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去台人员回大陆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要求解决的最突出问题是房屋问题,主要类型有以下五种:房屋所有权纠纷、房屋代管权纠纷、侵权赔偿,房屋典赎和房屋买卖等。根据涉台房屋案件的上述情况,我们在审理中分别作如下处理:1.去台人员下落不明,涉及他们权益的房屋析产案件,在财产处理时保留他们的份额,并指定代管人。2.去台人员房屋代管权纠纷,处理时尊重所有权人的意愿,只要去台人员或他们的继承人要求变更代管权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市法院本着积极、慎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地审判了一批涉台民事案件。有效地保护了海峡两岸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进了台胞对大陆法律、政策的了解和信任。我们的做法是: 对去台人员在大陆的民事权益受侵害,由在大陆的共有人作为原告起诉,法院予以受理。 我们认为,去台人员与在大陆的共有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在去台人员回大陆诉讼或提供证明文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台湾当局放松在台人员回大陆探亲、定居的限制,一些中断了三十多年的婚姻关系将重现在当事人面前,由此而出现的涉台婚姻关系纠纷将越来越突出。它将成为法院审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所谓涉台婚姻关系,明确地说,就是指解放前在大陆结婚的当事人,因国民党败退而随之留居台湾,遗下配偶在大陆,由此中断的婚姻联系。在新形势下,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涉台婚姻关系的处理问题,对指导我们的审判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一、“一国两制”的国策,应当是处理涉台婚姻关系的指导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现阶段  相似文献   

4.
汪辜会谈以来,海峡两岸民事交往日益频繁,回大陆探亲、旅游、收养子女以及从事经济贫易等活动的台胞数量剧增,也有一些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奔丧、继承遗产。在办理这类公证事项时,除应坚持三优先(即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服务),积极、热情、稳妥地为台胞、台属提供法律服务,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的原则外,还应注意到海峡两岸的法律制度不同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仅就办理涉台遗产继承公证谈谈看法。一、涉台遗产继承公证的管辖涉台遗产继承公证是指继承人中有台湾同胞,或谈继承人生前居住在台湾地区,或所继承的遗产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的日益增多。这对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三通”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对去台人员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大陆犯有罪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关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在中共中央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方针和“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影响下,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的民间交往日益频繁。回大陆探亲、旅游、定居以及从事经济贸易等活动的台胞数量剧增,也有一些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奔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海峡两岸长期隔绝所积压和遗留的大量民事法律问题必然会反映出来,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新的法律问题。解决这些法律问题,必然涉及到如何解决海峡两岸不同法律制度所产生的矛盾问题。对此,无论是大陆法学界还是台湾法学界,都在进行着热烈地探讨,并且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笔者仅就办理涉台公证实践中所遇到的几个法律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是台湾的一名老兵至今无儿女。我想再过几年定居大陆。为了今后老有所终,打算在今年10月回大陆探亲期间收养一子,但不知怎样办理涉台收养公证,请告知。台北何之伟何先生: 申办涉台收养公证,应由双方当事人或有识别能力的被将养人应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到场,至少需收养人一方亲自到场。同时,您的配偶必须提供同意收养的证明,如果从台湾寄来的有关收养方面的证明,应经台湾公证或经司法部委托的香港律师证明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婚姻问题之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海峡两岸婚姻现状自1987年11月以来,海峡两岸人民交往终因开放探亲而揭开序幕,随之而来的两岸人民之间的通婚也逐年增多,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福建省和上海市,在历史上与台湾曾有过密切联系和频繁交往,去台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故而与台湾居民之间通婚事...  相似文献   

9.
自从台湾当局放宽去台人员赴大陆探亲之后,台湾“行政院法务部”于去年一月十五日拟定和公布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暂行条例草案》(下称《暂行条例》)并交“立法院”讨论通过,估计不久即将付诸执行。这个条例牵涉面甚广,婚姻问题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所谓涉台经济公证,是指大陆公证机关为台湾厂商来大陆从事经济活动所办理的有关证明事项.1978年,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方面有所松动,台胞可以回大陆探亲,其条件也有所放宽.海峡两岸的关系趋于缓和.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适时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保障台湾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决定》的鼓舞,台商掀起了在大陆的投资热潮,主要集中在福建厦门、漳州等地.涉台经济公证正是适应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而出现的.据统计,截止1989年9月底,厦门市公证处共办理涉台经济公证300多件.其中主要是以下几种:(1)化名声明书、委托书的公证;(2)合作经营企业协议、  相似文献   

