 ,但在实践中 ,它又受到绩效评估以及公共部门独特性等因素的限制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末位淘汰制”在公共部门的推行是以完善的绩效评估系统为制度基础的 ,与此有关的几个瓶颈问题的解决 ,是决定末位淘汰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辉 《行政论坛》2014,(3):59-66
管理的时空性决定了人事管理的情境性。时空不仅是构成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更决定了人事管理实践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从人事管理所处时空特性出发,选择适宜的管理对策,是人事管理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基本保障。人事管理时空性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时空发展的历史性决定了人事管理发展的历史性;时空差异性决定了人事管理的时代性与社会性;全球化和网络时代人事管理空间边界的交融性凸显了人事管理的主体性与价值性。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而言,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建设要求的人事管理体系,客观上要求从管理的时空性出发,理性地借鉴西方人事管理经验和科学地总结传统人事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现实人事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