11.
文中 《中国公证》2003,(2):42-45
目前,常见的涉台公证事项按用途可以归纳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涉及人员往来的公证,主要包括探亲、定居、奔丧等;第二类是涉及财产权益的公证,主要包括继承、申领各种费用、委托代管……  相似文献   

12.
文中 《中国公证》2004,(4):35-35
[案例] 王某,男,1948年与浙江省杭州市陈某结婚,1949年赴台后与陈某失去联系.1952年王某又与台湾居民李某在台结婚,并生有一子一女.1958年,王某在大陆的配偶陈某收养张某为养子.1991年王某回大陆探亲,得知陈某并没有改嫁,便承认张某为养子,并在公证处与陈某共同办理了收养公证.1992年,王某与其在台湾的配偶李某及养子张某向台湾地方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认定王某、李某与张某的收养关系,以便张某能够赴台探亲.并提交了如下主要证明材料:大陆公证处出具的王某、陈某收养张某的公证书,李某同意收养张某的声明书.台湾法院在审查后认为,该收养申请不符合台湾的有关规定,收养关系不能成立,将申请予以驳回.之后,王某多次向台湾有关部门申请,但始终都得不到认可,一直到2002年,考虑到与张某的收养关系在台湾得不到承认,王某向原办理收养公证的大陆公证处提出要通过公证解除与张某的收养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台湾当局放宽去台人员回大陆的限制,两岸关系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人员来往,间接贸易及民间文化、学术、科学等领域的交往进一步扩大。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有关方面授权的民间团体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它对的疗关系的发展和未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将起着在要作用。“叫一年会谈”使两岸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的商谈有了较人的突破和进展,促进广我国内地与台湾民间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涉及到个人权利义务关系的纠纷也随之产生,诉讼到人民法院的婚姻、继承、房屋、债务…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常见的涉台公证事项按用途可以归纳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涉及人员往来的公证,主要包括探亲、定居、奔丧等;第二类是涉及财产权益的公证,主要包括继承、申领各种费用、委托代管……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来大陆的台湾同胞日益增多,海峡两岸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此而衍生的各种法律关系问题也愈来愈多。怎样认定和如何适用法律,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它已成为海峡两岸司法界和法学界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拟就法律原则、婚姻、财产、刑事等方面的问题略抒个人管见,期望两岸司法机关能共同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 法律适用原则问题对待台湾的法律、行政证明书、公证,应持什么态度?回大陆探亲、旅游、经  相似文献   

16.
1989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权建立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下称公告)。 《公告》宣布:“一、对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犯罪地地方人民政权建立前所犯历史罪  相似文献   

17.
程新生  傅峥  傅雯 《江淮法治》2012,(16):34-35
近日,五河县公安局出入境民警在为一位居民办理港澳探亲证件时,经查询发现这位居民母亲是一位双重户籍人员,经民警告知后其母亲注销了原户籍,这位居民才得以正常申请办理港澳探亲证件。  相似文献   

18.
达卿 《政府法制》2011,(32):28-28
在人们心目中,图书馆都是借阅纸质图书,可有些图书馆却别出心裁地外借活人。这次我去丹麦探亲,就参观了一家活人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被告人陈伯荣,男,二十四岁,江苏省靖江县人,原系宁波市五金闸阀总厂工人。 陈伯荣曾与本厂有夫之妇徐惠娣通奸,今年五月,厂领导根据陈伯荣的要求,批准陈回靖江县探亲,假期自一九八二年六月六日至二十日。但陈伯荣擅自决定购买了六月一日去上海的船票两张,准备同姘妇徐惠娣提前探亲。厂领导得知后,于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诉有关出境人员在出境前所发生的经济纠纷等案件逐渐增多,因这类人员已不在境内,给人民法院在立案、审理、执行等程序方面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就审理此类案件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适用程序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对审理有关出境人员的案件适用何种程序问题,有人认为,这类人员已决定出境或已经出境,虽然多数是以探亲、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